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黎黎  方一新 《求索》2014,(3):130-134
以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中“雇”、“佣”、“赁”、“僦”、“假”、“借”等6个动词为考察对象,选取14部典籍作为中古时期的代表文献,从共时角度描写和分析这些词语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适当补充同时期其他文献中的用例,进而探求各个动词词义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揭示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蒋华 《求索》2010,(7):226-227,235
"这里/那里"对举既可以表示多数义,又可以表示不定义。从句法上来看,"这里/那里"对举表示多数义,可以通过句中谓语、状语来展现,还可以通过下文名词的定语来表达。"这里/那里"对举表示的不定义,主要通过句中主语、谓语、状语和补语表现出来。"这里/那里"表示多数义和不定义的区别可以通过是连起来使用还是分开来用;是否共时共空;是总括扫描还是次第扫描等方面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黄英 《前沿》2011,(16):18-2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史研究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拟从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这一共时材料出发,尤其是经济文献中反映经济词语的“借贷”概念场中词汇的语义分析人手,通过对“借贷”概念场中各词汇的语义性质、语义特点、聚合关系的分析,试阐释“借贷”概念场中常用词汇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一段时期以来,"套路贷"成为热门词汇,无论是各地曝出层出不穷的诸如"借3万要还800万""到手9万却要18万赎车"的新闻,还是各地公检法等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套路贷"的各项举措,抑或是"套路贷"掺杂的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索款手段,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都指向了"套路贷"这一新型的犯罪行为。笔者以为,所谓的"套路贷",即披着民间借贷的外衣、  相似文献   

5.
郝思瑾 《求索》2011,(11):228-230
“V单(单音动词性成分)+人”式形容词是“单音动词+人”词汇化发展的结果。本文主要探讨了“V单+人”式这一类形容词的词汇化过程及形成机制,其共性条件包括“V单”与“人”高频率共现、使动义的存在与凸显以及不带宾语三个方面,而在其内部仍存在着词汇化路径与动因的差异。同时,“V单+人”式形容词这一词汇化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现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平台与传统电商等平台推出的校园网贷服务成为一种流行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新型借贷方式,但也出现了网贷平台不规范、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裸贷等问题。为规范校园网贷平台的发展,应建立借款保险制度,确立网贷平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个人征信制度,加强网络贷款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在"NP1对NP2的V"结构中,当"V"为二价动词,"NP2"为指人名词时,整个结构会产生歧义。但当"NP2"为顺序义名词、"V"是表对上/对下义的动词时,结构的歧义会消除。通过引入顺序义名词和表对上/对下义动词方向匹配的概念,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处于顺序义场内的具体名词对"对NP的V"结构歧义的影响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封建"概念的差异看对"封建"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封建”概念的混乱在中国造成了对“封建”的误解和滥用。为清除这种混乱,不少学者致力于区分“封建”一词的古义和今义,即西周“封建”与现代人理解的“封建”之不同;但是较少辨析中古“封建”之中义与西义。只有从中西中古历史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中西“封建”概念的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够克服对于“封建”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神学"的提法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基于当时的现实处境提出的一种神学发展道路,它是从现代性的背景下对基督教神学在汉语语境中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性的思考。本文从"汉语神学"的概念赋义范围及"汉语神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开始,尝试通过梳理"汉语神学"范围划分争议来展现"汉语神学"在人文学与神学两条路线上存在的张力,探讨对"汉语神学"概念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划分,并对"汉语神学"这种立足于人文学路向发展基督神学的概念与"基督教研究"、"学术神学"的概念进行比较与辨析。  相似文献   

10.
"校园贷"类P2P平台与传统借贷和信用卡相比,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迅速和快捷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并会进一步衍生暴力逼债、高利贷、非法经营、交易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应切实加强"校园贷"类P2P平台监管,明确P2P平台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全面排查风险,强化宣传防范和分析预警,开展专项打击,督促"校园贷"类P2P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守法经营,堵塞监管漏洞,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借贷相关立法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立法相互矛盾、法律规则过于简单、立法内容不科学且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从平衡公司自治权和维护相关人利益的立法宗旨出发,我国公司借贷制度应采取有限制许可的立法模式,在公司法总则部分明确宣示公司有借贷的权利,同时在具体制度部分对公司借贷的资金、对象、期限、利率等设置必要限制,并通过建立"小额借贷豁免"、"大额借贷登记备案"以及上市公司"大额借贷信息披露"等制度加强对公司借贷的监管。在此基础上,还应健全公司借贷的法律责任体系,保障上述制度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2.
袁曙宏 《传承》2011,(4):80-82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中古汉语的完成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冰 《求索》2010,(9):225-227
本文以"了"形成以前的中古汉语完成体结构"V(O)已"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在本土文献与汉译佛经中出现频率的巨大差别:作为一个背景事件标记,动词"已"不仅在不同情状类型中的语法化程度有所差别,就是在同一情状内部,其功能和意义也不尽相同。"V(O)已"中的"已"既可以表事件的完毕,又可表事件的完成或实现;既可以充当结果补语,又可以担任动相补语乃至高度虚化的动相补语。这些"已"在语法化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渐变序列,形成了一个非离散性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4.
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在先秦秦汉时期,民间已出现信用借贷和质(抵)押借贷。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伴随着寺院金融的发展,典当业逐步兴起,寺院借贷和民间借贷、官方借贷成为并行的几大借贷方式。及至明清,又有印局和账局等借贷金融机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粪"字词义的发生演变是个动态的过程。在"打扫"本义基础上向名词"垃圾"和动词"丢弃"两个方向引申,前者进一步引申为粪肥义。通过整理和分析该字在古文献中的应用,可以揭示它在不同时期的常用义项和通假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套路贷”的本质是高利贷,其外延不仅包含违法犯罪,还应囊括不规范的借贷中的套路行为。扩大“套路贷”的外延,有利于更为清晰地比较其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系,避免法律规范获取不准,涵摄逻辑混淆。不规范借贷中的套路行为和“套路贷”违法犯罪的界限在于契约自由的实现。“套路贷”违法犯罪范畴,应把握不法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结合“套路”进行实质性考察;被害人过错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犯罪形态。立足“套路贷”不同类型化标准,保障行为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准确认定行为性质,明确行业监管责任,设置违法梯度,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避免刑事手段泛化。  相似文献   

17.
动词自身的词汇语义决定其论元结构或根据动词的词汇语义就能预测它的论元结构,是经典语法理论中的共识.如配价语法就是通过给动词确定"价数"来构建语义结构,词汇主义语法主要通过分析动词的词典义来构建语义结构.这些研究虽然能够基本构建出汉语论元结构的大概面貌,但也有很多反例存在,如那些典型的及物动词,在实际语料中出现在单论元结构中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使得人们有必要从新审视传统的论元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尹戴忠 《求索》2008,(2):200-201
通过对9个语义场和10个个案的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古看视类动词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这些演变规律主要有:词项的变化、大量产生复合词、表达的丰富性及多样性、相邻义域的侵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夏赛辉  张文忠 《求索》2010,(6):231-232,192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或然性认识情态动词的历时发展。得出了统一的语法化发展路径,即从实词语法化为弱义务性情态动词,再语法化为或然性认识情态动词。讨论了复音弱义务性情态动词和"合"未能语法化为或然性情态动词的原因。该语法化路径的类型学证据也证明弱义务性情态与或然性认识情态在概念上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金鑫 《求索》2010,(9):109-111
汉语中,"退一步"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一种具体的肢体行为。它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以该基本义为基础演变成为一个表示抽象"让步"概念的语言单位,用于表示话语之间的让步关系。演变后的"退一步"在句法分布、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上都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将着重分析"退一步"从一个句法结构紧密度低、充当谓语的谓词性短语演变为句法紧密度相对较高、充当方式状语的修饰性成分,再发展充当让步话语标记的演变历程,同时探讨"退一步"类结构与复句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语言和认知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