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艺术心理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中国画所具有的艺术特征无意中极大地发挥了视觉思维的创造性理念,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指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其主体是公权力享有者或行使者,其标准是实质合法性,其目的是保障人权,其过程是具体化思维。它的内部结构包含层次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两种维度,本质上是统括了心理逻辑、较高理性、价值判断和思维习惯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玉宏 《法制与社会》2012,(16):226+2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必需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一、要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缺失为视角来解构我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缺失的成因及由此造成的弊端做了简要阐述。从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司法进步积蓄人力资源的角度,认为我国法学教育应该确立律师思维模式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出关于"法治思维"的倡导,把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治)建设成就在精神层面上予以升华,是治国理政的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换的重大历史性标志。解析"自然(理性)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社会实证主义"等几个现代主流法治思维模式,及总结中国社会实践的经验,对于深入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思维不可或缺。法治思维的结构,包括法治认知的前提要素、恪守现行法律的核心要素、定位"民间规范"的补充要素。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见诸法律实践的媒介与途径,它以是否需要和可能借助法律手段解决特定事件或案件为前提。法治方式运用中应严格贯彻实体法律和遵循正当程序,并尊重道德及"民间规范",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思维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主要是:其一为辩证法,从发展、联系、矛盾、全面的视角进行法律考量;其二为形式逻辑方法,符合排他性的法律理由、必然性的法律三段论、融贯性的系列法律决断的要求。法治思维是两种方法紧密结合的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7.
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是一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论证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法律论证理论领域,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考察逻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笔者对一些混淆两种思维方式的误见进行检讨,指出法律论证领域以论证为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慧怡 《法制与社会》2013,(11):219-220
我国现有的民法教育重点在于教授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法律思维的训练却不甚看重。这严重地导致了我国法学院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是德国民法判案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样也是一种基本的民法思维方式。以该思维方式贯穿于我国民法教学中,必然能够使我国民法学教育的现状得到改善,也能使我国的法律工作者有一个统一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应金龙 《法治研究》2009,(10):80-86
近年来.许多案件被人们广泛评论,司法遭受前所未有的非难和指责,不断吞噬着本来就缺乏自信的司法权威。为揭示司法危机的本质,破解法思维权力与司法权威间的紧张关系,本文从法思维客观规律入手进行了深度的研究。认为。司法权威应该是一种秩序,即是对法律问题以法律的标准、法律的程序,通过法思维来解决的一种不可动摇的制度安排,应尊重并遵循法思维规律,通过制度的设计,充分保障法思维的权力,而又杜绝任性与恣意,实现合理和可实现的规范秩序,不受感觉、情绪、欲望和恐惧所阻碍。法思维不是司法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司法权威的保障和发展的力量,两者存在共荣关系,而非紧张关系。法思维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并遵循其特有的准则保障公正和正义,守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法律思维蕴含规则性、程序性、平衡性、基准性的特有知识、价值和方法。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思政学生具有工作所必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思维,而且需要法律思维的特性。文章从思政学科建设、从事思政教育、企业服务和管理都离不开法律思维进行分析,并从课程设置、教学的环节和实践训练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法律思维培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的理论,矛盾现象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论,主要矛盾的理论,矛盾转化的理论以及非对抗性矛盾的战略地位的理论等,实现了从矛盾辩证思维向系统辩证思维的革命性转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法学杂志》2007,28(2):90-93
本文以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引进的“法律诊所”教育手段作为思考的起点,从“法律诊所”这一实践教学手段是否能够适应我们的教学体制的角度,论述了法律教育中应该纠正的一些问题,如习惯解构法律而不是建构法律,习惯批判而不是理解和服从现行法律等。进而论述了作为法律职业者或法律共同体的思维方式,从而试图为我国现行的法律职业教育摸索具有可重复性和模式化的科学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11,28(4):10-13
直觉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逻辑思维的束缚,直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并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判断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在公安情报信息研判中有着重要的功能。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直接做出决策;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反映事物现象的性质;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范围;运用直觉思维分析犯罪嫌疑人藏匿的地点;运用直觉思维研判情报信息,发现案件线索。  相似文献   

14.
泛政治化思维与职能分化思维是影响我国当代行政的两种主要行政思维方式。本文在分析泛政治化思维的现实表现及其对当代行政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试着探讨从泛政治化思维到职能分化思维换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事实和法律,法官们如何思维?这本来应当是清晰而确定的,但由于法官司法活动的实践性、复杂性和具体性,人们时而陷于模糊或冲突之中,遂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引人关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思路,而且渐行渐远,造成了某种矛盾的心态,给法官实务操作带来了困惑。一种是法律性的,沿着强化司法职业特殊性方向进行推论,认为法官思维就是典型的以思考法律条文为核心的法律思维,而且只能是法律思维,不能有别的思维,尤其要注意与政治思维区别开  相似文献   

16.
李平龙 《法制与社会》2014,(4):218-219,222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卓越的法律人应该体现出思维能力的"卓越"。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法律人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核,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等方式强化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现代司法制度的建构和顺畅离不开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品质,这种品质以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为基础。本文从法官职业化的角度,指出法官应具有五种思维品格:正义性思维、程序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法律性思维、人本主义思维。  相似文献   

18.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为本位,以保障权利的实现为核心,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两者虽然都推崇法律至上、都注重程序正义、本质都是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但两者还存在着主体、对应概念、侧重点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法律思维可从思维方式的视角来理解 ,它注重的是人们站在法律的立场 ,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式和惯性 ;它更强调法律的固有特性、法律自身运作的文化积习和性格。研究法律思维 ,就是要容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侦查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侦查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别于传统的刑事犯罪侦查思维过程,经济犯罪侦查思维过程有着显著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剖析经济犯罪侦查思维过程并分析影响经济犯罪侦查思维因素,以期能相对系统的揭示经济犯罪侦查思维的特殊性并对经济侦查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