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公安机关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公安执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袭警、暴力抗法、恶意诬告陷害等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件和事件日益增多,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付出牺牲最大的群体之一。侵害公安民警执法权益行为不仅直接伤害了广大民警身心健康,而且严重损害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是对国家法律和秩序的挑战,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执法环境的优化以及公安机关整体素质和广大民警执法能力的大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风险是中国风险社会背景下的严重问题,当前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风险危害民警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更是对警察权威、治安秩序的威胁。执法风险表现为民警伤亡数字激增、暴力袭警频现、执法责任风险高、涉警舆情多发,其原因主要在于风险社会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执法环境恶化、非警务活动干扰、执法工作需求与警力供给的失衡、公民权利意识的误识、警察职业发展的不足。执法风险问题的治理,应从问题根源着手解决深层次问题:准确定位警察职能,做好风险预防管理工作,加强执法保障与民警权益保护,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警察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国监狱系统通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顿活动,有力提高了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规范了监狱执法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规范执法行为过程中也发现以前在实践领域隐含的矛盾逐渐变得突出起来。针对规范执法行为与民警权利保障不和谐的问题,应完善监狱民警执法活动相关的系列法规规章,健全监狱民警权利保护的配套法规规章,推行监狱民警执法权利保障审查机制,并探索建立监狱民警权利保障的完备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导致一线民警精神压力的主要原因来自:现代形势的快速发展,警察队伍管理体制与警务机制的改革,警务工作“质”和“量”的高要求,社会的负面氛围,一线执法工作的危险性,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等六个方面,这些精神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已较严重地降低了一线执法队伍的士气。采取相应的对策减缓一线民警的精神压力,对于提高一线公安民警的工作效率,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目标在广大在职民警中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其内涵,认真剖析执法中的具体问题,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和终身教育观念,做到“立意高远、言之有物、导向明确、言传身教、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坚持人性化执法,是和谐社会执法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公安民警坚持人性化执法,必须防止两个误区:一是以“人性化”为借口,损害法律尊严;二是以“执法”为借口,侵害公民权利。为此,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完善监督机制等途径促进民警人性化执法。  相似文献   

7.
公安派出所处于公安工作的第一线,既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前沿阵地,又是最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使派出所的工作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民警队伍。因此,必须把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作为派出所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引导民警立足岗位,围绕“八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使每个民警真正成为全面、及时掌握反映治安情况的信息员,依法、严格、文明执法的管理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勤务员,从而为群众创造满意的治安秩序、树立满意的执法形象和队伍…  相似文献   

8.
揆诸古今中外之治理模式,可以说任何法治战略的设计都离不开德性支撑。广义的法治战略包括国家治理战略和社会治理战略两个方面。以今日标准观之,国家治理战略包括法治、德治、自治,且以法治为主;社会治理战略包括自治、法治、德治,且以自治为主。两种战略均以德性为支撑。狭义的法治战略则是对法治发展模式及道德与法律之关系模式的一种设计和规划。法治战略的实施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法律监督、法律解释和法律教育等在内,同样显示了德性支撑的特色。社区警务战略的设计应当服从于社会治理战略的设计,或者说前者就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都应当以德性为支撑,都应当彰显一种人道和德性的力量。"枫桥经验"具有深厚的德性底蕴,在"枫桥经验"中孕育出来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就体现了明显的德性特质,并为整个社会治理战略的型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人道化、德性化起了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的行政执法环境下,"钓鱼执法"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钓鱼执法"存在先天的缺陷,容易异化,应当遵循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以更好地实现行政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优待警”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上海公安机关把“从优待警”作为队伍建设的中心内容来抓,从优化民警的执法环境、改进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完善民警的生活环境等三方面入手,落实“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民警察执法权保护问题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量刑标准,使暴力袭警行为在刑罚适用上罚当其罪,以实现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发生警察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为了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警察权益保障机构。同时,警察执法要配备非杀伤性的控制性警械,要增强自我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性化执法,是和谐社会执法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公安民警坚持人性化执法,必须防止两个误区:一是以"人性化"为借口,损害法律尊严;二是以"执法"为借口,侵害公民权利.为此,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完善监督机制等途径促进民警人性化执法.  相似文献   

14.
“严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该政策从确立到成型再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的过程。因此 ,在该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运动”模式的色彩过浓。但该政策的生命力是不应否认的 ,应当有所作为的是 ,将“严打”从“运动”引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交通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受各种不法侵害的事件在不断增多。当前交通民警受到不法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起因上来看,不法侵害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是由犯罪行为引发的不法侵害;第二是由交通执法纠纷引发的不法侵害。为了有效降低交通民警遭受不法侵害,应提高民警自我保护的能力,完善交警应急指挥机制,改善媒体导向的环境,提高交警执法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警察战术是警察执法的主体与战术类型、样式所构成的执行法律术语,而警察查缉战术、警察缉捕术则是执法战斗行动中具体的专业术语.实际上,警察查缉战术、警察缉捕术与警察战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些混淆的提法进行讨论,以求警察执法战术名称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系统规定治安管理处罚主体、程序、执法监督等内容的法律,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基本程序规范。这部法律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治安权益、规范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治安职权、依法处理治安案件、依法处罚治安相对人等方面,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在这部法律审议和修订过程中,对警察权的规范和控制一直是被关注的事,这正是由于警察权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与否。  相似文献   

18.
香港警察现代执法观念的思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执法观念是指导警察实践职务活动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香港警队追求和养成的积极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为律师讯问在场提供条件、自觉遵守法律对讯问方式的限制、严格执行侦查权与羁押权分离等现代执法观念,得了社会公众的拥戴。内地警察学习、借鉴香港警察现代执法观念,主要应从强化人权保障意识、树立程序优先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意识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监狱警察的社会价值是监狱人民警察凭借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和法治的感召力,在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刑罚执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贡献程度,且能被社会所广泛认同的合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价值总和。在其社会价值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进、本土价值向世界价值转进、传统价值向现代价值转进的过程中,具有法治性与公信性、风险性与挑战性、广度性和多维性、奉献性与职业性等特点,体现为工具、护法、公正、服务、公信、矫正、教育、和谐、建设、文化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安民警在和平时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对公安民警权益的保护不仅是对执法权益的保护,还应延伸到因民警身份而带来的个人及其家人的权益保护。当前,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损害民警休息权、健康权、名誉权、获得报酬权、政治自由权等权益的情况仍比较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民警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到公安机关职能的发挥,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建立和健全公安民警权益保护机制,有利于改变保护不力的现状,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