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的农民工的高度关注。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一纲领性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开始破冰起航。将推动户籍改革步伐加快前行,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新年送给广大农民工的最大“礼包”。  相似文献   

2.
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其中就如何更好地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工商维权困难、社会保障低、讨薪艰难,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也对城乡的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民工维权的现状和造成农民工维权艰难的一些成因以及就如何构建农民工维权的长效机制而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参与到农民工培训的队伍,也随之呈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服务意识、培训内容、教学模式、推荐就业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记者日前采访发现,当前珠三角地区岗位需求下降,外来农民工增多,找工作难度增大,一些非法职介和不法分子以帮忙找工作为名进行劳务诈骗的违法行为有抬头趋势,他们巧立名目乱收费,诈骗方式花样不断翻新,致使一些外来农民工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5.
李元香 《法制与社会》2012,(36):170-171
“民间工会”的出现表明了农民工对“组织维权”的需要.农民工通过老乡、亲友串通起来组成老乡会、同乡商会等“民间工会”进行维权,采用潜规则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带来了新的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农民工对官方工会的信任感,造成官方工会威信下降,使得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比率下降.凡事都有两面性,民间工会虽然对官方工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在民间工会与官方工会的博弈中,也为官方工会的改革创新带来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然而,现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都有大量农民工回乡,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本文指出要想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就弘须明白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决策.就此,文中对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农民工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有关农民工心理的研究,涉及农民工进城原因、对城市的态度、与市民的互动、农民工在城市的内心感受、城市适应情况、对农村的态度、对自身的定位、犯罪心理及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农民工心理问题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农民工与农民、农民工与城市下岗职工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农民工的心理差别缺乏比较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各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为农民工权益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仍时常会受到侵害,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基础性及不可代替性都决定了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重要性,而农民工的自力救济是权益保护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农民工日益增多的今天,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如何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探讨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量涌入城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伴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的新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剖析其犯罪原因、探究犯罪特征并给予预防和打击,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亚娟 《法制与社会》2014,(16):173-1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农民工(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渴望留在城市、融入城市,但却面临着制度、发展、文化、婚恋等一系列融城困境,造成了他们的苦闷和困惑,也容易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困境,有利于我们制订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缓和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讨薪难”到“用工荒”,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的就业息息相关,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农民工就业形式是农民工就业的途径,也是就业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就业形式现状的分析探究农民工就业市场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理论研究多有"一边倒"--即只承认城市文明的主导性而忽略农民工文化存在的合理性的倾向,认为将农民工文化融合进城市文化才是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笔者希望借助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对这一论调进行一些反思,以促进理论界更客观科学地开展对此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传统还是现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武进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初步明确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现状呈现一些现代性的特征,但仍然受传统婚恋模式的影响;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存在明显的高未婚率的问题,但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较弱,但具有较强的赡养意愿。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由于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有别于其他农民群体,又难以得到市民的身份认同,从而成为“边缘人”.农民工用自己的汗水为城市的发展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是一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规模巨大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当他们遇到风险遇到困难时,往往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为他们的利益等提供有力保障,这导致他们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不稳定,也就很难发展.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将就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在对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城市社会秩序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农民工犯罪,其中有农民工生存状况恶劣,有各种对农民工的不平等现象,城市的歧视、社会管理及法律调控的不足等等。针对导致农民工犯罪的各种因素,我们应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农民工、丢掉团体排外的思想、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等等,以期降低农民工犯罪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倾向于在城市购房,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因此被荒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有必要将这些隐性流转行为置于法律的规范与调整之下.本文以维护交易安全为目的,从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有效机构服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一方面,农民工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农民工自身及社会发展,所以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建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机构,改善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使农民工完成现代人的转变,更加和谐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先 《法学杂志》2006,27(6):49-51
农民工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差强人意,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把农民工社会保障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民工潮"的涌现,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有效推进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现实路径:完善教育政策,提高政策的权威性和严密性;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权力分配体制;消除城乡差别,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实现制度创新,消除执行中的梗塞;采用各种资金筹措手段,保证农民工子女教育资金的落实,让农民工子女从此可以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