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超超  李耀庚 《前沿》2013,(16):39-40
公共行政的精髓和体现是公共行政精神,它作为一种价值和使命贯穿于行政过程中。公共行政精神引导行政机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行政精神贯穿于行政主体与组织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资源中,同时,无形中影响和提高行政机构和行政人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质。引导行政机构和成员之间的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分析行政精神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行政精神的乏弱,立足培养和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精神,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精神和公共行政学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共行政重要部门的公安行政,其行政伦理建设对于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来讲,制度伦理和契约伦理作为行政伦理规范的制度化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运作过程中起着一种保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公安行政部门在制度伦理和契约伦理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创新措施,为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法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公安行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应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公安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农业社会统治行政模式之中产生的依附型人格依然存在于现阶段的行政实践过程中,其主要表现为不顾高职级行政人员的违纪乃至违法犯罪情形,对其采取无原则顺从的态度。依附型人格严重相悖于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其消极作用集中表现为引发公共行政权力异化、阻碍市场竞争有序化、有损行政队伍形象和声誉、影响个人价值判断等方面,最终容易引发行政体系运行不畅等问题。必须对照新时代干部选拔标准,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兼注重构建以疏堵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外部控制系统、形成道德观与政绩观相协同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而促使行政人员突破依附型人格、形成与治理现代化趋势相契合的独立行政人格。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行政人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格扭曲."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是契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最理想的行政人格,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互利性、规则性和主体性.而要塑造"道德经济人"型公共行政人格.必须要通过立法、监督、激励等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理性、行政道德自主性、行政道德修养等行政伦理的自律相结合,达到完全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公共行政改革相适应,中国行政价值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行政价值也成为行政学者探讨的热点主题。特别是在服务型政府、责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土壤中产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由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转变为权力、引导、服务的混合模式,即转型期的政府管理模式。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个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一、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公正行政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模式。建设公正行政要把公正作为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通过建设法治、透明、可问责的行政体系实现行政过程的公正,并通过建立双重互动机制缓解公正行政的价值诉求与政治决策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民主行政是当前公共行政中的重要模式之一。伴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扩大,民主行政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了世界各国公共行政的主流模式。民主行政所包含的理念、管理方式与制度创新与现代行政文明并行不悖,是行政文明建设的必经途径。探讨民主行政与行政文明两者的关系,对于我国的行政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行政生态学是生态学与行政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学科 ,它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新旧体制的矛盾、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价值和文化观念的落差 ,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也带来了种种全新的挑战 ,因此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传统行政管理必须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行政管理转变。历经 2 0余年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权力下放、转变职能”这个重点来进行的 ,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中国行政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只有再接再厉 ,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社会转型对我国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参与行政、整合行政和后置行政分别作为转型期公共行政改革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我国行政系统在适应社会转型前提下进行自身转轨、变革过程中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相统一的特点,展示了21世纪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新的趋势和范式。  相似文献   

12.
行政伦理及其价值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讨论公共行政与伦理的关系入手,论述了行政与伦理两者关系分离的原因,进而着重讨论了行政伦理价值;从公共行政的价值原则和行政官员的道德素质两方面分析了行政伦理价值的内容,并强调了“公共利益最大化”应是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民主行政理论成为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模式。通过对民主行政的理论内涵、产生的动因及在现实中如何建构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与原则,更好地选择适应中国实际的行政改革路径,促成政府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从来不是也不应是价值中立的,政府所有规范性的主张都必然基于某种价值观念,政府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开展行动。然而现代公共行政被“制度-技术”的复合框架牢牢固定,变成了一种目标导向的“道德景观”塑形过程,这直接导致作为“生成”的公共行政成为了主流的行政形态。作为“生成”的公共行政以失去可能性为代价换取现实性,这导致行政系统在对“目标”的追逐中逐渐被异化为失去道德和生机的机器。公共行政需要从强调“生成”的传统中突围,转向建构一种作为“过程”的公共行政。作为“过程”的公共行政以行政伦理学替代行政管理学为“第一行政学”,强调行政部门的首要责任是根据情境对决策中诸种终极价值作优先性排序。中国因自身的德治仁政传统而在建构“过程”行政上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化的方式转变为学术、学科和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5.
蔡英辉  刘晶 《学习与实践》2008,(12):107-112
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还原明晰的元话语体系以探求本原,这使得府际争议的求解鲜有头绪。行政主体间性正是为破解难题而来,其基于行政主体范式和主体间性理念。构建行政法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桥梁,使之应用于公共行政之府际关系领域。行政主体间性倡导理性、创制规则,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行政级别窠臼以实现多元行政主体间的全方位交流。营造排除强制力介入的自生自发秩序,实现后现代语境的多元政府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在各国的模式演进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构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公共行政发展的逻辑走向。本项研究将现代化进程的公共行政发展解析出四个要素 ,即公共行政中的权威取向、权力运作形式、官僚体系在公共行政中的制度作用以及公共行政中的组织文化 ,这四项要素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构成形式 ,与相应的社会结构互为调适。通过对此四项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 ,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行政发展有着清晰的指标与逻辑线索 ,这也就为发展中国家所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是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法治国家目标的大事。在多元价值目标实证化、制度化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冲突,可能影响到拟议中的行政程序法典的内在质量(结构)和外在质量(功能)。如何选择立法价值目标,如何发挥法典形式逻辑结构的张力,需要政治、知识、立法技术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努力。主体制度和参与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典编纂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深入持久地进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界政府更是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目标。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管制色彩浓厚,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又管不好的事情,派生出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制约了市场和社会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我国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标,开始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近十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模式探索,创新出四种行政审批模式:部门审批模式、行政服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和"互联网+行政审批"新模式。这四种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模式的变迁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行政私法合同是与传统行政合同、民事合同有区别的一种新的合同类型。它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对公民一方生存照顾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与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具有公私法权利义务混合性质的协议。行政私法合同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均为保证实现国家对公民的生存照顾;双方当事人在公法上处于一方履行职责另一方享受权利的地位,在私法上则处于双方权利义务平等的地位;合同以生存保障为前提,但遵循偿付公平原则进行对价支付。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行政私法已形成为较成熟的理论与制度。在我国目前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行政私法合同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活动方式,可以广泛适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给付行政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论民主行政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民主行政理论 ,为公共行政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民主行政理论成为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模式 ,而民主行政的实现其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参与型的行政决策机制 ,实行法制化的行政运行程序 ,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机制和培养良好的民主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