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代私营企业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谐社会是私营企业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阶梯;实现私营企业主全面自由发展需要培育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克服和谐社会构建中私营企业主道德缺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加强私营企业主道德建设,要求私营企业主坚持诚信原则,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宽容意识,实现自律与他律统一。  相似文献   

2.
吸收私营企业主人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洁 《桂海论丛》2005,21(2):8-11
在吸收私营企业主中先进分子入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以下几个具体政策问题:私营企业主的身份界定;党费的收缴;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私营企业主党员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认为我国私营企业主是一个独立的阶层,虽然目前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但它有形成阶级的潜在"可能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具有动态可塑性.可以经过努力把私营企业主塑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参政议政的现象尤为引人瞩目。一系列的实证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心理主要表现在满足经济利益的理性驱使、政治责任感、政治效应意识、政治信赖感和支持程度等方面。我们有必要积极评价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行为,鼓励他们参政议政,同时维护和提高私营企业主积极向上的政治参与心理。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新阶段,广大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但同时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人对参政议政态度冷漠;少数人参政议政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的基本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实效性不明显;参政议政具体的途径还需要拓宽。  相似文献   

6.
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之后,加入民主党派的私营企业主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质量上有所提高。私营企业主积极加入民主党派,有这么几方面的动因:有利于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助于自己政治资本的增加;有各党派都在积极争取私营企业主因素的影响。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问题是当前形势下我国政治领域急需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是在对我国民营经济特别发达的温州永嘉地区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揭示出当前浙江私营企业主参政的整体状况 ,并将其中凸现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与学界同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如何建立引导私营企业主做合格“建设者”的有效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建立私营企业主责任区制度、结对互帮制度、发挥党员私营企业主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激励水平,制定明确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从而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统战资讯     
[理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层次性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代表性人物试图影响和推动国家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在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中,由于其来源的广泛性、发展程度的差异性以及政治参与要求的动态性,其政治参与的目标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成伟 《青年论坛》2005,1(3):93-95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直接源于其政治参与的动机,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发展参差不齐,阶层内部分化较大,不同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就决定了他们政治参与动机的多样化,有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的是为了寻求政治安全保障,有的是为了提高政治地位,有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2.
把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长子继承制”的批判置于现代性政治语境下进行探讨,可以看到黑格尔与马克思都致力于和解现代性政治分裂本质所带来的诸种社会后果。但二人给出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存在重大差异:黑格尔以代表普遍性的伦理实体“国家”(“长子继承制”是其内在构成部分),去调节和规范重在实现个体利益的市民社会。但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国家”并不具有其原本企求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其“长子继承制”实际上不过是私有财产的最高级形式,即独立自主的私有财产。它潜在地隐含着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以及前者支配后者的关系。因此,就本质而言,黑格尔的现代性政治和解方案并不成功。青年马克思坚信,现代性政治的真正和解方案,只能诉诸意味着政治国家消亡的“真正的民主制”,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一步将其表述为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谢彦峰 《桂海论丛》2002,18(4):45-47
文章认为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 ,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平衡 ,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 ,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以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永伦 《思想战线》2002,28(3):81-8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是他对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 ,有感于这些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平均主义”和“节制资本”是克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的关键。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鼓励其发展但又要对其加以限制 ,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是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反映了孙中山企图通过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 ,通过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实业和经济的发展 ,并用国家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来实现大国世界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的思想经历了特殊保护论、平等保护论和否定论这三种观点。分析这些思想的方法论,都有意无意地将私人所有权作为所有权的唯一类型;而所有权不仅包括私人所有权,也应当包括公共所有权。公共所有权具有不同于私人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国家所有权属于公共所有权的一种,因而其民法保护应当建构有别于私人所有权的思想和制度体系。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的核心是实现国家所有权的物权化,应当协调好其与公法保护的关系,具体方法包括按民事权利模式来设计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侵权行为追究民事赔偿责任以及按国有财产的功能规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state and private enterprise in Taiwan's electronics industry as the industry responds to growth of intra-firm capabilities and the rise of China as a manufacturing base. The industry has a sharp dichotomous outcome between the technologically strong IC sector, which has been able to create interdependence with global lead firms, and the systems manufacturing firms, which find themselves trapped in a dependent position vis-à-vis the global lead firms. Due to different position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the IC industry firms have been better able to create advantages out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new firm capabilities and China than the systems firms even as the balance of policy has shifted somewhat away from the state and towards private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7.
警察的政治性即警察的政治属性,是指警察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的内生的政治性质、外在的政治特征和当下的政治状态等。警察的政治性质内生于警察与国家的同起同源,与国家发展的相生相随;警察的政治特征外在于警察作为公共权力对每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进行限制与保护的过程中;为实现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和谐,为实现警察在现时代的政治合法性,才有警察政治性的当下表现国家警事的社会化,即警事治理。  相似文献   

18.
Kilkon Ko  Cuifen Weng 《当代中国》2011,20(70):359-378
This paper examines definitions of Chinese corruption. While many Chinese corruption studies have argued that Chinese corruption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our review of definitions of Chinese corruption featured in current academic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most definitions in use are similar to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corruption: abuse of public office for private gains. Valuable as it is, such a general definition does not adequately specify the actors, behavior and motives in Chinese corrup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ctors in Chinese corruption are not limited to employees in the public sector but also include any Chinese state functionary engaging in publ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corrupt behavior refers to both economic (embezzlement, misappropriation of public funds, and bribery) and disciplinary corruption (violation of social norms and the dereliction of duty) that are damaging to public interests. In doing so, this paper finds that even behavior such as the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violations of social norms, that is not motivated by private gain, is regarded as corruption in China. We also discuss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is broadly defined Chinese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营经济的八大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及国务院发出《若干意见》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营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民营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The revolving door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China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ucial strateg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adapt to the market transition and contributes much to the compliance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However,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official National Survey o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2006,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the Xiahai entrepreneurs revolving out of the Party-state were significantly and robustly more confrontational than those without state employment backgrounds. We argue that the unique path of the market transition in China makes the form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lites more confrontational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who might turn into potential challengers of the current regime among the economically powerful social cl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