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国内学术界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被重新提到日程,从这个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理论形态以及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各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试图将近几年来学者们的主要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来讨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问题很有意义。在这方面,目前的确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以便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同现代化、改革和开放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归结起来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应该热情欢迎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精神文明方面的进步”。对于这种进步,近年来讲得太少了。我认为应该承认:由于党坚持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得到了发扬,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许多僵化的观念被突破了,在思想解放方面是我国历史上所没有达到过的。民主精神也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过去那种提倡个人崇拜,不提倡独立思考的做法改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讲现代化,讲改革,讲开  相似文献   

3.
关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近来引起了理论界许多同志的关注。但是在这一问题上,确还存在着分歧。吕会霖同志在这篇文章中针对一些不同意见,对于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传统思维方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在学报上开展这些讨论是很正常的,故特子刊载。同时,也欢迎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一九八四年年会,最近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重点讨论了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一些同志提出,为了促进我国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系统研究和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刘云芝 《学理论》2009,(11):35-36
哲学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提出是哲学史发展的逻辑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的贡献。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问题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众多学者曾经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研究,他们的见解或多或少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通过对它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闪光的理论和思想,这些无疑对我们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选择正确的研究角度。本文不揣冒昧,试就此谈一点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大家。(一)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议题,是其创始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旧哲学的根本弊端,或是排斥主体能动性,或是将其囿于精神领域。马克思尖锐地批评旧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不仅是要回答世界是怎样,而是要回答世界界应该怎样。“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用实践视角新思维代替一切旧视角  相似文献   

7.
全国党校系统政治经济学座谈会第四届年会于1985年8月1日至14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问题,二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内容、经验和教科书体系问题。理论探讨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认识理解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中心,与会代表还对有  相似文献   

8.
我这次来沙市主要是和大家见见面,听听意见,没有准备讲话。没有准备讲话,主要是因为这个题目很大,究竟应该怎样讲,我还没想得很清楚。我认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年初我到福建三明去,就同福建省的同志商量,希望大家比较系统地研究一下。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问题,对此,徐惟诚同志讲了系统的意见,我没有多少新话可谈。昨天,我看了你们的简报,同王忍之等几位同志交换了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2,(50)
与“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相比,“怎样坚持”的问题似乎更为人们所关注。在此番调研中,记者欣喜地发现,几乎所有持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有什么样的立场,也不管他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是怎么理解的,在关注这场“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讨论时,都惊人地有着一个共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是随着实践的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共青团工作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股团组织出面创办青年实业的热潮。特别是八四年六月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以后,越来越多的团组织在关注着这个问题。团组织该不该办青年实业?它的意义怎样,前途如何?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而且在团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来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1.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早有论述,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何理解这些论述,每个人的见解有所不同。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渴望指正。一在长期的研究讨论过程中,对于民族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的问题,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断关于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来的观点,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但究竟形成于哪一具体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看法;另一些同志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的观点,认为民族只能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否认在这之前有民族的存在,把资本主义上升时代之前,民族  相似文献   

12.
就像大兴矿难前所请的这个临时专家组一样,一些基层政府、企业在决策前利用专家意见“闯关”强行上项目,出现问题后利用专家意见作“挡箭牌”。而专家自己,又应该有怎样的操守?  相似文献   

13.
劳务是生产性劳动还是非生产性劳动?劳务的价值是否应该统计到国民收入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对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劳务。在前一段讨论中,生产劳动“宽派”把一切以服务形式出现的劳动都称之为劳务,使劳务这一概念包罗万象,外延过宽。这就给考察和探讨劳务问题带来许多混乱。我认为对劳务包括的内容,应该划一个大致的范  相似文献   

14.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开辟专栏讨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专栏一辟出,就受到了学术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从1985年起第六期,陆续发表了几篇颇有见地的文章,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为《社会科学》杂志的一名读者,由衷地希望这个刚刚开始的讨论,能有计划地深入下去,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既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探讨问题,也有认识问题。所谓理论探讨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何发展和在哪些方面,哪些问题上发展。所谓认识问题,则是指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和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僵化观念需要破除。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虽然已经不断地解除了一些束缚人思想的东西,但是现实告诉人们,要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上开创新的局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国际风云骤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空前的挫折。于是,社会主义向何处去,马克思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打多久,一时成了国内外议论的中心。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现谨以一得之见,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时代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对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并作出新的概括。本文想就国际和国内在对这个问题讨论成果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科学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思想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俗话说,万事起头难。在这门学科刚刚起步的时候,有许多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怎样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此前,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具体思想的阐释和一般性的总结,而忽略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成果,是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若想澄清这个问题,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世界观、方法论和精神旨趣上深入讨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一致,是否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20年到1921年爆发的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其实质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是否是中国必然的革命前途的问题。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坚定马列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现实意义的。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全国有许多种进步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民国日报》、《星期评论》和《共产党》等报刊,都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和探讨马克思主义。这就引起反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问题是近几年哲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它涉及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求是》杂志1991年第14、15两期连续发表了王于、陈志良《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以下简称王文)和陈先达《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以下简称陈文)两篇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同时也感到有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本文就主客体关系及主体性问题,结合上述两篇文章提出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