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古代刑法对于重大政治犯罪历来实行株连惩罚."族刑"、"族诛"、"夷三族"、"门诛"等各种缘坐之法,名异而实同,都是一人犯罪株连惩办族属,不过株连的范围有广有狭而已.这种野蛮的刑罚政策,视宗族为政治教育单位,认为族人犯罪宗族负有管束不严的责任,想以此收威吓震慑的效果,镇压一族警告他族,并且"斩草除根",防止留下隐患.族刑,通说源于秦代,不过从《尚书•汤誓》记有"孥戮之诛"看,似乎商代已有连同妻子儿女一并处死的作法.  相似文献   

2.
族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亲属株连制度,一人有罪,亲属往往受到牵连而共同受刑。家庭成员为个人犯罪行为承担共同的刑事责任。族刑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家族主义的文化传统是族刑得以延续,及成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本文试通过对族刑含义的梳理、族刑的历史性渊源及其适用的一般原则,进而提升我们对古代族刑的认识深度和力度,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依法追回犯罪分子抢劫、盗窃或贪污、受贿取得的赃物,从而保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害,这是侦查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在犯罪分子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责令其近亲属赔偿则有悖于我国现行法律. 1.追赃应追缴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财物,而不应责令其近亲属赔偿.我国实行的是“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这就是说“一人犯罪一人当”,谁犯罪,就由谁承担刑事责任,只处罚有罪的人,不连累那些与犯罪人仅有家属、亲戚、邻居、朋友等关系没有犯罪的人,追缴赃款也不例外.我国刑法第55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如果侦查机关对犯罪分子挥霍掉的赃款,责令其近亲属赔偿,显然是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法院开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于“错案”的含义目前.对“错案”这一概念的含义各地表述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错案”是指法院裁判出现实体错误或被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才称之为需追究责任的错案.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错案”,是指凡在诉讼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即立案、审理、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无论是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无论是否改判或发回重审.均属应追究责任的错案.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之处,但前者外延较窄,后果也未揭示出“错案”的正确含义.故为使错案责任追究工作系统化、规范化,首先应对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逻辑起点——“错案”作出科学准确的界定,明确其内涵外延.依此思路,笔者拟从以下三个原则出发来界定“错案”.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定本案盗窃数额及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告人陈某 ,于1999年9月至11月间的9个夜晚 ,先后窜至5个乡镇的76户村民家的羊舍内 ,窃得羊161只 ,价值19500余元。陈某采取的手段是 :先到羊舍将羊杀死 ,藏匿在附近 ,待杀死数户若干只羊后 ,再返回家中 ,开出摩托车 ,将已杀死藏匿的羊装运回家。11月4日晚 ,陈某装羊回家的途中被公安民警抓获。对本案的定性 ,存在三个方面的争议 :一是陈某的行为是否属“入户盗窃”。一种意见认为 ,“户”仅指“人家” ,而羊舍是“畜禽舍” ,不是“人家” ,不能称为“户”。陈某的行为不是“入户盗窃” ;另一种意见认为 ,“户”所指…  相似文献   

6.
《河北法学》1985年第1期杨玉素同志在《关于代位继承》一文中提出:“被继承人的子女(即继承人)被人民法院剥夺继承权的时候,他的子女(即被继承人的孙子女)可以代位继承”.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杨的理由之一是“代位继承权是法律给予孙子女的,而不是给予子女的.子女的罪过不能株连孙子女,因此被继承人的孙子女仍有继承权.其二,代位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血缘关系并不因代位继承人的父母被剥夺继承权而消失,其父母被剥夺继承权不能因此影响子女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与性质 举证责任最早源于古罗马时期,其与民事诉讼相伴而生,两者有同样源远流长的历史。1883年,德国学者尤里斯·乌格尔查在论文集《刑事诉讼导论》中将举证责任的含义作了“实质上的举证责任”(MaterielleBeweislast)和诉讼上的举证责任(ProzessualeBeweislast)的划分。如今,接受德国诉讼法理论影响的大陆法系学者普遍认为,“举证责任”一词包含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当事人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为了避免承担败诉的危险而向法院提供证据的必要性,即主观的举证责…  相似文献   

8.
“决定提请”与“决定是否提请”显然不是一回事,或者说这两者含义不同.否则法律就不会也不应该在同一法律条款中分别做出规定,对人民政府、人代会专门委员会提出议案是“决定提请”,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议案是“决定是否提请”.如此规定也表明,法律关于主任会议对政府、人代会专门委员会提出议案的处理方式与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议案处理方式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刘海泉 《法制与社会》2010,(11):280-280
在贪污罪和受贿罪的构成中都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构成要件,但是由于两者的犯罪本质存在差异,导致两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含义不同,本文在对两者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比较了两者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杀死奸夫”从春秋时期即有记载,及至清代,“杀死奸夫”的立法达到了最为繁复的程度.但“杀死奸夫”适用中的“登时”、“奸所”等限制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模糊之处,导致“杀死奸夫”的律条和例条在使用中存在众多不合理的问题.“杀死奸夫”的立法在维护传统社会中的伦理上的道德意义比法律适用上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法理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是社会信用的概念界定.《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在其定义条款中首次规定了“社会信用”的概念,该概念被学界称为“守法与履约说”且被部分地方信用立法采用.学理上对社会信用的概念之讨论,传统上采用的是信誉或商誉说,其含义较为狭窄,无法满足社会信用治理的现实需求.而当前社会信用制度实践采用的是守法与履约说,其含义过于宽泛,容易产生模糊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以及混淆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的问题.从规范之维来看,其蕴含的法律命题并不是一个关于社会信用立法的恰当法律命题,而从价值之维来看,其目的正当性也经不起比例原则、公益原则和人权原则的价值拷问.建议采纳折中的信用含义——“信誉及社会责任”,将信用的含义从传统法学上的“债权的发生”扩展到“社会责任”而非“守法与履约”,以有效弥补守法与履约说的缺陷,并为失信人名单的建立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根据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因刘少奇同志问题受株连造成冤假错案由有关部门予以平反”的决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全错全平、部分错部分平的原则,对这类案件进行了全部复查。四月份对复查工作逐案进行了检查验收;在检查验收中又复查了一次;五月初,这项工作已全部结束。文化大革命中全市因刘少奇同志问题受株连而被判刑的案件共一百一十五件。经复查,其  相似文献   

13.
破案与侦查终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案和侦查终结,其含义和意义不同,是侦查过程的两个不同环节,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破案和侦查终结都是侦查主体对案件的认识过程,并以一定形式加以体现“破案”,通常解释是“查出刑事案件的真相”,然而,大家往往把它当作一种带结果性的措施、步骤或过程,即:认为破案就是对重点犯罪嫌疑分子依法予以拘留、逮捕或采取其他  相似文献   

14.
舒栎宇 《法制与社会》2013,(31):173-174,182
概念应当具有高度抽象性,方孔先生以“权利”、“客体”的概念为例,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根本性溯源,最终以论证其与“人性”的关系为落脚点,欲求一种全面的、抽象的定义模式.但从先生关于“权利”和“客体”的概念定义元素入手,逐个分析各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得这两组概念各要素之间仍矛盾重重,最终可知,着重概念的抽象性而忽视其准确性,会导致概念内涵不饱满、外延不准确.先生欲求的一种极度抽象又全面的概念定义模式在变动的外部环境以及语词的模糊性缺陷下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管住自己     
小说《镜花缘》中描写了一个“自诛阵”,此阵不置兵卒,而以“才贝、巴刀、水酉”(即财、色、酒)布之。凡入阵之人,若无清醒头脑,见财而贪,见色而淫,见酒而醉,便在尽情的欢乐中死亡。“自诛阵”出自何地何人之手,无须查考,但其昭示明显:人,要管住自己。40多年前,陈毅作为上海市第一任市长率员接管上海,一个部队干部闯了红灯,打了态度生硬的旧警察。陈老总把这个干部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通。他说:“军管军管,一是管制敌人,二是管理老百姓,三就是管住我们的丘八老爷。前两条都好办,最难管的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6.
族刑史话     
耕耘 《法学》1984,(11)
中国古代,政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意识形态以家族观念为核心。在法律上,也以家为基本的权利义务单位,实行家本位原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以光宗耀祖,荫庇子孙;一人犯法,其父母妻子也往往要负连带责任。族刑,就是这种家本位法制原则派生的。族刑的含义族刑,指一人有罪,诛灭亲族的酷刑,也叫族诛,通常是“夷三族”,  相似文献   

17.
共同犯罪及其刑事责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刑法上,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不同的统治阶级的刑法,在确定共同犯罪的范围和刑事责任方面,明显地反应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早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的《黄金诏书》上,即有:“应以同样严峻之程度施于彼等(指叛逆者)之党徒、同谋与协助者及诸人之子女.”的规定.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刑法,对于和所谓犯罪人有亲属关系的人,也以共犯身份使其负刑事责任.中国历代封建刑法都有株连无辜亲属的规定,实际上是将被株连者以共犯身份论处.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刑法,在关于对共犯  相似文献   

18.
条约用语的意义模糊并非一个独立问题.通过对WTO案例的实证研究可知,“shall”与“should”在权威的公共英语词典和法律英语词典中都有多义性特征,由此导致成员方和争端解决机构对WTO诸协定中“shall”与“should”具有强制性抑或劝告性意义产生分歧,影响了WTO相关规则的法律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国际法本身的局限性、条约用语的含义可能会随上下文而变化、成员依据其利益对国际法规则作不断变化和不一致的解读、语言模糊性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可以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习惯法解释规则合理、准确地选择“shall”与“should”的恰当含义.二者既具有强制性含义又具有劝告性含义,如何在具体语境下确定其具体含义,尚未被不充分的条约实践和条约法规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31.8%的房贷一族成“房奴”,无疑是一种社会“病”态.既然是“病”,“痛”在哪里?根源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20.
一、依法治国(法治)与依人治国(人治)的根本区别依法治国(法治)与依人治国(人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两者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权力与法律关系上的对立。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简要的阐释。(1)国家:国家作为“治”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含义;如地域的概念,人口和民族的概念等。这里侧重于指它的政治概念(即state)。而从政治概念来解释国家则有两种含义。第一,在政治机构(政府)名义下组织起来的政治共同体;第二,在一定疆域的土地内,政府所代表的政治共同体拥有的权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