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劳动异化到商品异化再到符号消费的异化,这个过程其内在逻辑是劳动的异化决定了商品的异化,劳动异化是生产环节中的发生的异化;消费异化是消费环节中发生的异化现象,商品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对象,发生异化,同时商品异化为资本,构成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探讨的骨架。在被生产与消费全面操控的后工业时代,整个社会体系在马克思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经济框架上发生了全面异化,社会成为非人的存在,这是资本主义至今也没有解开的症结。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受到异化的符号的统治,发展成为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异化的更全面的人:从劳动至消费甚至人的思想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韩秋红  李百玲 《唯实》2003,(1):9-12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产物 ,已经在我国有所表现。在消费活动中 ,消费者表现出一系列消费异化的现象。这种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在于消费者消费价值观的异化以及消费传媒功能的异化。所以 ,避免及克服这种人被异化到消费品上的物化状态 ,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 ,就成为新发展观应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6,(1)
马尔库塞作为一名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家,其消费异化现象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多姿多态,然而,人们更多的是接受外界呈现的一切消费品,往往忽略了用自己的反思能力来理性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和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却把这些消费活动成为幸福和自由,无意识中陷入消费异化的危机之中。消费异化带来很多环境恶化,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失衡等严重的社会后果,严重阻碍了人们前进和全面发展的脚步。本文通过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倡导人们改善消费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异化消费是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完全相悖的一种消费现象,它往往表现为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无度消费等变态消费方式.消费之所以被异化,是由劳动的异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盛行所导致的.异化消费会加重自然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而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必须反恩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7,(2)
在网络空间中,"网络化"推动政治亚文化的结构转型,其结果是在"异质文化"中生成"非理性文化"。从现象层面分析,非理性文化是网络空间政治亚文化与社会空间政治亚文化对于政治主流文化存在不同反应的结果。从逻辑层面分析,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生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第一,网络规范相对于社会规范的异化;第二,网络社会化对现实社会化的异化;第三,网络文化生产结构对社会文化生产结构的异化。在上述三方面的作用下,非理性政治亚文化存在"减压"与"颠覆"两种可能性。网络空间中非理性政治亚文化的治理需要突破以"管控"为主导的逻辑,而从主体、衔接与生产三个层面建构以"治理"为导向的逻辑。在新的治理逻辑中,实现政治主流文化与不同形态政治亚文化相互适应、相互理解与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6.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现实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网络消费中消费异化、消费盲目、消费道德缺失等问题的日益凸显,需要对现有的网络消费理念进行伦理反思。"适度""慎独""诚信"等消费伦理准则的提出,不仅可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而且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法国著名哲学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积"的转变。与之相随,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从以生产为主导到以消费为主导的转变。与马克思曾经分析的商品社会相比,这是一种役人于无形的更加异化的社会,因此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消费异化思想,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通过占有对象来实现自我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被包括对象本身在内的异己力量奴役过程。作为一个隐性的批判维度,消费异化与生产异化并存于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中,并通过回应鲍德里亚等诘难者的反对和质疑而使自身走向澄明。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对于我们基于新的实践语境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现代消费实践中的异化问题,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佳斯 《世纪桥》2012,(5):63-64
王宁的《消费社会学》从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符号角度来解读消费现象,认为消费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本文正是以消费符号为基点,认为对消费符号的追求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必然趋势,消费符号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社会认同,增强社会结构的流动性,让人们获得新的身份证明和更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也会滋生人们的不满足感和焦虑感,对人造成异化,破坏社会整合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主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异化形态。消费主义是指以追求过度的物质占有和享受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不再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无限制的欲望的满足,表现为人对于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等关系形态的异化,进而导致人变成非人、人与人的本质相对立。只有逐渐扬弃这种异化,人类才能从物质追求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化解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矛盾,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雪  郑海岳 《理论建设》2020,36(2):103-108
近年来,"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受到部分城市青年群体的认同,该部分青年群体将其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以自嘲消费与收入之间巨大落差。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非理性消费,事实上,我们更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城市隐形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阶段性现象,其在动机、方式、心态方面均表现出双重属性,这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文化价值观缺陷,也反映我国社会优化整合功能不充分的消费困境。因此,解决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消费文化,实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5,(10)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与生产既同一又互为中介,两者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前各社会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目的,它和生产一同成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和过程,是人的非自由的消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它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积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社会积累的关系以及在国际上建立我国消费话语系统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构建异化的生产关系来剥削工人阶级的利益所造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和劳动的异化现象,在他生前未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着重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斯密的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劳动异化的本质,对人的自由思想和创造美的活动的真正价值体现做了详述。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也对当前拜金主义的异化消费模式、资本主义社会下数字劳动异化以及异质性劳动转变有着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邓晓臻  温立武 《探索》2008,42(2):121-12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概念出发开始本体论的初步建构,之后用"人的感性活动"代替"对象化活动"继续他的本体论建构,人的感性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展开所形成的日常生活世界被放到了存在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成为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并没有放弃他早期的异化劳动学说,甚至继续使用异化劳动概念,这赋予他的本体论建构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现实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初以"购物指南"身份出现的广告,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品味不断提高,渐渐代替本应成为竞争主体的商品使用价值和质量,成为商场激烈竞争的"主角".这导致了广告的多样化、风格化,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煽情.广告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渐向一种更富内涵的文化转向,成为一种提供人文内容、审美欣赏,满足消费者在虚幻感觉中实现自我的诉求,以激发消费欲望并使之合法化的文化现象.广告从"购物指南"到"文化现象"的华丽转身,在丰富其自身内容与魅力的同时,引领消费者进入虚幻的"同体验"追求,刺激非理性消费,造成消费者的迷失.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认为,要扬弃消费异化,必须在社会制度层面建立人本主义公有制,同时在个体层面倡导人道化、健康的消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消费异化是由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造成的,因而要扬弃消费异化,必须控制生产规模,实行生态社会主义。为扬弃消费异化,我国必须营造健康的消费伦理,抵制消费主义侵蚀;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避免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确保弱势群体的消费权益,缩小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工业"理论认为经济力的提高为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同时又使得人的自由为之所限;"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认为,消费社会创造了一种图式,将人囊括其中,使人成为它的奴隶。二者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的两端进行文化批判,力图将"人"从中解救出来,但又斥大众为"群氓",并对之抱以失望的心态。"奴役"的现实毋庸置疑,然而,他们的情绪过于悲观。社会大众并非纯粹的产品的奴隶,也并非消费牢笼的囚徒,他们之中蕴藏着自由意志,蕴藏着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为了解决消费不足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加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国民的“殖民”与渗透,消费异化现象随之而来。但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与社会时代背景,因此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现象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表现形式。因此,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自身特点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俊 《世纪桥》2010,(3):78-79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人的种种生存境况和西方社会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导致人们陷入自由困境的社会现象,深入挖掘人性中对于自由的追求和逃避两种现象的内在根源以及外在原因。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往往受他所处的社会的异化所影响,本文重点分析现代社会异化现象对人的影响,对社会自身产生的后果,分析其原因,进而阐述如何能够消除异化,让人们从自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谋求人类的解放。本文期望能够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现代化建设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喻厚伟 《求实》2016,(10):46-53
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供给、需求的联动改革,其实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文化,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必然会引起消费文化的螺旋式上升。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来研究消费文化是充分尊重和运用生产方式和消费文化辩证关系的体现。当前中国社会需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通过鼓励创新、"去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消解当下消费文化中异化的部分,实现对消费文化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