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再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三次大飞跃,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与此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同样有三次大的飞跃。我们当前正处在对社会主义第三次再认识的时期。第一次飞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打破理论和观念的局限,直接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从而改变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固定观念。正如列宁当时所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687页)第二次飞跃打破了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局限,人们开始在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比较中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模式的问题等,被愈来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生命线”真正发挥作用,首要的一点就是:深刻认识“生命线”的价值,思想上高度重视,让“生命线”真正富有“生命”。 我们襄樊市委始终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文明的完整统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应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生命线”就是“保证线”。我们认为,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政令畅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已经十年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十年。改革,批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错误,变革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再用这些新认识去指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络网成立会议去年12月13——15日在上海纺织局党校召开。与会代表结合十年改革实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成分值得反思与会者认为。十年改革之所以成功,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归功于破除了空想论。其主要表现是:破除了两个“凡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破除了社会主义时期超阶段发展的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破除了离开发展生产力来谈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空想,确立了“生产力标准”:以及在经济形态上破除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等等。有些同志认为,当前,在经济建设中,还有一些空想因素和空想错误有持反思和清除。例如:过分追求高速度。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积累过高、消费早熟等现象。二、对“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必须重新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力面进行改革的方针。在改革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清醒地估计了苏联的社会发展阶段,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并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特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选择经济发展目标和体制模式的客观依据和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的主观认识却未必符合实际、历届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1936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6.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我认为至少应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实践为标准检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扬其精华,弃其谬误与过时内容。二是研究当代新情况,提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预见世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经济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4,(5):78-8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改革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市场化。在理论逻辑方面,传统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邓小平则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走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的理论困境。在实践逻辑方面,中国采取渐进改革的办法,避免了改革可能带来的震动。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市场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由把市场定义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升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是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性,更是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逻辑。  相似文献   

8.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遵循科学所应有的道路前进再认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08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无论是就其作为一种理论、运动或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往复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俄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随后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践以及当时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概括,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改革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十年。我们的改革是以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为思想基础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又在改革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同改革紧密联系的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从认识的主体性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 ,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 ,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马克思说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 世纪之交 ,我国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时代和国际形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反映出来。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  相似文献   

11.
三次飞跃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冲破传统的理论禁区,实现了三次认识上的飞跃。第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大二公”不等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建国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一大二公”就是社会主义,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无视我国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现实,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才真正…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发挥和发展,其中就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理论观点,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生产力标准是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低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依此为理论根据的.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有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实践来看,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着不少模糊观念。比如,有的把市场经济与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相联系;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搞权钱交易;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什么都讲钱,货币成了“第一杠杆”,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货币来驱动的;也有的认为,政府撒手不管就是市场经济,等等。上述种种模糊认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显然是格格不久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们不但需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而且要知道“什么不是市场经济”。只有这样,在传统计划经济中长期…  相似文献   

14.
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理论界沿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时代的传统观点,认为当今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世纪前半斯世界历史发展某些方面的真实内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现实图景却表明这一传统观点未能经受住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我国理论界近年对传统的时代命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本文即是这一审视的成果之一。本文认为,关于时代的传统观点是一种“取代论”观点。作者分别从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一体化趋势第四个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取代论”是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作了拔高的估计,对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灭亡则作了过早的预言。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现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的论点。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并列的两种社会制度,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更为滞后的一个阶段。文章的末尾,作者就如何对待民族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如何处理批判资本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早已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又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财产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来说,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制。公司制改革就是将传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地逐步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 怎样认识股份制,这似乎已是早就解决了的理论问题,勿需再讨论再认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学术界和政界对股份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的低层级认识水平上,这种认识,如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益的补充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进程的考察。指出 :从马恩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到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非对抗矛盾动力论”、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推进 ,特别是我党第三代领导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邓小平创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的 第三次飞跃,它是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纲领,是指导社会主义发生第三次飞跃的 核心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展开的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八个 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大胆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并带领中国跨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的人生经历、革命实践是他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依据;邓小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大胆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形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邓小平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现实,已有了40多年的历史。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路,回顾4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历程,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新中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到改革的路上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猛,因为我们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深知过去那套办法不行,不行就寻找新的出路,寄希望于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算起,到现在已有八、九年时间。农村的改革先走了一步,初步改革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志气。全面改革也已陆续展开,人们已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决心把改革坚定地搞下去。改革越是深入进行,就越是提出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明确地说明。实践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