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曼谷邮报》2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就泰国政府对缅甸军政府的政策作了剖析。文章称,泰国的对缅政策由总理办公室、外交部、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制定,但长期来从未一致过。一般认为,总理办公室和外交部更同情缅甸的民运。因此,外交部常受到其它各部门指责,缅甸军政府也对它颇为不满,竭力削弱其在缅泰关系上的作用和影响。1993年9月泰国外交部长访缅没取得任何成就,而泰国军方人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分别访缅却大获成功。泰国内务部在决定对外政策上的影响也由于差瓦利将军政治上的失落而急剧下降,使泰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畅行无阻地把其对缅政策作为国家外交政策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2.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全长4,500公里,可谓源远流长。它的上游称为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纵贯西藏东部和云南西部,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流出境。 它先流入缅甸和老挝,继而进入泰国,然后南行进入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西贡附近入海,它的中、下游称为湄公河。湄公河横切缅甸、泰国、老挝的边界,是划分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边境的界河。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89,(3)
历史上云南的“对外开放” 从历史上看,云南与国外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至2世纪,云南滇池地区就和越南的红河流域有贸易往来,洱海地区就与缅甸等地有通商关系,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指从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古代贸易通道,当时称为“蜀身(yun,音原)毒道”)就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于《史记》中,永昌(今保山)、滇越(今腾冲)都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通商要道。公元7世纪以后,思茅地区的银生城(今景东)有了到老挝,泰国,缅甸的商道。南诏和大理政权相继同中南半岛地区发生贸易往来。明、清以后,云南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据《东华录》记载,通过云南进行的中缅贸易,中国向缅甸出口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86,(1)
缅甸与中国边界线长1,357英里(即2,186公里,其中云南段1,997公里);与老挝边界线长155英里;与孟加拉国边界长160英里;与印度边界长909英里;与泰国边界长1,118英里。  相似文献   

5.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6.
简析缅甸华人族群——果敢族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缅华人华侨约有250万,占缅总人口的4.8%,主要分布在仰光、曼德勒、腊戌等主要城市及缅中边境一带。缅甸果敢族华人是缅甸华人华侨中的重要一支,偏居缅中边境地区,现有人口约20多万,是旅缅华侨华人中族群意识最为强烈、社会影响最为突出的华人族群,也是缅甸法律正式承认的缅甸华人少数民族。多年来,果敢族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缅中关系得到进一步增进的同时,开始出现疏远的迹象,而缅印关系则明显增强。显然,缅甸奉行大国平衡外交给我国西南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此外,缅中边境毒品走私依然形势严峻,云南出现边民外流缅甸现象,都是影响我国西南周边安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4年8月30日清晨,我们乘曼谷《民意报》总编辑堪猜·汶班派来的一部旅行车,从清迈出发,经清莱到了清盛。 清莱府位于泰国最北部,东与老挝毗邻,北接缅甸景栋,东西及北边均为山地,南部是广阔平原,盛产米稻。全府面积18,803平方公里,人口80余万。 泰缅边境的重镇——清莱府的夜柿,亦以山多著称。 清盛是清莱府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泰缅、泰老的边境地区。到了清盛,小车未停,继续沿湄公河北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行进约十余公里,就爬上了一个山坡,车在一  相似文献   

10.
贺圣达 《东南亚》2013,(1):35-37,92
缅甸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尤其是政治生态的多元化、民主进程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反映到它的对外关系包括与中国的关系上,影响到桥头堡建设。发展中缅关系,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应该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中国与缅甸的贸易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互为毗邻,早在秦汉时代就已存在一条由商旅开辟的、经由云南通往缅甸抵达印度的“滇缅古道”,自古以来双方往来密切。汉朝时就有掸国遣使贡献珍宝,唐代有骠国献其国乐曲及乐工,宋代有蒲甘国数度造使入贡。元朝经四次征缅,迫使缅王作为藩属接受册封入贡。明朝更置缅甸宣慰使司,彼此间信使往来尤频。清朝仍视缅甸为外藩,册封其王。自清乾隆十五年始至光绪元年止门(750-1875年),缅甸前后十二次遣使入贡清廷。十九世纪初以来,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三次英缅战争,最终于1885年占据整个缅甸,并于1886年与清朝政府…  相似文献   

13.
1月1日(缅甸)新华社讯,一九七六年苏修以各种手段拉拢缅甸,缅方对苏修代表团仅以礼相待,接待规格不高。本文有如下四个章节:一、缅苏人员往来;二、苏联利用缅甸节日进行活动;三、缅苏关系其他方面的活动(展览与赠送等);四、缅甸和东欧国家及蒙古关系。2.4上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中央政府在处理与缅甸关系时,最重要的做法是把缅甸纳入云南都指挥使司的统辖范围,将缅甸直接纳入地方政治组织系统,同时又将缅甸置于藩属地位,纳入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中。这样,中缅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之前的元代,明朝在缅甸的控制力度和影响力都在下降,但两国间的贸易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旅居缅甸的中国人人数剧增,籍贯及身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大明街"的形成,说明留缅中国人已有自己的聚集区并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络。  相似文献   

15.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豪 《东南亚》2006,(1):35-39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湄公河流域六国,虽然共享一江水,但是水电资源分布并不均衡,而且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差距,造成电力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电力合作已经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项目。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发展概况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源,中国境内河段称为澜沧江,干流全长4 880公里,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指中国云南省、柬、老、缅、泰、越六方,六方均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在湄公河开…  相似文献   

16.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缅华侨大多加入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华人,只有少数老年华侨未能加入缅籍。关于目前缅甸华侨华人总数的说法尚不一致。根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的《华侨华人概述》(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提供的最新资料,2001年,缅甸华侨华人已达247万,占缅甸总人口5000万的0.05%。缅甸华侨华人的祖籍主要是中国福建、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开发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93,(3)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缅、老、泰、柬、越6国,全长4880公里,在我国境内为2161公里,缅老界河233公里,自泰老界河开始至出海口为2400多公里。全河流域面积为79.5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约为18万平方公里,老、泰、柬、越为60.9万平方公里。包括老挝、柬埔寨的几乎全部,泰国的1/3和越南的1/5国土面积。4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云南、广西边境贸易不断发展,无论是广西与越南接境的东兴、凭祥、龙州等地还是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境的17个一二类口岸,商贸活动活跃。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了西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边贸,拓展东南亚市场,不仅使边贸口岸能迅速出现商业繁荣,还可带动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为边境地区注入经济活力。一、开拓缅甸市场云南的瑞丽市和磁呼市直接与缅甸接界,是两个国家级口岸,自滇缅公路可驱车直入,是目前西南地区及至全国与缅甸交往,进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其中瑞丽市是中缅边境最大的口岸,这几年,该市边…  相似文献   

20.
泰国学者佘提珀·柯拉迪甘博士的《中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过去与现在(1949-2010)》一书从内、外因两方面分5个时期,研究了60年来中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和中缅关系。作者从宏观角度,将中缅两国关系置于全球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分析外部因素对两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认为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别是苏、美、中三国外交互动与势力消长,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两国外交关系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又从微观角度分析中缅两国内部因素,认为两国国内政治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变,也是决定双方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