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虹 《学理论》2010,(3):95-96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新生入校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高职院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分析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什么不足,更要革新就业指导理念,构建起生涯发展理念下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导航系统,并按就业导航系统模块的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培养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就业率是衡量和评定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块试金石。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当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主动适应区域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促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依据。当前培养和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包括培育其非认知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产学结合水平,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5)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冷漠,甚至紧张化,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对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造成了阻碍。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角色定位、关注特殊学生、抓住关键时间点融洽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孟飞龙  沈鸽  王修磊 《学理论》2015,(8):198-199
在高职院校实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班级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构建优秀班级为主题,剖析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提出提高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下: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强化公平公正理念;注重班级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西 《学理论》2010,(22):304-304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帮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开设学以致用的课程、增加实习机会、传授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等方面是解决就业瓶颈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剖析目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确定其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合理的课程建设,推动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寅 《学理论》2015,(5):185-187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掌握电脑艺术设计软件、艺术理论和市场需要,利用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项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市场供求存在失衡的现象,应从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就业指导等方面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多方力量,多种措施来增强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酒店管理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和英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而酒店管理专业团队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加强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以实现。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团队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众多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面临着发展滞后的局面.通过实现信息技术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整合, 建立基于信息技术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整合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酒店管理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概括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的产生、发展、概念和内涵,其次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罗文雅 《学理论》2010,(26):231-232,27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高职毕业实习是每一名高职学生需要面对的"课题",这是通往就业、择业和创业的第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转变心态,对于培养高职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这一实践性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的对策如下:学校对毕业实习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实习指导队伍;改革毕业实习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启昌 《学理论》2013,(29):312-313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校领导重视程度、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理念与技巧、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实习基地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可行性建议如下:领导重视;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促进观念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演练平台。  相似文献   

15.
范婷婷  朱平锋 《学理论》2012,(11):220-221
以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习倦怠为研究内容,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诸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改变学习倦怠的建议:一是加强就业指导;二是严格教学管理;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学生始业教育;五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肖鑫 《学理论》2013,(12):325-326
研究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本科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接受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也应接受共性外的有区别的就业指导。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线,包含三个递进阶段:职业启蒙、职业选择与准备、就业准备与就业;同时提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内容。最后,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卓 《学理论》2015,(8):214-215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兴趣爱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实现路径如下:强化认识,提高高职院校社团科学化管理模式;加大投入,积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扶植;完善制度,探索评价体系与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发展,建立社团创业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吴炎苗  施鸿 《学理论》2011,(18):240-241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针对目前高职生就业中存在的几个基本问题,提出了3种方法对此进行实践1:)开设系统的生涯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2)科学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与生涯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3)发挥辅导员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刘涛 《学理论》2009,(26):168-170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命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四川灾后重建力度的加大,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了核心枢纽;本文提出三维一体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科技创新三维为一体,培养具有社会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旨在为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5)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学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他们对专业自豪感的情况并从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自豪感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对策:以学生为本,合理规划课程设置;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农科专业就业质量;及时修剪,注重学生心灵呵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