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湖北省一年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来看,经过全省上下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认为,湖北省精准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任务依然艰巨。一、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领导新语     
正推进精准扶贫是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从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来看,精准扶贫就是要把贫困户一户不漏找出来,因户施策帮起来。从全省来看,精准扶贫就要精准在解决好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上。——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第四次在威宁县迤那镇蹲点调研食宿农家时说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光辉 《求实》2016,(10):87-96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扶贫开发模式正面临着技术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信息比对分析、数据失真难以形成有效的精准扶贫治理参考、资源分散难以产生精准扶贫的整体性治理成效等发展困境,需要从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视角来探讨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从大数据精准扶贫理念转变和大数据精准扶贫定位两个方面深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全面应用,实现大数据扶贫的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实施扶贫攻坚的新战略举措,已经成为国家今后阶段的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使落后地区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步骤。全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较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这些因素对全国同步推进精准扶贫带来挑战,也使得全国的精准扶贫成效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结果。文章基于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的视角,以东部、中西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贫困区为例,从精准扶贫的内涵切入并分析了差异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区差异前提下的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以求更好推动我国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高度上认识精准扶贫问题,不仅是当前优化精准扶贫战略的实践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对精准扶贫进行政治学分析,探究精准扶贫过程中蕴含的政治逻辑,明确精准扶贫对于利益整合、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的政治价值,并从政治学的视角,构建制度化与多元主体参与的扶贫资源高效供给与配置体制,完善贫困村农民参与贫困对象识别与扶贫项目运作监督机制,理顺各层级扶贫部门权力关系并合理设计扶贫干部考核制度,制定既注重贫困户个体脱贫又重视贫困村整体治理扶贫政策,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重“造血”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转型是精准扶贫的人本要义。将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恰与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不谋而合。基于人本理论视角,准确把握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关系,尝试探寻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以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优化精准扶贫模式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储殷在3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精准扶贫离不开良善村治。从目前精准扶贫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基层村治的一些问题不仅已经妨碍了精准扶贫的推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制约,寻租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民主动性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作用、问题、对策等工作的研究现状的梳理认为,在"十三五"精准脱贫的新形势下,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有效结合是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实践问题的关键。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政府体系下精准扶贫的绩效困境主要有扶贫部门职权过于集中、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扶贫对象主体意识缺乏、扶贫监督考核流于形式、社会参与扶贫机制不完善等。应从加强政府政策设计与执行监督功能、建立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增强扶贫绩效内生动力、构建扶贫绩效监督考核长效体系、激发扶贫绩效活力等方面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9.
村务公开与精准扶贫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两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村务公开贯穿于基层自治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经济学、政治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理论视角下,村务公开的核心内涵在于对基层自治的回应和补充;精准扶贫作为制度支撑基础上的具体扶贫方式,其政策设计中包含管理和治理两方面的逻辑。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建构二者的关系,即理论互通、功能互补、实践互动是延长扶贫效应,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通过对村务公开和精准扶贫的理论性解释,激发基层内生性脱贫,为完善基层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6)
农户增收是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户增收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长远生计,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分析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剖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大小,是激活农户生计资本的内生动力,精准配置扶贫资源的重要前提。从外部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引致了农户以土地为载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向以市场为依赖的生产生活方式演化;从内部来看,搬迁后农户生计资本增量更加明显,内部构成更加均衡。在此背景下,定量揭示生计资本对农户增收的贡献作用,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思路,是优化内生式扶贫措施,增强农户增收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扶贫政策是扶贫思想与脱贫成效之间的桥梁,政策质量直接关系思想的落实和成效的实现。基于公共政策维度,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等三个视角审视当前我国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扶贫政策的"精准化"是一个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摸索、循环递进的过程。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共同建立在政策制定精准、政策执行精准、政策评价精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以2016-2018年地方政府262份精准扶贫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从注意力配置视角审视三年来地方扶贫政策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注意力强度与政策环境影响使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三年来呈"V"字形的变化趋势;在注意力指向方面,三年来的焦点呈瞄准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金融扶贫—推进政策落实的路径,其背后存在政治源流的引领、政策源流的推动以及问题源流的纠偏的逻辑。地方政府应从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式扶贫模式、实施差异化扶贫政策取向、推进赋权增能参与式扶贫着手,更好地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扶贫开发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建立精准扶贫新机制,让贫困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深切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深切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世纪70年代末期,新疆农村与全国同步启动扶贫工作。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五个精准"的扶贫体系,新疆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五个精准",即:"精准扶贫指导思想""精准扶贫方针""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省Y村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村庄这一精准扶贫的微观场域内,驻村扶贫干部、村庄经济精英、村庄干部以及村民这几个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关系""人情""面子"等非正式政治影响了扶贫资源分配。在此过程中,非正式政治虽然阻碍了精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也降低了精准扶贫工作在村庄开展的交易成本,在正式政策与乡土社会之间起到了润滑作用。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是复杂、多元的。非正式政治之所以能够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由制度的压力与空间、乡土社会催生的非正式治理路径依赖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形成的。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过程表明:国家尝试通过制度化、正式化的治理手段来实现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但在村庄实践中,却往往遭遇政策、权力无法下渗,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已有的非正式治理途径,一方面对国家正式治理手段产生了消解,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正式治理无法触及的领域形成补充。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需要协调好基层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政治的关系,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补充促进,从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档案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户精准化扶持的根本依据。本文回顾农村扶贫工作的历史,并结合新时期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要求以及精准扶贫档案的价值,分析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旨在发挥精准扶贫档案作用,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群众满意度是精准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扶贫效果满意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最高评价。当前,贫困山区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精准扶贫过程中群众的不满意?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扶贫满意度?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青海东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情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以来,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精准扶贫阶段。这项工作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相关,因而成为目前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最为关切的工作之一。目前的精准扶贫流程却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即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监督的路子,具体的扶贫方式以项目化的产业扶贫为主导。然而,基于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精准扶贫存在客观主义、绝对主义、普遍主义、物质主义、资源分利等问题。贫困地区的深刻原则则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直接原因则是基层精英流失之后的乡村治理问题。长期而言,需要加强乡村教育,培育文化,让一批本土中青年农民成为乡村的中流砥柱。总之,不以简单的物质视野来进行扶贫,而是从更加广阔的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扶贫工作,甚至把精神文化层面的工作更加重视,培育农村精英群体,才可能取得中国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要在扶贫开发方面深入探索,为全国闯出路子、做出样子。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贵州调研,对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贵州在深化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使精准扶贫更加精准。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扶贫攻坚对于贵州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贵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方面,贵州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12)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指引、重要依托、力量之源、基本框架、重要途径、核心要求、总体方略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7)
伟大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启示深刻。伟大长征精神是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是追求公平正义,并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紧紧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精准扶贫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打赢景德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促使景德镇取得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最后胜利和全面胜利,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景德镇精准扶贫信心;坚持实事求是,端正景德镇精准扶贫态度;紧密依靠群众,汇聚景德镇精准扶贫力量;奋力开创新局,实施景德镇精准扶贫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