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品”为本,打好基础 “品”就是品格,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作风。品格是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综观那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要完善自己的品行修养,需要把握住“德、廉、公、信、诚”五个字。“德”就是思想道德,它要求领导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宗旨、忠于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以德治国,首先是第一直接主动主体“治者”用道德和人格力量教育、感召广大民众,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一其中,尤以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3.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肯定是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甚至还会触犯“国法”。  相似文献   

4.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一、民惟邦本,敬德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贵君轻。二是人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兴亡。当权者必须考虑民意,重视民心。三是要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重民。因此为了维护和实现民主思想,一些封建社会的志士仁人,曾做出了为民请命,抚恤民情,关心民生,兴利除弊的有益于国、有益于民…  相似文献   

5.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6.
钱俊君 《湖湘论坛》2002,15(4):12-13
人有人品,官有官德。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广大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仅凭其地位和权力是不行的,还必须依赖其本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地位和权力可以产生强制性作用,但如果少了品德和人格这两样东西,即使其职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会构成权威,群众不会从心理佩服他、尊重他。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树立权威,必须做到德、才、理统一。一、德:仁者爱人“仁爱”是德。要以德行政,以德爱民,“仁爱”之心不可无。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最高道德的准则和道德境界。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一…  相似文献   

7.
近日,兖矿集团鲍店煤矿被命名为山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两家煤炭企业之一。该矿从2001年开始就确立了“以德治矿”三年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把“以德修人、以德育岗、以德优风、以德和家、以德建区、以德创誉”作为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道德启动年、道德教育年和道德升华年有序展开,保证了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9.
“德,国家之基也”;“德惟治,否德乱”。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国家的生存,道德薄弱就治理不好国家。而官德尤为甚。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管理、协调、服务计程中所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及道德规范等。官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前途、社会的发展进步。宋代名相赵鼎说得好:“更不善,政虽善不行。”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道德是保证权力…  相似文献   

10.
“为官必须为民,立身首先立德”。作为乡镇人大代表要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时时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努力做到“万事民为先,一心为民谋”,代表是人大组织的形象,是基层群众中的直接体现者,是农村群众的带头人,代表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农村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树立良好的代表形象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内容,我们只有树立起一个群众信得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随着组织的发展及组织成员水平的提升,组织和公众对领导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又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党建党执政的实践证明.领导力诸要素中最核心的是领导者的道德品格力量.所谓“德者,才之帅也”。而在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力量中,最基本的就是诚心、爱心、耐心、恒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修炼“四心”,优化德性。不断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悬壶济世的医者都被誉为人民健康的卫士。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些医务人员却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一切向钱看,诚信缺失,是非不清,责任不明,服务意识淡薄。这些疵点不仅严重冲击了社会道德体系,更损害了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乃至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古人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胡锦涛总书记适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玩忽职守罪依法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什么原因导致昔日的部级领导沦落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贪官?笔者认为,这跟郑筱萸的官德水平低下有重要关系。"德,国家之基也。""德惟治,否德乱。"道德薄弱治不好国家,办不好事业。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一杆旗帜,当官为政者,绝对不能漠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明代王阳明就曾用金子比喻人的道德,纯度越高,人品就越高,就越能赢得他人的赞佩和敬重。可以说,道德既是一种形象,给人以无言的教育;又是一种力量,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更是一种表率,给人以示范和引导。德乃从政之本。领导干部道德的好坏对单位建设及其部属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古人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领导干部如果不讲品行和道德的修养,就没有资格领导群众。所谓"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其次,对领导干部来讲,崇德、讲德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是尽好职责、干好工作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以德律己、以德服人,才能得人心顺民意,推动单位建设。再次,"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领导干部的行为往往是群众心目中的一根标杆。一个有德之人,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将影响和熏陶部属,对部属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德者必有威,德高者必望重。首先,领导干部的威严、威信来源于个人良好的品行修养,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取得真正的威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官德的核心是胸怀大局、讲正气,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庸俗之风,养成这个大德并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行为,才能做到"不以物惑,不以情移"。做到慎独慎微,在生活中不断地修其身、慎其行、养其性,心甘情愿地把党的事业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来完成,而不是带着私心杂念去工作。其次,领导干部重官德,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公仆意识,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八荣八耻"为准则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责任编辑:覃天)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15.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10,(7):126-133
齐法家是战国时期活跃于齐地的一些继承和发展管仲思想而又奉行法治主张的那部分学者的总称。通过《管子》一书,可以看出,在政治方面,齐法家提出了“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的社会编制思想等治国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齐法家吸取了春秋时期管仲的思想,既重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也主张把“礼”、“义”、“廉”、“耻”四大德目作为“国之四维”来看待。平心而论,齐法家的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我国长远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方略,也为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公安队伍建设中,切实做到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有机结合,已成为基层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坚持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有机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以德为先,进一步培养广大民警的道德意识和高尚情操。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7.
为『民奖新风』叫好在德清,我们看到了“民奖新风”的现象,更看到了“民奖新风”所蕴示的道德标量。我们不禁为“民奖新风”的“德清现象”叫好。“民奖新风”, 好就好在体现一个“新”宇。新风范。过去,农民的形象往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农意识”成了农民的代名词,而今德清农民树立当代新农民的形象, 他们以纯朴之思想,善良之品性,启时代之觉悟,尽社会之责任,从自己  相似文献   

18.
“官德”就是执政者的为政之德。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很注重“官德”修养,因此,研究传统的“官德”思想,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古代志士仁人立身处世的精华,对于促进当代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在众多的历史经验教训面前,深深懂得讲究官德对于维护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而十分重视政德、官德。早在商初,开国君主商汤总结了“有夏昏德,民坠涂炭”的教训,除了自己努力做到“不过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现阶段确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我认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有德治主义和法治主义的区别,但德治主义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作用,法治主义同样也没有彻底否定德治的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具有了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自觉意识。将“德“推崇为治国首要条件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把道德教化作为治国之本。“德,国之基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崇尚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法治。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20.
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把思想纯洁摆在首位。思想的纯洁是根本的纯洁。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思想上犯糊涂,工作上、廉洁上就很难不出问题。“志正则众邪不生。”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从政道德,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努力做到忠于职守、公道正派、率先垂范、境界高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