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2010,(2):61-62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2009年6月,国务院决定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江苏也是试点省份之一。2009年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提出: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这一进度安排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最近,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地正在认真贯彻执行。为了帮助各地新农保经办机构、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更好地把握具体政策规定,我们请主管这项工作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就有关问题作解答。  相似文献   

2.
原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国覆盖的新农保将大大提速,提前至2012年完成全覆盖。2011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将基本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温家宝是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做出上述承诺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老龄化加剧情势下显得愈加无力,建立起完善的新农保制度变得尤为紧迫。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这为我们建立起全覆盖、普惠型的农新保提出了要求。但面对诸多难题,我们在新农保建设中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14,(4):52-53
邱玥在2014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的合并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步。该文指出,城居保和新农保在此之前有省份已合并。“新农保”建立于2009年替代“老衣保”,针对农民设立;“城居保”建立于2011年,针对城市18岁fq60岁处于工作年龄但没有工作的居民,全国仅几千万人,参保人数仅为千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2,(3):40-43
福建省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截至2011年12月底,福建省已顺利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面覆盖,全省已有1209.99万农民参加新农保,参保率达81.09%,有301.88万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18.75亿元。自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1,(12):5-5
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6月20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3,(8):15-16
2009年,国务院启动新农保试点;2011年启动城居保试点。两项试点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相关部门经过3年多的艰辛努力,新农保和城居保从无到有,从局部试点到制度全覆盖,成为目前参保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圆了许多中国百姓的社保梦想。步步走来新农保和城居保从启动试点到制度全覆盖,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有条不紊,可以说是步步稳健走向全国百姓。2009年出台政策,启动试点。2009年8月1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决定新农保首批试点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吉林省在10%左右的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之后将逐步扩大试点。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将试点县(市、区)扩大到90%,2015年左右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参保人数争取达到80%以上。具有吉林省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自愿参加新农保。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10,(2):3-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2008年,我省在22个县(市、区)率先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农保应该采取全覆盖的普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老龄化加剧情势下显得愈加无力,建立起完善的新农保制度变得尤为紧迫。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这为我们建立起全覆盖、普惠型的农新保提出了要求。但面对诸多难题,我们在新农保建设中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5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碎片化所产生的新农保与相关制度的整合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论文回顾了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历程并探寻了碎片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碎片化所产生的危害和制度整合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了建立大一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整合框架,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福建省全省新农保工作总结表彰暨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愿望。2010年之前,厦门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覆盖到厦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部分农村被征地人员,但养老保险体系还有"盲区",部分城乡居民仍然存在年老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或生活困难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厦门市社会保障体系,使目前无养老保障的城乡老年居民能够老有所养,实现厦门市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按照国家新农保政策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海西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精神,早在2010年7月,厦门市便出台并实施了《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这也是厦门市政府继"全民医保"制度之后,又一项力度很大的惠民政策。而这个制度的成立,则形成了"职工"和"居民"两大养老保险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陈励阳 《群众》2010,(2):58-60
<正>省政府要求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基本实现对全省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眼于人人享有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带给7亿中国农民一份巨大的惊喜,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0,(3):54-54
新农保试点启动实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养老和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陆续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上调……2009年,我国在民生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这是迄今老百姓养老方式的一次最重大革新! 这是一座用意志和汗水凝成的惠民利民丰碑! 2012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果断决策,吹响了比国家要求提前半年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号角,各级各部门迅速部署、精心组织、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如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如期实现,八桂农村千家万户沐浴着新农保的惠民阳光,这距离广西第一批开展农村居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试点不到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国务院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要实现全覆盖的重要一年。鹿寨县在去年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率达85%的基础上,立足四个转变,切实抓好续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质量稳步提升。截至6月底,完成新农保续保缴费94894人,保费收入956万元,续保率达83.84%;发放养老待遇人数35900人,发放养老金1218万元,发放率100%。与此同时,经办机构把2011年15万参保人员和今年新参保人员资料全部录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一项有益探索,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居民作为"新农保"的参与主体,他们的参保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当前应注意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建立起鼓励农村居民参保激励机制,以提高农民总体的参保率。二是加大"新农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认识。三是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让农村居民切实感到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