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姝 《红岩春秋》2010,(1):22-31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中西部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次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历时三个丑年计划,其决策之快,投入之多,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时间之长。堪称共和国建设史上少有的生产力布局重大战略调整,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军工配套的化工企业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对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内迁的橡胶、塑料、油漆、制药等化工企业使重庆化学工业的门类进一步齐全,并增强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实力。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的重庆化工企业,整体上沿江分散分布与小区间内集中分布相结合,初步形成重庆化学工业的分布格局,即:市区沿江地带的多品种综合性化工区和长寿——洛碛化工区。三线建设中的这批化学工业不仅完善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布局,而且为此后重庆化学工业沿长江不断拓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婕 《世纪桥》2010,(12):4-9
<正>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制定实施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建设。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三线建设的决策者之一,对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大转变──三线建设决策形成述略孙东升从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根据当时从战略角度进行的划分,这一地区属于全国战略布局的第三线(第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一线与三线之间为...  相似文献   

5.
贵州三线建设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回顾贵州三线建设的曲折历程 ,探讨其成败得失 ,对西部大开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建设和调整改造中受益匪浅,甚至有论者认为,三线建设是自重庆开埠以来的第三次(重庆开埠、抗战时期、三线建设)大的发展机遇。2006年1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就重庆三线建设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马述林。他原任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长期在发展改革系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是重庆经济界的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7.
王锐 《党的建设》2021,(5):25-26
三线建设是毛泽东和党中央为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196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布局由沿海转向内地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作为全国战略后方之一的甘肃,在三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为三线建设的顺利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国际局势动荡情况下,以国防建设为目标,吸取抗美援朝经验和苏联卫国战争仓促西退教训,抢先将生产力布局在后方进行的大调整工作,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就处于西南地区的重庆而言,优越的基础条件、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成为其三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依靠。三线建设在重庆的投入,巩固了重庆西南经济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关于三线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这样的论述:"60年代前期,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动荡,美国对越南北方侵略战争逐步扩大,我国周边形势日趋紧张,备战问题摆到  相似文献   

10.
田姝 《红岩春秋》2006,(3):25-26
1964年至1980年的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遍及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市自治区,横贯3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当代史上是一个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它的发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逐步实现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的转移,中共中央作出了“备战备荒”的建设大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在中国广大的西北和西南部山区建设工业基地,特别是军事工业基地,以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能够保存工业生产能力。而地处西南的重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工业基础,很自然地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1964年9月,重庆地区三线建设规划小组成立。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把重庆地区“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某些重要机器设备的基地”,以及“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的初步设想,规划小组于10月编制出《重庆地区三线建设规划》。该《规划》主要采取与一线相结合的方针,按照“分散、隐蔽、靠山”和“大分散、小集中”的原...  相似文献   

11.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第二届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亲历者展开热切讨论。与会学者从毛泽东三线建设思想的核心、三线人群的身份认同、三线企业的发展等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三线建设研究,并以上海和江西小三线建设、东至小三线建设等案例入手,着重探讨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三线建设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对上海和安徽两地的经济交往、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调整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贵飞山鹰外贸机翱翔蓝天,飞出国门;风雷公司生产的氧舱系列产品抢占全国市场,独领风骚;黎阳国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远销欧美,深受欢迎……在安顺,一个个三线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活力,以"三线精神"再创新辉煌,构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牢固基石。三线建设,这是一段燃情的岁月。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将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011基地管理机关及其下属主体工厂布局在安顺,涵盖飞机和发动机主机研制生产企业及其零部件配套和专业化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吸取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教训,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当时,电影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为了落实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改变我国电影工业布局,保证战时仍能生产胶片,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新建胶片厂和电影洗印厂。于是,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直接过问下,第二胶片厂作为一个特定的政治任务来办的企业,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其在企业筹建上极为罕见、漫长、曲折的孕育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对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内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四个重点城市之一。三线建设为绵阳建立国家科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三线建设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三线建设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亟待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绵阳三线建设文化与精神是支撑中国科技城的重要文化精神,是绵阳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和构成,应当成为绵阳新的文化名片和品牌,从而更好地提升绵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营造了中国战略大后方,改善了全国生产力布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工业基础。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如何防御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6月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18.
三线地区是我国国防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在大规模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三线地区投资总额高达2000多亿人民币,占同一时期全国投资比重的近一半,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主体的1400亿固定资产总量。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三线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是从 6 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 ,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规模宏大的以备战为中心 ,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运动。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实施 ,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仅将研究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一、关于三线建设的原因三线建设的起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三线建设的发起有备战原因也有改变经济布局的原因。马英民认为 ,三线建设首先是为了战备 ,即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但是三线建设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