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守住本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2.
成都武侯祠内有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晚清四川官员赵藩作的。毛泽东曾要求四川省领导人要认真学习这幅对联。  相似文献   

3.
富民·遵宪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那么,这副对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代学者流沙河认为,这副对联是“代圣贤立言,垂训万世的大事”。他模仿诸葛亮的口气解说这副对联:“七擒孟获,我能打攻心战,所以南方的叛乱终于敉平了。我虽然善用兵,但是并非好战。我只攻心而已。”“本人治蜀,严刑峻法,那是因为蜀地偏僻,各地多有豪强,不从严,搁不平。后世官员…  相似文献   

4.
昆明大观楼风景如画,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付一百八十字的长联。它以生动、简练的笔触描述了云南的历史,用“唐标铁柱”四个字概括了唐在云南设治的功绩。铁柱在哪里?有人说:“孙髯翁失于考史,没有史实”。又有人说:“铁柱是南诏立的,不是唐立的”。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解之诚图 《创造》2010,(12):68-69
曾经的滇池是那么令人向往,文人孙髯翁曾不遗余力地歌唱它的碧波荡漾,“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她很早以前就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  相似文献   

6.
世人皆晓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那“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为天下第一长联,殊不知比起“键锐军”所修的哈密龙王庙里挂的那一副长联,只能谢坐其次了。这副对联238字,全文如下:万余里边风奔来眼底,当披风岸帻,直从高处凭栏,看北辙南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毅然下定决心,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再现其平生事迹、学术思想,超时空地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从1998年动议,1999年着手准备,2000年开始进行,工作量大,时问长,争取5至8年完成这个浩大的文化工程。经过精心筛选后,进入《浙江文化名人传记》有100人左右,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古代五十人,二十世纪五十人。现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第一批已经面世,而丛书的第二批文稿也已基本完成,今年可以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01,(5):49-50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圆满完成了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出版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世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9.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2):49-52
由范建华教授主编的六卷本"云南文化史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化工程,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撰写,自史前时期至近现代,从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构筑起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云南文化史.丛书包括《云南史前文化史》《古滇文化史》《爨文化史》《南诏大理文化史》《元明清云南文化史》《近代云南文化史》,是云南学术研究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政协海南省委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将典藏性与实用性、学术性与普及性集于一身,是近年来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巨大收获、一项精品工程. 近年来,对海南文化梳理较为出色的,一为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出版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另一为2013年出版的《天涯文化丛书》.《海南历史文化大系》的编撰汇集了海南人文社科界精英,首次系统地梳理了海南历史文化,学术性很强;《天涯文化丛书》则偏重于通俗性,系统梳理三亚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1.
在昆明西郊的大观楼上,悬挂着清代孙髯翁写的著名长联,其中用了“宋挥玉斧”这个典故。这个典故的内容是:北宋初年,王全斌带兵平定四川之后,曾献地图于朝廷,建议乘势取云南。当时,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手执玉斧,照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决定以此作为宋王朝和“大理国”的分界线,宣称“此外非吾有也!”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在《广东人精神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序言中指出: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为广东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办了一件大好事,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办了一件大好事。”我觉得,《丛书》对广东人精神作了全面的自我认识,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阐明了广东人精神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第一,《丛书》阐明了引导广东人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精神本质。什么是精神?有许多界定。黑格尔认为,精神是被理解者和理解者的统一性。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云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担任顾问,彭晓任主编,贺圣达、方绍忠任副主任,申旭撰稿的大型民族历史图片集——《见证历史的巨变》丛书(以下简称《巨变》),近期由云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巨变》丛书是策划、编辑、撰稿者们历经四年多,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从近万幅民族历史的老照片中,精选出1480多幅见证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纪实性的珍贵影像,不仅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云南各兄弟民族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前后的社会真实,而且还科学地回答和论证了这样一条真理:灾难深重的云南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  相似文献   

14.
成都武侯祠位于城南万里桥外4公里,川藏公路0公里处,是成都人引以为自豪的名胜古迹,也是朝拜圣贤、游览风光的好去处。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和代理四川盐茶史、云南剑川赵潘的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它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又对后人有十分深刻的启迪作用。诸葛亮名扬中外,功垂环宇,在他死后,凡是他到过的地方都纷纷为他建立庙宇、祠堂来纪念他。河南南阳、湖北荆州、陕西沔县等10余个地方都建造了诸葛亮祠、庙,仅成都为…  相似文献   

15.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7月21日,国家民委在京召开“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修订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修订再版工作。《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国家民委主持领导和编辑出版的民族问题大型综合丛书,是专门介绍和论述关于民族多种学科的科学著作,自1958年开始至1991年,历时30多年基本出版发行完毕,包括《中国少数民族》(1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57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55册)、《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140册)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148)册,累计401册,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  相似文献   

17.
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句,用以表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云南地方的经营。而“宋挥玉斧”则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对此,顾祖禹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六说: “大渡河,……宋乾德中,以为边界。……宋初乾德三年(公元965),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因兵威服越巂(今四川凉山州)。艺祖(按宋太祖赵匡胤)以玉爷画此河曰:‘外此吾不有也’。于是为黎州(驻今汉源)之极边,昔时河道平广,可通漕船,自玉斧画后,河之中流,忽陷下五六十丈,水至此澎湃如瀑,从空而落,舂撞号怒,波涛汹涌,  相似文献   

18.
《时代潮》2001,(19)
康乾年间的昆湖寒士孙髯曾写了"海内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长联中写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岸,茫茫空阔无边……"滇池,曾以高原湖泊而闻明于世。滇池养育着几百万各族人氏,是昆明人赖以生存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如果您想像“看”电影一样“有声有色”地了解云南民族工作近50年来的历史,搞清楚为什么要“反‘左”不反右,讲团结不讲斗争”,知道什么叫“和平协商土改”、“直接过渡”,弄明白云南一系列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出台的前前后后,了解建国初期云南各族人民的风情风貌,以及他们如何打破千百年的民族隔阂第一次兄弟般团结起来的“秘密”,吸取一些从事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学会一些做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妨来读一读《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王连芳同志曾长期担任云南民族工作的领导职务,是云南民族工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参与者,实施者…  相似文献   

20.
冯申 《今日民族》2023,(2):48-49
湖南岳阳楼和云南大观楼都身中华名楼之列,而两座楼上,各有一副著名对联,对联的作者都是云南人,一为窦垿,一为孙髯。今天的故事就从两副对联说起吧。孙髯与大观楼长联孙髯,字颐庵,号髯翁,云南昆明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孙髯自幼好学,才华出众,但在参加科举考试时,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不愿被搜身受辱,愤而离去,此后便未再参加过考试,终身不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