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1):102-103
张爱玲当年修订《传奇》,在文中加了这样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许是张爱玲的肺腑之言,也抑或仅是张爱玲无意间蹦出来的一句话,之后便被人不断引证、口耳相传,一来二去渐成了一句至理名言。可想想,这世上又何止出名要趁早,玩股票,做生意,炒楼花,  相似文献   

2.
晴雯变花神     
丁启文 《前线》2010,(9):52-52
<正>那日有闲,便看《红楼梦》。一则十分喜爱此书,二则也想凑个热闹。近年又是选秀又是拍电视剧的,红学家们也不闲着,最近听说他们聚在一起,正在搞什么研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儿子今年11岁多了.小家伙从小就喜欢看书,《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前两年就看完了。现在.他又喜欢上宋词,岳飞的《满江红》看了几遍就可背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3):59-59
刘福利在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1月4日《温州都市报》刊登了一篇《一个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一封信》,来自重庆的农民工黄庆红说,他和工友们都不会网上购票,而即使网上有票还需要开通网银,他们也没有。“你们弄了这个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实际了”。类似这种现象其实在其他事件中也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7.
赵亚兴 《奋斗》2008,(10):60-61
眼下,有些领导同志写文章喜欢鸿篇巨制,洋洋洒洒几万言;作报告热衷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两三个小时。当然,这也不是说长了就一定不好,《资本论》,长,是不朽经典;《红楼梦》,长,是旷世杰作。不过,做领导的,或是作报告,或是陈述问题,还是篇幅少一点为好。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乾隆时期叫做《石头记》,曾一度被列为禁书,不允许任何人出版和沾染,只有民间有少许手抄本流传。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称《纲要》),这是人类文明史和伦理道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和过去相比,《纲要》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称《纲要》),这是人类文明史和伦理道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和过去相比,《纲要》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韩浩月 《党建文汇》2007,(12):47-47
每年200亿元重版古籍库存化为纸浆,《红楼梦》的版本多达230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版本也接近这个数字。如果这组数据不是来自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很难令人相信它的真实性。而据前不久《法制晚报》记者在北京几大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的调查,图书重复出版现象非常严重,全国每年500亿元的图书库存,有八成以上来自重复出版和“炒冷饭”,  相似文献   

13.
郭庆晨 《奋斗》2001,(2):55-56
“假作真时真亦假”,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发现,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许多事实还在印证着它的另一方面:真作段时假亦真。  相似文献   

14.
这个秋天,旅游的大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为旅游业颁布的法律。其中取消低价团和禁止进店购物似乎对旅游格局中的各个要素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6.
赵大年 《前线》2008,(10):55-57
什么是京味?京味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色? 早年有人提出京味小说的概念,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京味小说之巅峰。老舍在《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中展现的人物故事、小胡同四合院的风土人情、优美幽默的北京语言,崇尚仁义的市民观念,充满了京味。  相似文献   

17.
王建堂 《学习月刊》2010,(13):53-5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除其巨大文学审美效应外,’多维度哲理审美也是神奇魅力之一;静心品读《红楼梦》,我们将获得很多人生感悟与哲理启迪。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部丛书,能够像《星火燎原》那样传播久远、影响巨大了。这套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50岁以上的人,都曾从这套书中汲取过营养,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你不爱看大部头,你可能不知道《苦菜花》、《创业史》,不知道《西游记》或者《红楼梦》,可是,只要你上过小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老山界》、《刘胡兰》、《飞夺泸定桥》,不可能不知道《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和《党费》……那时候,无论去哪个同学家,总会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这封面或红或棕、标有“星火燎原”4个字的套书,  相似文献   

19.
解辰巽 《党建文汇》2011,(12):45-45
近来,在经历了谍战剧、婆媳剧等热潮之后.众多电视制播机构纷纷将目标瞄准了后宫女人戏。于是乎,《宫》《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首轮轰炸的余波尚未散去,  相似文献   

20.
陈正万 《学习月刊》2010,(18):113-113
茶圣陆羽《茶经》上列举的二十四种饮茶器皿,有金、银、玉、陶、瓷等多种质地,大小、造型、雕镂、图案、文字等方面也各有讲究。《红楼梦》里妙玉似乎也很有陆羽的见识,她收藏的茶具非常高档名贵,足以让读者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