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子商务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学》2019,(2):77-90
《电子商务法》第41-45条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规则,除了第41条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之外,第42-45条规定的是电子商务交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规则,包括"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在"避风港"原则中,知识产权权利人对平台内经营者实施的侵权行为享有通知权,一经行使,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即发生相应的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等义务;错误行使通知权的,不仅自己要承担侵权的补偿性赔偿责任或者惩罚性赔偿责任,而且对方即平台内经营者产生反通知权,以对行使通知权的行为予以反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负有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等义务,知识产权权利人享有投诉或者起诉的权利。适用"红旗"原则的要件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了侵权行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中的帮助行为,应当与平台内经营者共同承担侵权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将电商平台注意义务视为判定其专利间接侵权主观过错的要件,“通知—删除”规则中“删除”措施的履行被视为电商平台的事后被动注意义务.实践中法院对电商平台专利侵权可能性的审查采形式审查标准,导致电商平台“删除”措施的滥用,而存在类似重复侵权这种特殊情形时,红旗标准的适用对电商平台注意义务的要求过高.我国应建立电商平台专利侵权判定合作机制,明确适格通知的构成要件,根据通知中侵权初步证明材料的性质,选择性适用“正反通知删除”规则和“通知删除+反通知恢复”规则,同时明确反通知的适格要件,并审慎适用红旗标准.  相似文献   

3.
涉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中电子商务平台的法律责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深入探析各方的利益冲突和权利博弈,总结电子商务平台过锚责任判定的特点,提出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卖家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行为应承担过错责任,电子商务平台对侵权通知负有一定的实体审查义务;建议参照国外做法,建立“通知与反通知”制度,同时由相关立法和行政主管部门对权利人通知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并引入第三方信用保证机构或专业评价机构,对通知和反通知进行担保和形式审查,以保证通知的有效性.旨在探索并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构架,消解混乱,建立规则,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知识产权权利警告主要表现为"通知—删除规则"中的通知。"通知—删除规则"有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平台经营者陷入过重的法律争议之中;但也可能被滥用,权利人可借助权利警告对市场竞争造成损害。为遏制这种滥用,"通知—删除规则"自身的完善很难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方案,应综合考察侵权法、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对权利警告本身予以规制。若权利警告对竞争者的经营活动造成直接损害,便构成违法。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交易平台近年来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呈现多样化,当下以避风港规则为核心框架的判断机制在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中凸显弊端。对电子商务中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展开阐释,通过构建识别机制与特别利益关系的理论尝试,侧重于对红旗标准进行差异化的扩大解释,从而进一步明确平台经营者构成侵权的主观要件的判断标准,以期适应新时期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第36条将著作权法中的“通知—删除”规则扩展至专利、商标等领域,但未根据专利的特点构建相应的配套制度,导致“通知—删除”规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被部分专利权人滥用,引起错误投诉纠纷频发、被投诉人寻求救济困难、电商审查义务不明、诉前禁令形同虚设等司法困境.为此,法院在实践中不得不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弥补这些缺陷,一方面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类推适用,另一方面对特定概念作扩大解释.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通知—删除”规则适用中的各种困境,必须通过立法层面的修改与完善,故建议对《专利法》进行修改,明确规定错误投诉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通知—删除”规则改为“通知—转通知—删除”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电商承担一定的实质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9,(5):26-37
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期对我国首例小程序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在于小程序类平台是否符合"网络自动接入(传输)服务提供者"主体要件,以及是否承担"通知—删除"义务。立足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借鉴"避风港"制度源起的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立法解释和相关判例,结合对网络自动接入(传输)服务提供者的主体界定、驶入"避风港"的资格门槛等的深入辨析,不应将小程序类平台简单地认定为"网络自动接入(传输)服务提供者"。同时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特定侵权活动中的多重角色,应关注多重规制的存在,特别是注意与新实施的《电子商务法》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相衔接。  相似文献   

8.
日前,淘宝和工商总局的纷争喧闹异常,彼此各执一词,且互有支持者,最后虽握手言和,但对双方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无论如何辩解或质疑,淘宝上存在侵权假冒商品销售行为,且为数不少,这个事实毋庸置疑.抛开感性上的是非对错不提,对淘宝以及类似电商平台来说,从法律层面看,从法律义务和责任看,电商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究竟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应为商标侵权行为负责,该不该为其提供法律意义上的“避风港”——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具体应从电商平台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责任入手,对电商平台进行定位,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昊 《知识产权》2020,(4):53-65
《电子商务法》“通知—删除”规则呈现出滥用和错误通知概率高,损失风险大,实质作用可能得不到发挥等问题,源于其对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治理效果的积极追求,以及因此形成的对传统“通知—删除”思路的改动式借鉴——允许在认为侵权情况下发出通知但不提供恢复选择,结果是这一“通知—删除”规则不具备诉前禁令的条件却具有类似的效果。现有完善思路意图让这套规则更接近真正意义的诉前禁令,却因忽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而难有成效。电子商务治理应该注重发挥利用平台的管控力,基于此形成的平台自治能够通过平台的实质性介入引导纠纷解决和提高处理效率,从而控制滥用、降低风险,缓解规则存在的弊端。实现平台自治一方面需要在不违背法律价值和不降低法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约定—同意”的方式探索自治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规范层面赋予平台一定的自治权限,让平台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在收到反通知后确定采取必要措施的期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下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政府、法院和电商在近年都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而针对电商专利间接侵权的“通知—删除”规则成为了三方举措的“最大公约数”.对于专利侵权的类著作权“避风港”制度,虽然受到新近立法的推崇,但其中所涉及的侵权通知应具备的条件、反通知、必要措施的界定和错误通知的责任承担等一系列问题,均尚未明确.同时,在“通知—删除”规则下,专利行政部门、法院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自2012年以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中国电子商户持续遭遇来自美国的侵权诉讼,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电子商务海外业务的拓展。为有效应对跨境电商侵权诉讼、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业务的良性发展,一方面,电子商户需要加深对域外知识产权法律及司法程序的了解,强化权利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自己的诉权;另一方面,政府及行业协会也应在协调组织应诉、建立行业规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国应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规制跨境电商行为的国际协调机制,尝试建立司法协助和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防范和监管的新途径,融入以数字化技术推动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标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应的刑罚制度严厉程度也处于世界前列,然而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活动仍比较猖獗,犯罪化程度较高。这种现象表明,仅依靠严刑重罚的方式难以实现防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目的。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应从协调统一民刑法不同法律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完善知识产权犯罪刑罚结构以及保持知识产权犯罪行政打击的常态化、高压态势,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魏建 《法学杂志》2012,33(3):36-42
《征收条例》实现了房屋产权保护方式从“责任规则”到“财产规则”的转变,提高了文本意义上的产权保护水平,但《征收条例》下被征收入的福利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都面临着不确定性,要取决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征收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政府采取管制性征收的方式获得房屋产权,使得被征收入的利益受到更大的侵害。因此要从政府、法院、被征收入等多方面着力才能促进实现“高补偿、低交易成本”的征收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认定和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延伸到这一虚拟世界.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具有许多不同于现实世界侵权的特征.其立法目前仍相当薄弱,在司法实践中更是有诸多疑难问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法制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和新课题.有鉴于此,对网络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特征、成立要件、认定疑难以及民事和行政法律救济方法的诉求和这类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等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思考和论述,以期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并有助于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对其立法的建立、健全和司法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It is often stated that the protection of names, brands and trade marks on the Internet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owners. However, while tales of infringement abound, there have been few court cases. IP specialists looking to establish a policy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mes on the Internet need to assess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What evidence of infringement or abuse exists? How are trade marks at risk-just in the domain name system or on other parts of the Internet? Can the courts or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 be relied upon to suppor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Is affordable net protection a myth or a reality for trade mark owner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quantify the risk of infringement or ab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examine measures of control proposed by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and to suggest policies that can be adopted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infringement and to maximise the chance of successful action against infringers.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版权作品数字化侵权使用的日益泛化,且现有版权司法救济途径多存在"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收益低"的弊端,使得版权人,尤其是中小版权人,很难以较低的维权成本,真正实现其权利的司法保障。鉴于此,美国率先在行政性版权小额索赔制度的革新上作出突破性的示范,于司法体制外另辟蹊径,在版权局之行政性框架内,设置版权小额索赔委员会,专门处理小额版权纠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亦存在司法救济效率不高、数字版权侵权泛化的问题,因此,为迎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政策,有必要总结美国行政性版权小额索赔制度革新经验,以为我国版权小额索赔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活动对社会的多个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保护方式、具体的原理及制度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立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司法为拓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做了一定的探讨。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自律机构和规则、逐渐完善相关的立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协调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电子商务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帆 《现代法学》2007,29(2):84-90
知识产权法对知识所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以及民法基本原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知识的私有性与社会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被保护与被规制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着眼于侵权人,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反垄断法着眼于权利人,以便防范知识产权的滥用。二者弥补了私法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和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制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The E-Commerc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commerce Law) was enacted on August 31, 2018.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s e-commerce platform operators (EPOs) liability for third-party patent infringement. The EPOs, which provide platform services rather than participating in trade directly, must try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patentees and social interests. Due 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review,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EPOs to fulfil the task. Thus, the EPOs liability for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s likely unworkable in the patent area. A China practice review will be helpful in analysing the problem; the guiding case No. 83 is an especially meaningful reference. The E-Commerce Law is principled and advisory - it is impossible to distinguish the limits of EPOs liability for third-party patent infringement by differentiating the patent from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fter reviewing the regulations on the gener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uty of care of EPO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E-Commerce Law still has some specific problems. Consequently, to implement the E-Commerce Law,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formul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are described in the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