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7,(12):12-12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人大信访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已成为代表在闭会期问执行职务的一项具体内容,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提高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涉法信访处于攻坚阶段,公众参与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臆测和疑虑,增强信访制度透明度。发挥党群制度优势,拓宽公众参与范围,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把信访处理结果和信访人诉求交付公众评判。让公众参与之声取代纠缠闹访杂音,成为涉法信访过程中化解难题的溶解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常委会主任信访接待、人大代表信访接待和法律咨询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代表接访程序和制度,进一步拓展了信访活动的内涵,较好地发挥了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所谓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合法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节制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途径,它将政府政策的制定包含于广泛的社会咨询过程中,既让公众对政府决策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享有更广泛的参与权,又激发了政府部门的活力,从而有利于保持政府与公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及其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明 《前沿》2006,(4):175-177
公民虽然常常作为政策作用的对象而存在,但普通公民的利益和愿望对公共政策仍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不仅强调公民参与,甚至将其视为政策的基石。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也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利益的意愿。目前,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参与政党和政治团体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转型时期,以上多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方式难免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7.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访群体的组织化和更为激烈的抗争,自焚、冲击政府机关以及集体游行使得上访群体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8月,中央以及各地陆续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3]。联席会议制度运行半年以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过去积累的问题,但从某些地区的调查来看,上访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联席会议制度也不能遏制新的上访出现。[4]一些专家学者针对信访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5]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制度创新的探索,[6]中央政府也做过很多制度性改革,[7]但所有这些改革思路几乎都集中在如何对付已经出现的信访问题上,即问题集中在“这么多人上访该怎么办”。本文在分析已有制度探索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把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这么多人上访”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提出的解决思路重点不在于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大量上访,而在于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上访,即在宪政视野中看待上访现象,在宪政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大代表如何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向来是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上海、福建、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和直辖市,包括嘉兴市的秀洲区,陆续在县(市、区)一级层面上开展以人大代表介入信访工作,接待信访人员化解信访矛盾为核心内容的活动,有的还延伸到了乡镇人大代表,有的建立了人大代表代理群众信访的制度。2008年全国人代会上,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信访接待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曾在沟通政府与群众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信访制度的一些缺陷开始凸现,其发展遭遇困境。通过研究信访及信访制度的产生、功能及发展困境,力图找到信访制度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提高涉检信访效率的重要制度性规定,但其却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矛盾和执行不到位的现实问题。目前亟待从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立法层级,明确区分涉检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性质信访和行政性质信访并加以区别对待,以及转换涉检信访终结的执行机构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贯彻《信访条例》要认真解决公安信访工作的地位问题;要认真解决信访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要认真解决信访工作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要认真解决整改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要认真解决信访秩序无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涉诉信访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以来,全国各地法院接待和处理的涉诉信访案件不断增加,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理工作,导致了司法成本加大和司法资源的浪费.本文从目前的涉诉信访现状入手,剖析了涉诉信访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和减少涉诉信访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曾参与市人大的信访接待。在接待过程中目睹了一些来访者中午冒着烈日酷暑,早早来到接访室,向人大代表与人大信访接待工作人员倾诉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来访者有的言辞激烈,有的痛哭流涕,但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企盼得到同情,甚至希望能立即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参与信访的过程中,我深感人大信访接待工作人员的辛苦和劳累,  相似文献   

14.
公安信访是人民群众向公安部门反映问题的重要形式,是公安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公安部门在处理此类信访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十大工作方法,即“零距离”接访法,苗头排查法,全方位化访法,警民互动法,法德相辅法,办案包案法,源头治理法,督查督办法,疑难”会诊”法和机制化访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信访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公安机关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创新公安信访工作理念,并努力探索建立包括"排访、接访、处访、息访、回访、追访"的"六访"工作机制,实现信访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信访潮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 《岭南学刊》2005,(6):32-35
信访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在本质上是个政治沟通问题。近年来出现的信访潮,主要原因 在于缺乏有效的政治沟通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潮的问题,不仅要集中力量解决每个具体的信访案 件,更要从根本上完善政治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公安信访形势、特点,透视诱发公安信访案件的原因,提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要理顺公安信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的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访前就听说刘正东是个“大忙人”,这日一见果不其然。约好下午1点,他却迟到了近20分钟——原来恰巧有群众送来信访件,对于这样的信任和期盼,刘正东再忙,也不能辜负。  相似文献   

19.
橄榄型信访结构是指解决某地重大难缠信访问题的数量以省辖市信访机构为中心向上下两级信访机构逐级递减的信访机构构建模式.它紧扣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与利益救济的特点,彰显国家与省级信访机构的宏观监控职能,强化并突出省辖市信访机构在处理地方重大难缠的信访问题上的地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维护民众利益,又可以避免现行...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了中国信访制度存在的政治理论、行政理论、现实政治、宪法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