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过札嘎梁     
对于甘南的高原,我一直有着一种神往。我常在梦幻中完成对高原的膜拜,而没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似乎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向往高原的情愫也一直在迫使着我,该向高原走一趟了。这不仅仅是为高原,为那高原的神秘、孤寂、博大、深邃,更是为自己,  相似文献   

2.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1,(11):49-49
圭山地处石林彝族自治县。我认识圭山是在画展上,在那些描绘圭山的作品中,有大片的红土地,有石头砌成的房子,有安着两个大木轮子的牛车,有赶着羊群的撒尼(彝族支系)少女……画幅中那浓郁的色彩,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朴实憨厚的高原民族,把圭山笼罩在一片神秘之中。  相似文献   

3.
感受高原     
大约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呆得太久的缘故,每到假期,那种对高原的渴望,对蓝天的撞憬便在胸中一点点放大膨然.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在心底回荡:到高原去!这声音是一种呼唤,让人无法抗拒。循着这一声呼唤,我曾多次踏上高原之路。赛马节的欢声笑语,塔尔寺的耀眼金光,甘孜州的崇山峻岭,阿坝草原的层层绿浪,这些无数次在我梦中闪现的大自然的幻景,一次次展现在我的面前。鸣鹤山、龙田坝、二郎山、新都桥,这些对我来说曾经只是地图上的一个个符号,渐渐地变成我切身的感受和心中的珍藏。二郎山是通往J;晒高原的第一道屏障。一曲“…  相似文献   

4.
“洋插队”心态录孙燕君我的心在高原,这没我的心,我的心在高原,追赶着鹿群。………………不管我在哪游荡,在哪流浪,高原的群山我永不相忘!当我站在苏格兰高原的青山绿水间,耳边旋即回响起彭斯的声音。这首诗在我心中已储存多年,但我一直不知道诗中的高原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在我少年时代,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知不觉就把我的心带到了那片高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历的增多.放飞的心还总是在那片高原上。  相似文献   

6.
海,对我这样―个生长在高原山地的人而言,从小便有―种特别的情结。故乡只有湖与河,唯有去到河的尽头才能看到海。曾经,每次看到海,心下总有―种说不出的兴奋。置身于海边的码头,面对停泊,或是离港、进港的轮船,心更是驿动,几乎要把深藏在心底的梦,唤醒、演绎一回。因此,多年来,心中一直有个念想,要走进大海,怀揣一张船票,登上一只船,体验一次,前往远方,前往彼岸的漂泊之旅。  相似文献   

7.
今天,代表往届全国道德模范作大会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心情非常激动。首先,向新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表示崇高敬意11976年7月,我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在上海长海医院工作半年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至今已在西藏工作近40年。多年来,我和我的医疗团队奔波在雪域高原送医送药、救死扶伤,几乎跑遍西藏所有的边防连队、哨所和每个县区,行程达百万公里,把生命直通车开到部队官兵和藏族同胞身边。由于高原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高原病和心脏病对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8.
我们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之前,心头有两个阴影:一是波哥大的海拔太高,担心会不适应高原反应;二是治安情况较糟糕。台湾女作家三毛1981年采访哥伦比亚后写了一篇题为《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她根据一些零碎的见闻把哥伦比亚说得一无是处,受到读者的责难。我作为长期采访报道拉美国家新闻的记者,写这篇纪行时,主要写哥伦比亚有趣的见闻。阶梯状的高原城市哥伦比亚首都现改名圣菲波哥大,海拔2640米。它位于东科迪勒拉山东缘,坐落在瓜达卢佩和蒙塞拉特山西侧山麓的陡坡上,这里被称为苏马帕斯高原谷地。它的东酉大道顺坡延伸,与…  相似文献   

9.
日出格尔木     
日出格尔木朱建华我是在落日时分接近格尔木的。没到过大西北的人,一定会把那里想象的无比苍凉。当你来到西宁,来到蓝碧苍莽,仪态万千的青海湖边就会有意外的收获:黛青色的日月山,如监色巨幕垂挂眼前的高原内陆湖,一望无际金黄耀目的油菜花儿,在青藏公路两旁的墨绿...  相似文献   

10.
赴藏随感     
赴藏随感李亚娜去年我因参加援藏医疗队,来到西藏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工作。西藏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的雪域高原,甘纯的青稞酒、洁白的哈达,香甜的酥油茶,尤其是那纯朴善良的藏族同胞,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不少人提起西藏,常常把它同冰天雪地、荒草...  相似文献   

11.
圭山地处石林彝族自治县。我认识圭山是在画展上,在那些描绘圭山的作品中,有大片的红土地,有石头砌成的房子,有安着两个大木轮子的牛车,有赶着羊群的撒尼(彝族支系)少女……画幅中那浓郁的色彩,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朴实憨厚的高原民族,把圭山笼罩在一片神秘之中。其实,无数画家所表现的“圭山”,主要是一个叫糯黑的小山村。这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随处可见的都是石头,一面面墙自然就用石头砌成,一个个小院就被这样的墙围成,一条条石板铺成的曲折小道又把这样的小院串连起来,村子的四周还是大石头。撒尼人就在这坚硬的…  相似文献   

12.
王国忠 《创造》2011,(11):64-65
把迪庆香格里拉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藏区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雪域文化特色旅游州、高原生态绿色产业州、富民安民团结和谐州三个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高旗  金子强 《创造》2002,(9):46-47
1、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云南人把高原山地之上的小盆地称为“坝子”。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93%以上是山地。山地既是道路崎岖,沟通不便,亦即沟通不灵、思想养料不足。山隔菁阻,就使云南文化中往往多了信息的隔绝性。即使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如公路、航空与宽带网络条件下,高原山地的非交通优势仍是显然的事实,网络的虚拟性比之亲临体察依然缺乏“体温感”。我们云南人一开口往往极自豪地宣称:云南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叫做“26个民族26枝花”,这当然是民族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料丰富的表现,但是换位思考,26个民族也许正象征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构成云南精神的两大内核,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就是坚定、担当、务实。善洲精神是杨善洲同志60多年历练和坚守的精神境界,“五个一辈子”诠释了善洲精神的实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北高原、中华始祖黄帝长眠的黄龙山下澄城县有个刘家洼乡,这个乡西北边睡的柳泉村,有个名扬王秦的爱国拥军、精忠报国的张清海一家三代模范家庭。他们3代5口几十年矢志拥军的感人事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6年前,父亲送他戍边险1967年冬,征兵宣传的鼓乐在黄龙山下响起后,正在本村任教的优秀共青团员张清海,怀着对军营生活的无限向往,毅然报名应征。当应征青年大红榜上公布了他的名字后,许多乡亲说:“这娃要真走了,往后他家里咋办?”因为乡亲们都清楚,清海3岁时,母亲就病逝了,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成人。他突然间…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地处四川省西北雪域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一名基层通讯员,已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近20个春秋,见证了雪域高原基层通讯员们走过"新闻路"的五大变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底,我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挂职,担任副县长。许多朋友都认为我到了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地方,一个贫穷而又艰苦的地方,多有不解。我抱着“年轻的时候,要到远方去”的信念,走进了维西,走进了高原,走进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地。  相似文献   

18.
我是市郊一农民,城市建设把我承包的土地占了,村里无地可补,乡有关部门把我介绍给市里一公司当了一名搬运工,工资不少、福利待遇也可以。谁知干了八个月后。公司解散,我成了无业人员。老职工去有关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听说登记了对再就业有好处。我算不算失业者,可否和他们一样去进行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20.
依法辩曲直,仗义论是非,做一名优秀律师,这是我的梦想。1973年,我被高压电击倒,当医生把我从死神手里拉同来时,我却永远失去了有臂左腿。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和健全人相伴,从没把自己看成一个“残疾人”。1982年,我以良好的成绩高中毕业,却因身体原因与大学无缘,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迷茫、无助与自卑。父亲对我说“你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可我不愿意靠学门手艺或是开个小店维持生计,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