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作为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继承,这一方法与直观唯物主义相根本对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往往是以直观立场去看待抽象—具体,从而在世界观的根基处制约了《资本论》哲学的研究。因此,深入考察这种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属性,就成为《资本论》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资本论》的科学方法以及由此决定的理论体系。从历史唯物论出发,说明了《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三位一体;从历史的辩证法出发,说明了《资本论》的研究视角是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看作是一个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从思维的辩证法出发,说明了内部矛盾的展开推动了范畴的运动和范畴形式(态)的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演进的抽象法,并且形成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创立和使用的抽象法是科学的抽象法,不是一般的思维抽象。这种科学的抽象,不仅包含着由事物具体的表象到最简单的抽象规定和由最简单的抽象规定向具体上升这样两个步骤,而且是遵循历史进程来探求事物发展规律,并和阶级分析方法紧密联系着的一种方法。因此,《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法是一种逻辑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统一的方法,是把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贯串在逻辑思维中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黎兆辉 《当代广西》2014,(20):57-57
正也许是因为在机关长时间工作而固步自封、孤陋寡闻,也许是因为学习的机会太少而"头重脚轻根底浅",到自治区党校学习一个多月以来,我感触颇多,体会很深。单是在这里重新研读《资本论》有关知识、理论,就让我升腾起久违的、万般的感慨。一、问题导向,更明确了学习目标归宿毋庸讳言,20多年前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资本论》原著时,更多的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到知识,甚至是为了期末考试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数;有限的思考与分析、辩论与研究,更多的是随着老师的思路与方法——注定那是一种定势,在探究一门抽象的、深不可测的,却又令人顶礼膜拜的高深理论。而现在重新学习《资本论》,其情形和感觉、收获  相似文献   

5.
《公民》在原来《青少年修养》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修编,由北师大主编的现行初一实验政治教科书《公民》,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具体观点,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体系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的分工衔接到适合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特点,都作了比较科学的调整和安排。使《公民》教学逐步趋于适应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教材基本适合初一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原则。当然,《公民》上册教材还需不断修改完善。同  相似文献   

6.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青年马克思的主要批判工具。但是在1845年之后,异化概念明显淡出马克思的文本,而后在《资本论》中再度出场时已非原先意义上的使用。1845年之后,异化范畴淡出马克思的文本,根源于马克思对奠基于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知性逻辑的超越。马克思之前的全部哲学,从形而上学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成为知性逻辑视阈下对人的抽象,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则根本拒斥形而上学,并在实践逻辑中实现了对于人本质的全新解释,人的本质由知性逻辑判断下的预设变成了实践基础上的生成,于是,异化失却了异化的主体,异化概念自然淡出马克思的文本。而后异化范畴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重回马克思的批判视野,但这时的异化已不再是人本质的异化,从根本上来讲只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正是在马克思解释世界到重建世界的理论变更中,异化范畴在马克思文本中的地位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事实出发是马克思1845年后研究经济学最根本的研究立场。马克思的《资本论》创作是严格从经济事实出发研究经济学的典范,研究和发现经济事实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其经济学理论科学性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对蒲鲁东从抽象原则研究经济学的立场的批判表明了他对从事实出发研究问题的立场的肯定。马克思不仅自我意识到从事实出发研究问题的极其重要性,而且在《资本论》中以经济事实为根据,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科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逻辑与思维》第十课的第二框,内容分两目,其中第一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包括两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示例评析和一个相关链接,主要介绍了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的含义以及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环节;第二目“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包括一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相关链接和两则名人名言,主要介绍了思维具体的含义以及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本框承接上一框“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推动认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指涉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层面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从来都不脱离经济层面而对价值观进行孤立考察,其这一学术进路在《资本论》中有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思维抽象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通过思维具体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之间的冲突与整合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领域亟待破解的核心学理难题之一。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方法论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在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现实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理解和践行"中国梦"的正确马克思主义进路。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内蕴着关于文明发展的丰富思想,但其思想"原像"与具体"成像"是不尽相同的。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资本论》文明思想的阐释重心就经历了"单向度批判资本野蛮性—反身发掘市场经济普适性—再反思资本盲目性"的历史性变动。而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型历史波段来看,强化对《资本论》中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思想的研究,开显《资本论》三大手稿关于现代社会特质的海量思想资源,对于建构我国市民的现代化理性、促进社会深层转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门成熟的科学理论一般都是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构建其理论体系的。即首先叙述该学科中那些最简单、最普遍、内容最贫乏、最抽象的基本概念(范畴),如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哲学中的“物质”、生物学中的“细胞”、化学中的“元素”等。以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为出发点,通过推演,使该学科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具体,直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得到完整的阐述。马克思在《哲学贫困》一书中指出:“正如从简单的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出群一样,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出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整个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对流通组织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企业组织的研究中。尽管西方流通组织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个体到系统、从同质到异质的发展历程,但不同的学派都各自提供了一种分析的视角,使该项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明化”,这个提法,新颖别致,寓意深邃,值得我们琢磨、深思。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所谓“简明化”,可以理解为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事物的本质往往包含在大量现象以至假象之中,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包罗万象地囊括一切,而必须透过游移不定的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运用了《资本论》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分配方式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规定性体现了《资本论》两大部类关于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思想;《资本论》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表现在一般规律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6.
深化《资本论》研究有三个维度:一是深化《资本论》文本研究,在理论体系中准确把握《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二是深化《资本论》续篇研究,沿着马克思的逻辑思路探索"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三个分册的内容;三是深化《资本论》应用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应用《资本论》的一般规律,发展《资本论》的特殊规律。在三个维度上深化《资本论》研究,可以使《资本论》研究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逻辑力量与渊博学识,与对全部经济学文献和有关事实的精细研究结合起来”,①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尤其是科学抽象方法,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成为正确运用科学抽象方法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8.
和汝圣 《传承》2014,(10):86-87
《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论",它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和证明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认识现行的经济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工具。同时,《资本论》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论",仍然能够指导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了不朽巨著《资本论》。《资本论》论资本 ,既论资本的本质 ,又论资本经营 ,是资本的本质论和经营论的统一。作为资本本质论 ,《资本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作为资本经营论 ,《资本论》研究了在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投资当作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揭示了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今天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 ,正在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如果我们撇开资本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 ,深入学习马克…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作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展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资本论》是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