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政务公开是行政制度、程序、职权、执法等向全社会公开,包括决策公开、办事公开以及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敏捷性以及时效性,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对当前的政府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是通过互联网与政务公开的融合,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挑战则是,互联网与政务公开的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省级政府机关实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策之三 :建立科学的符合省级政府机关实际的政务公开运行机制省级政府机关推行政务公开 ,必须从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机制入手 ,以科学的机制促进政务公开向广度、深度拓展 ,保障政务公开健康、有效地运行。(一 )完善制约机制 ,确保政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可信。衡量政府机关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是真心实意 ,还是迫于形势装潢门面 ,摆花架子 ,搞形式主义 ,关键是看其公开的内容是否完整、规范 ,公开的办事结果是否真实可信。当前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政务公开很不规范 ,随意性较大 ,公开哪些事项、公开到什么程度以及有关的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往往…  相似文献   

3.
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是人们对某些基层政府办事态度和效率问题的尖锐批评。然而 ,在全省镇级政务公开试点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坑梓梓镇所见所闻却是另一番景象 :办事程序全部规范化、制度化并公之于众 ,让办事者一目了然 ,非常方便。镇里各单位办公室门口都挂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 ,上面写明办事所需要的证件、材料 ,办事所需的时间 ,服务的承诺等 ,一切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政府的工作动态、投资项目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政收支状况也全部公开。坑梓镇在政府办公楼门前设置了一个橱窗式的政务公开栏 ,定期公开有关内容 ,让群众…  相似文献   

4.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政府诚信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诚信建设面临执政理念偏差、诚信信念缺失、信任达成困难、失信空间巨大等挑战。为此,必须通过诚信政府建设,以目标牵引唱响诚信主旋律,以道德信念驱动促进社会诚信建设,以政务公开作为诚信建设平台,以制度供给保障诚信社会构建等途径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透明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必须不断增强其工作透明度:要坚持并逐步扩大政务公开,扩大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形式,建立决策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施政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作风监督评议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人民群众建议的办理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务公开是当今许多国家推行行政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公民与政府关系角度来看,政务公开包括信息告知、政府与公民互动、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层含义.在对中国政务公开实践评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需要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入手,重构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务公开是一项典型的由基层探索发起,再由国家统一推广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政务公开的新部署,地方政府政务公开体系建设应该处理好党务与政务、落实法律与制定政策、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和数据公开的关系,从树立全面公开思维、构建大公开格局、统筹公开平台、完善政务公开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8.
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透明行政,既是当代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政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框架结构,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行政公开制度化、法制化,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民主行政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政务公开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并能使其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政务公开的必然性及实现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无疑对构建一个勤政、廉洁、求实、高效的现代化政府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行政务公开、实施透明行政,既是当代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框架体系,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实行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政务公开包括政府职能、办事程序、适用法规、收费标准等方面内容 ;文章还对实现政务公开的形式作了详细的探讨 ;为保障政务公开的健康、有效运行 ,必须完善相应的制约、监督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息公开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信息化革命的必然结果.在全球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趋势下,加强行政信息公开立法已成为一国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透明度的规则对我国信息公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加强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建设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而我国目前已开展的政务公开运动只是政府推动型的一项政府办事制度改革,缺乏规范性、稳定性、统一性,公开范围、程序规定都不明确,也缺少相关的法律监督和救济,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25日,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通过中国政府网正式向社会公布。该规则对国务院组成人员职责、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会议制度、公文审批、纪律和作风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与旧版规则相比,新规则将政务公开单列一章,要求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行。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段论述为公务招待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方向。本文拟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公务招待改革的认识。一、加紧对公务招待的立法。一要以立法形式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扩大基本支出预算范围,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如果突破指标,违反预算,就是违法。二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税企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需要政府积极地建立科学的税收制度,需要税务部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需要企业增强税法的遵从度。  相似文献   

16.
政务公开是实现透明政府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务公开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监督保障机制的实现。文章从省级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监督保障制度存在的公民参与不足和政府履职不全的问题。提出通过提高社会资本水平、降低公民参与成本、政务公开专职化和公开范围精细化等措施,实现政务公开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务公开的推行,政府部门在行政效率、政府公共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看到,政府政务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逐渐塑造出服务型政府和服务者的正面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政务公开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效应,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下促进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简述当前政府政务公开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进而完善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政务公开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现行的政务公开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电子政务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发展 ,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对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性 ,其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迫政府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对象、强化政务公开监督、规范政务公开渠道、整合政务公开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在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民主法治、社会公平、诚信友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传统行政以及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公民参与存在参与范围不广、程度偏低、缺乏物质及制度化保障的问题。要促进公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发挥,需要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和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 理想目标。政府信息公开对构建和谐社 会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社 会公众平等的享有、利用政府信息,以便 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的行动,从而使社 会处于有序状态;政府信息不公开则必 然造成社会公众对信息的享有不对称, 从而使社会公众的行动处于盲目状态。 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对建设和谐社会必 将带来重大影响。为构建和谐社会我国 必须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本文拟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谈谈政府信息公 开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