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辉玲  韩竹林 《学理论》2014,(9):124-125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剖析某些汉语广告英译时的删减策略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论证了"目的论"的实用价值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海博  魏琴 《学理论》2009,(24):203-204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商业目的性并有着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审视翻译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剖析某些汉语广告英译时的删减策略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论证了“目的论”的实用价值以及它对广告翻译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和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之一。试图对其两者渊源、内容、历史意义、局限性进行比较,来浅谈其各自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5.
韩竹林  王健 《学理论》2013,(9):173-174
翻译目的论从人类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是一种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以澳大利亚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译作为例,试析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颖 《学理论》2012,(30):127-128
文化的传播有赖于文物翻译,而翻译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制约着文化传播的顺利与否。文物翻译具有独特的民族属性及文化内涵,属于实用文体翻译范畴,本文目的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文物文本的特点,提出翻译策略,旨在使文物的译本在文化传播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根据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的复兴及其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在经历了 5 0~ 70年代初的初创和兴盛期、70~ 80年代初的衰落期后 ,自 80年代中期起重新复兴。本文初步介绍了此次政治文化理论复兴的一些新成果 :一些学者试图重新诠释政治文化概念 ,兼容心理层面与行为模式 ,将政治行为视为政治文化的要素 ;有人从政治文化的易变和不易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而深化了关于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认识 ;有的学者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分析”模式 ,在坚持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解释价值的同时 ,强调文化和制度的反作用。在主导理念和研究范围上 ,政治文化研究出现了非西方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
以英译的《葬花吟》为例,从功能目的论出发,选择了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和许渊冲的译本等三个版本,从诗歌意象,诗歌韵律和诗歌形美三方面对上述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译本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看来,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这个角度来分析古诗英译问题,在我国并不多见。关于古诗英译的研究,翻译界许多专家、学者大多是从文学评论和文学翻译的角度进行的。笔者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对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卷首诗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探讨,目的在于尝试从新的角度,对古诗英译的翻译问题重新进行审视,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古诗英译的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文化政治之争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在西方政治哲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批判与解构。使这一文化之争超越了"文本革命"的范畴,成为一种政治实践。本文着重分析这一文化政治之争的两种形式,即激进的文化政治与保守的文化政治、文化多元主义与当代自由主义。本文认为,这一文化政治之争反映出的政治观,主要是一元观与多元观的对抗。它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促进了政治哲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崧珍  刘瑞强 《学理论》2010,(26):281-283
"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拟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渊源进行简单的追溯;分析国内学者对这一"转向"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说明了"文化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只是研究视角的转向,它和翻译的本体共同构成了翻译研究的本体。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的基本价值是在稳定政治秩序的基础上达到政治理性、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近代以来,中国对西方思想的引入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片面强调以西方思想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引导的经济自由取代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自由。中国学者研究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把西方思想与中国独特的语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蔡晓琳 《各界》2009,18(10)
本文旨在对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翻译思想做一梳理,并指出他的翻译理论虽然影响巨大,但也存有缺陷.讨论异化翻译的规定性适用于美国等西方强国, 不适用于经济和文化地位处于弱势的国家,这就造成了异化翻译理论适用范围的狭窄以及翻译与政治联系过强的偏颇.  相似文献   

15.
张亮平 《学理论》2010,(5):126-12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的手段,翻译和文化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无疑将会对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对这种差异可能在翻译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庄聪生 《团结》2007,(2):4-8
政治发展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向着某种既定政治模式的过渡。而所谓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发展也就是向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有其自身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在华语电影中的重要体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华语电影文化专有项的部分翻译原则与策略主要是归化和异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是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期.社会进步进化论与生物进化论交相呼应,斯宾塞与多位西方学者的社会进步观点早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发展.一是从西方多位学者的进步观来认识当时西方的进步思想;二是当时中国学者严复翻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带给中国思想界不小的影响,从这个侧面来反映当时西方社会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译制片的出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电影翻译工作者在处理一些文化色彩词语或语句时经常出现错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声电影本意的传达。因此选取观众最熟悉、最易于接受的词语、语义来翻译原版片是电影翻译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一些译制片翻译实例,讨论了文化与字幕翻译的一些策略,指出电影翻译中仍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翻译的目的论,人类的翻译行为具有目的性,译文要与其读者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其选词、用句具有明显的契约体特点,因此译文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体现法律文本用词准确、结构严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