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仇华飞 《美国研究》2005,19(1):139-147
国际关系学者霍士第 (K.J. Holsti)认为,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仍无一共同认可的准确定义①。早第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论的争论曾掀起高潮。但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名称不同,实际上属同一学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来说,传统学派沿用前者,现代行为学派多采用后者。2001年出版的美国美利坚大学教授乔舒亚·戈尔茨坦 (JoshuaS. Gol dstein)的《国际关系》一书,以国际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全书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这两大领域论述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②全书分两大部分:“国…  相似文献   

2.
国际问题研究必须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但同时必须兼顾本国的利益、处境与需求,故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因此人们有理由关心有关研究的“中国化”问题,但这与其说是要建立一个整齐划一的中国学派,毋宁说是要求各个研究机构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整体水平。由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编写、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论丛《国际关系评论》(以下简称《评论》)便体现了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评论》目前已出版的四辑汇集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时间跨度从近代早期直迄当代,论述空间从国别外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阐释了罗伯特·吉尔平的“国家中心”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了他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基本看法,即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一体化和明显脆弱化的双重特征、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全球经济管理需要强大的领导和经济大国的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等,并对吉尔平的上述观点做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王立新的《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以下简称《踌躇的霸权》)。该书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王立新教授的最新代表作。这本书探讨了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全书在章节的安排上既按时期介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同时还专辟两个章节来研究美  相似文献   

5.
纵述中国“国际问题”期刊回顾《德国研究》十年《德国研究》杂志主编肖友瑟所谓“国际问题”期刊,中图分类法中并无此类目,但1987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期刊总览》(以下简称87’总览)中,在北京地区则设有这一类目,其所收集归类的范围是指以全...  相似文献   

6.
余万里 《美国研究》2003,17(4):143-145
约翰·米尔斯海默 (JohnJ.Mearsheimer)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在这部著作中 ,米尔斯海默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 :2 1世纪早期 ,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 ,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 ,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米尔斯海默教授也因此被认为…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的史蒂文森讲座教授,曾经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学会的会长。作为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杰维斯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安全政策、外交决策以及冲突与合作理论等多个领域,然而我国国内对他的理论著述介绍和讨论得还比较少。在杰维斯的著作中,目前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只有《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尽管这本中译本的出版使中国的读者对其人其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正如杰维斯本人所说的那样,他的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著作还是于1997年出版的《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一书。这本书是杰维斯近30年来对系统复杂性进行不懈思考的理论结晶,其中的许多观点不仅对国际关系学界,而且对其他社会学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多年前,我在写《战后西欧国际关系》时,即时时想到一个问题:所谓“国际关系”或“国际问题”,放到社会科学里,能不能算做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初建西欧研究所时大家的共识,是把研究的时间范围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而实际上,大家越来越把关注点放在当前的“热门”话题上,只跟踪眼前发生的事情。于是我产生了一种印象:这似乎等于把新华社以及当时所能看到的外国通讯社的消息(大部分又都能在《参考资料》上看到)当作基本材料,编写成各类专题性的文字,这样的工作至多是一种资料的整理,很难说是学术性的、理论性的研究。我还觉得,作…  相似文献   

9.
刘红站 《欧洲研究》2005,23(4):144-151
在国际关系学界,英国国际关系学者E·H·卡尔可谓无人不晓。虽然他一生经历极为丰富,从事过外交、新闻评论、历史研究等工作,他本人也并不看好甚至否认国际关系这门学科的存在,①但是,他对后人最大的贡献之一恰恰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众多国际关系理论家们和奉行现实主义信条的外交家们都汲取了卡尔思想的精髓。作为现实主义流派的早期代表,卡尔对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为政治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以下简称为《二十年危机》)一书中。该书一经面市,即引发了国际关系理论界…  相似文献   

10.
对不少国际关系研究者,特别是美国研究者来说,把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或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648年)当作国际关系的起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国家间合作与斗争,除了少数被学者们引用外(如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多被弃之不顾。相对来说,英国学派学者较为重视历史研究,还注意把古代历史纳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视野。例如,亚当·沃特森的《国际社会的演进》就从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社会谈起,而巴里·布赞和理查德·利特尔合著的《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则把国际关系的视域拓展到了大约公元前3500年甚至公元前6至4万年以前。①但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