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侨园》2018,(Z2)
正在14年抗战最早沦陷的城市——沈阳,发生了诸多与抗战有关并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大事件,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和结束都产生了及其深远地影响。沈阳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抗战遗址、遗迹50余处,是当之无愧的抗战文化名城。这些独特而厚重、不可复制的抗战遗址、遗迹,无声地讲述着沈阳的抗战故事,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文化、科技价值,是中国抗日战争历程的重要见  相似文献   

2.
宋苗 《侨园》2021,(1):24-27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是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现存的唯一旧址,现今保存完好.特别军事法庭旧址作为新中国沈阳审判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节点纪念价值、抗战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遗迹保存价值.2014年5月,本着"如旧修旧"原则在审判旧址建成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相似文献   

3.
金恒薇 《侨园》2021,(1):21-23
1956年,沈阳特别军事法庭两次开庭审判日本战犯,因战犯当庭全部认罪使沈阳审判呈现彻底性、典型性的特点,成为国际审判史上的奇迹.作为见证这段重要历史的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承载了重要的使命,对其进行保护与充分利用,是发挥旧址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全面提升辽宁抗战文化地位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9,(11)
<正>"冯庸大学抗战博物馆有望回归沈阳。"听到这个好消息,记者联系并采访了冯庸的外甥——84岁的台胞张文琦(元奇老人),请他谈谈冯庸大学抗战博物馆以及冯麟阁和冯庸父子的爱国爱乡、振兴东北的情怀。记者:听说冯庸大学抗战博物馆有望回归沈阳,首先向您表示祝贺。张文琦:最近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孙明专程赴营口冯庸大学抗战博物馆参观,对冯庸毁家纾难,组织抗日义勇军、凭个人力量创办冯庸大学,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到工业救国、体育教育和军事教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9)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妇女干部学校,它的创办为抗战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干部,为当时的抗战、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女大更为今天的女性干部教育积累了经验,带给女性干部教育的启示主要有:加强女性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为女性干部教育确立明确的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发扬艰苦奋斗,踏实能干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宽民半个世纪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在这场大搏斗中,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不仅扭转了百余年来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  相似文献   

7.
《侨园》2023,(5):38-39
<正>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全市总面积1.286万平方千米。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连,西与鞍山市的台安、锦州市的黑山、阜新市的彰武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及铁岭市的昌图县、  相似文献   

8.
孟悦 《民主》2023,(5):41-44
<正>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这是一件由帆布制成的斜挎书包。书包的底色是军绿色,正面用黑色布条缝制着五个醒目的大字——“打回老家去”。书包长26厘米、宽34厘米,包盖的边上缝有两条黑色布条装饰,书包背带可以调节长短。就是这件看似普通平常的小小的帆布书包,饱含着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拳拳爱国心。这件书包是由东北民进创始人、著名教育家车向忱在抗战期间为他的儿子亲手缝制的。历经几十载,1998年由车向忱之子车树实将它捐赠给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扩建办公室。时至今日,每当人们看到这件文物,依然能够从这个书包上感受到车向忱忠贞的爱国信念和坚定的抗战决心。  相似文献   

9.
穆重怀 《侨园》2015,(Z1):19-2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多年来,提到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人们往往会回答"八年抗战"。这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这种看法到目前为止是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抗战的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抗战十四年的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把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就把八年抗战又向前推进了六年,形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目前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3)
辽宁抗战开启了中华民族14年的抗战历史进程,拥有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能够为新时代全面振兴辽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应在对辽宁省内抗战历史资源进行深入发掘、现有纪念设施基本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抗战纪念设施为前沿,以商业开发为辅助的机制,对辽宁抗战历史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史定坤  史文召 《各界》2011,(11):12-15
抗战胜利已过六十多年,我有幸成为接受日军在南京投降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现将我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将这段历史再现给读者,并借此文缅怀为抗战而流血牺牲的勇士及同胞们!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诞生于硝烟战火中的抗战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大学生、大学工作者们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新时期,在大学校园培育和弘扬抗战精神,呼吁大学生、大学工作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信念、展望未来,继承发扬优良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充实和重塑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英 《民主》2010,(9):40-41
重庆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在其众多的抗战遗址中,重庆的周公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而极赋传奇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     
《侨园》2020,(1)
正编者按: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辽宁是打响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地方,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终战之地。"九·一八"的第一枪拉开了反抗侵略的序幕,抗联的密营体现着民族不屈的意志,远东大审判标志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百万日侨大遣返又表现了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辽宁的抗战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打造辽宁的红色文化,本刊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抗战在辽宁·75周年纪"专栏,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引领读者朋友们在文字中重温那段烽火弥漫的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述历史是要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镜鉴。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7,(11)
正2012年的初春,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东北的盛京沈阳。来中国之前,老师告诉我们沈阳是中国东北最大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化程度很高。可初到这里,我发现这里用智能手机的人不多,咖啡厅也很少,这些让课余时间很喜欢去咖啡厅读读书或者和朋友们聊聊天的我,有一点点的失望。一年后,我交换学习期满,心中带着对沈阳的不舍和对它发展的期待,回到了韩国。2014年的深秋,我有机会再次回到了让我日夜想念的沈阳。沈阳确实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咖啡厅遍布了沈阳的大街小巷,在辽宁大学老校区附近就有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丰富。依托这些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通过开设专题教学课、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新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系统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这是高校"纲要"课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的重要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共抗战作用的言论在某些社交媒体上不断被散布和渲染,对大学生的抗战史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武汉市四所高校63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政治面貌、年级两个变量在"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度上差异显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大学生的网络接触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鉴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的建设,重视虚拟领域意识形态的引导,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7,(3)
正历时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是我们全民族的伟大抗战史。在这气势恢弘、可歌可泣,又引以为荣的历史画卷中,家族抗战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它不仅体现出万众一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也是伟大民族抗战的缩影。在无数的家族抗战群体中,抗日民族英雄高鹏振的家族抗战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下面就介绍一下高鹏振的家族抗战史。  相似文献   

19.
宋东泽 《侨园》2023,(1):43-45
<正>人类活动的轨迹总要依附自然的变化。“历史愈是久远,人类就愈接近自然”。气候大约8000年前,沈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当时正处于北半球气候温和宜人的黄金期。按照竺可桢教授关于物候学的研究,新乐地区当时的年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今高3℃—5℃。自然界气候的波动、动植物的演替、河湖的变迁都逐渐趋于稳定,居住在沈阳地区的先民步入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20.
姜敏 《瞭望》2007,(35)
工业文化遗产是城市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符号,失去了它,就等于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沈阳市复原中国最大工人聚集区——50年前工人生活原貌的"工人村生活馆"、依托亚洲第一铸造厂的翻砂车间建设的1.78万平方米的铸造博物馆,自今年6月18日开馆以来,受到舆论界好评。工业文物是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但认识这一道理,在沈阳却经历了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