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0,(2):F0002-F0002
江北供电局自1995年8月成立以来,在市电力公司和地方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获得"重庆市最佳企业形象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全国文明单位"、重庆市政府"抗旱救灾先进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五四红旗团委","IPI"企业文化成果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李辉 《公安研究》2012,(1):83-87
派出所综合警务改革是公安警务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深化派出所综合警务改革对推进公安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不愿改"、"不敢改"和"不会改"的阻力问题,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解决好"三警合一到所"和"三警合一到人"、"综合用警"和"专业用警"、"自上而下推进"和"自下而上推进"等改革的选择性问题,有利于确定改革的体制设计、模式设计和勤务设计及改革推进的连续性和实效性;解决好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激活改革参与者的潜力等改革保障问题,有利于增强改革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姜黎黎 《求索》2013,(11):144-146,149
选取中古时期"借贷"概念场中的单音动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角度描写"借"、"贷"、"出"、"举"、"称"、"假"、"贳"、"貣"、"换"等9个单音动词在中古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揭示出中古时期"借贷"概念场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阐释了演变的机制:"出""换"、"举"、"称"通过隐喻的方式衍生出借贷义,而"贷"和"貣"通过转喻方式衍生出借贷义。  相似文献   

4.
李世贵 《群众》2016,(1):39-40
"十三五"期间,江宁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紧扣"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和"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目标追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精神生活以及与此接近的诸如"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心灵"、"灵魂"、"人文精神"、"文化自觉"等说法,频频出现在我国报刊论著和大众传媒之中。昔日,谈论精神生活时,多半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李辉 《同舟共进》2009,(1):31-34
"文革"时期,造反派刊物刊登的丑化漫画和"封号",左起依次为":二流堂后台老板"夏衍、"堂长"唐瑜、"二流堂神童之一"吴祖光、"干将"叶浅予、"国民党反动官员"黄苗子、"国民党御用文人"丁聪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扶绥县着眼于提高县乡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紧密结合开展项目建设年、园区建设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城镇化建设年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把领导干部放在基层一线、重大工作、艰苦环境、复杂岗位中进行能力锻炼提高,有效锻炼培养了一批"项目型"、"开拓型"、"服务型"、"实干型"、"创新型"的"五型"领导干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平台,培养"项目型"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的特定对象、特定环境、特定行为特征,为我们掌握职务犯罪的规律性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并为建立起职务犯罪的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应建立统一的预测机构和信息采集系统,设立科学的预测指标体系;重视预警信息的研判、处理和发布工作,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变"形式监督"为"实质监督";适当分解权力,变"一把手"为"金三角";完善岗位工作规定,变"隐性公正"为"显性公正";加强预防立法,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加大对职务犯罪惩罚的严厉程度和科学度,变"养猪效应"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9.
铜鼓十二调,指用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是布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神秘性和传奇色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是在庆典、祭祖、  相似文献   

10.
丽水市坚持绿色发展定力,坚持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统一,通过生态考核"逼"、节能减排"腾"、行业整治"减"、转型升级"褪"、负面清单"限"等措施,狠抓生态工业。2014年,全市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和过剩产能形成的"黑色"工业产值132亿元。生态考核"逼"。丽水出台《生态工业考核办法》,改变以往重量不重质、重劣不重优、重大不重强的考核办法,转为结构调整、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考核,用考核逼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和执政理念,转变短期行为,逼走“黑色GDP”,减少“无效GDP”和“负GDP”。  相似文献   

11.
范琐哲 《求索》2011,(7):121-123
"苏氏蜀学"作为中国经学思想范畴内的重要一项内容,它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和延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式的桥梁作用;通过对"苏氏蜀学"产生、发展、确立的流变脉络及其主要思想学说体现着作的细致钩沉与梳理,可以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苏氏蜀学"之"三教合一"的基本特征,并进而能够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人性论"三个具体的方面揭示出"苏氏蜀学"的核心理念内涵,为"苏氏蜀学"是在中国经学范畴内具有牢固地位的经学思想之说再次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唐宋 《当代广西》2011,(14):14-14
"与民争利"还是"为民争利",决定民心向背。时时处处维护"小圈子"、"小团体"、"本部门"的利益,甚至不惜"与民争利",就会走向民众的对立面,引发民众的怀疑、质疑和反对。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冷暖安危,想着"为民争利",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信仰和追随。  相似文献   

13.
构建民意导向警务模式,推进警务民主化,营造警务共同体,这是"警务广场"的科学内涵。"警务广场"的价值,首先应该是民主政治价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湖州公安工作中的一个有益尝试和重大突破。深化发展"警务广场"行动,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切实做到自觉推进、主动入轨,同时还要解决好上下齐动、内外互动、左右联动等问题。"警务广场"是深化"三项建设"和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也是"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在湖州公安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警务广场"是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源头和基础,当前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其重点和关键就是要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顾兴 《群众》2013,(3):80-80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把批评比喻为"洗脸"、"打扫房子";他所引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  相似文献   

15.
王野林 《前沿》2014,(19):135-138
该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分析西安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状态、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的一般行为动机和影响因素。该调查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调查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对西安市民在生态环境意识方面的知识、态度、践行和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进行了包含量化分析在内的综合分析评估;同时,该研究以"自然亲和力"和"自然自在价值"为主要测试指标对市民的环境意识作了"浅绿"和"深绿"的辨析,并进一步探索了公民意识和以"发展观"为标志的"现代性意识"对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影响,提出公民意识和以"发展观"为标志的"现代性意识"是影响当下市民生态环境意识生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也是党刊工作的重点。以往我们强调"参政",因而在宣传报道"参政"上下了不少工夫。在强调"参政"的同时,加强"议政"、"立论",做到"参政"、"议政"、"立论"并重,充分发挥党员的专长和作用,广开言路,广开才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将是本栏目的侧重点。"参政议政"栏目是本刊的长期栏目、传统栏目,更要成为我们的精品栏目,更好地为我们的党员服务。  相似文献   

17.
去年光荣当选十一届省政协委员后,我深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本着"为民"、"亲民"、"爱民",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的履职理念,一年来,我加强调研、积极撰写提案和上报社情民意,共提交了二十多件提案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杨长军 《中国人大》2010,(21):43-43
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健康活动室"、"人大代表爱心驿站"和"人大代表民情站"这"一室两站"建设,作为"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的三张"名片"予以精心打造,从而使"代表行动"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并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协调办公室提出:在政策制定上重视三个结合,一是要将"立足当前应对挑战"和"着眼长远促进发展"相结合;二是要将"依靠政府政策推动"和"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三是要将"体现普惠"和"聚焦重点"相结合。一方面,政策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少发"点球",  相似文献   

20.
张淑华  邱晓 《求索》2011,(7):110-112
学术界对于《老子》中"道"的原型一直以来多有争议,主要观点有太阳、月亮、女阴、葫芦等,其中以叶舒宪的论证最具说服力。本文即以叶氏观点为基础,运用字源学分析法和原型理论补证了《老子》"道"之原型为太阳一说。暨由此原型特征出发,从《老子》描述最佳得道方式时常用的"持"、"守"、"保"、"抱"、"顺"、"随"、"和"、"同"等词,来阐释《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虚静"、"禁欲"的哲学观点,并探讨了这种观点对中国人形成"收敛生命"的人生态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