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赌博犯罪是指利用或部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的下注或购彩行为.其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客体是社会风尚和治安秩序,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营利为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网络赌博犯罪具有时间的瞬间性和重复性、犯罪空间的虚拟性和无限性、犯罪主体的隐蔽性和智能化、犯罪对象的单一性和广泛性、犯罪手段的多样性与数字化、犯罪结果的严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前计算机经济犯罪的的类型主要有对象型和工具型两种,密码认证的缺陷、计算机病毒和假冒的银行站点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手段的特殊性、犯罪方式的抽象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是其犯罪的主要特征。应加强经侦部门侦查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通晓计算机网络知识、精通网络经济犯罪侦查的警察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侦查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其内部人员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是认定职务侵占罪还是盗窃罪的争议由来已久,两罪均属于侵财犯罪,在犯罪目的、主观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犯罪主体、行为手段、犯罪对象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界限。而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内部人员实施上述犯罪行为时,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的复杂性、犯罪对象的一致性,使得两罪的界限更加模糊,两罪的区分更加困难。我们认为,界定该类型侵财犯罪行为性质的关键在于区分职务便利与工作便利,如果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如果行为人利用了工作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则构成盗窃罪。同时,对单位内部人员侵财犯罪的定罪量刑要遵循罚当其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猥亵儿童犯罪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要了解其犯罪特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2021年度106份刑事判决书,总结猥亵儿童犯罪主体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社会身份方面的特征;犯罪对象在性别、年龄、与犯罪主体关系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中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行为的特征;判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中的犯罪问题等负面现象也随之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犯罪产生主要有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等因素,表现出犯罪目的明确、犯罪手段变化多端、犯罪区域和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和犯罪主体及对象变化等特点。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犯罪问题应制定与完善有关旅游法律制度;坚决打击其犯罪活动;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建立健全实施旅游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犯罪的表现、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犯罪也成为犯罪学、刑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犯罪学角度对电子商务犯罪现象做了分析,认为电子商务犯罪在犯罪主体方面、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方面及被处理方面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电子商务交易对"安全性"的特别要求、买卖交易模式的变化、信息管理不严、金融电子化风险、税收制度滞后等构成了电子商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刑法手段、刑法外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构成了防范电子商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目的性 ,手段、对象与目的的非对称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国家也可以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政治目的 ,针对不特定的目标以与实现其目的不相称的手段实施的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侵害或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8.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1997年刑法修改颁布以后设立的新类型犯罪,司法实践中对其在罪与非罪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产生了一些理论和司法适用上的问题。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犯罪对象必须是国有资产,非国有资产包括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罪与非罪的界定,要看私分单位对所分资金是否具有可支配性及发放手段是否具有一定的非法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犯罪将出现犯罪手段复杂多样化,犯罪对象更加广泛,犯罪危害程度更明显,犯罪主体更多样化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0.
设立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维护现代金融活动之诚信原则和信用机制的迫切需要,也是惩治金融欺诈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的现实需要。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信用,其犯罪对象包括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而且其间接对象的外延非常广泛。在犯罪客观方面,该罪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开立信用证、出具保函等四种情形。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区分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与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等金融诈骗罪的界限,准确理解罪状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内涵于外延,及其在本罪构成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