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贵州少数民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历史上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到了明代,郭子章的《黔记》中还说:“贵州本夷地,一路诸城外,四顾皆苗夷。”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压迫剥削,致使贵州地瘠民贫,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但贵州各族人民又富于反抗,富有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清王朝统治和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革命过程中,同舟共济,团结战斗,谱写了一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发动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一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作为中华民国最早的中央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3.
谢双明 《传承》2011,(29):24-25,65
东方国家长期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广大农民没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希望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列宁则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的纲领。毛泽东推翻压在中国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广大农民从政治上翻了身。经典作家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探索政治上如何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笑鸿 《淮海论坛》2006,(1):20-21,40
政党是近代社会的产物。西方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以后逐步形成的.在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产生现代概念的政党在十九世纪末期,最初的使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和法国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但两个国家历史上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这两场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但过程上却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以军事独裁终结。两场革命分属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对而言更加弱小。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局限于推翻清政府,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两场革命在彻底性上走向了两个极端,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辛亥革命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士大夫的“不知耻”与清王朝的崩溃辽宁师大喻大华1913年冬,在清西陵崇陵的灵堂里演出了一幕活剧。光绪帝的遗孀隆裕太后去世,此时正举行奉安典礼,作为履行《清室优待条件》的一个步骤,民国政府要员前来吊唁。仍然矢忠于清室并服务于小朝廷的梁鼎芬、劳乃宣冷眼旁...  相似文献   

7.
丁弘 《同舟共进》2011,(5):60-62
认识中山先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今天还在继续着。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山先生等先辈在一百年前推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如今,“共和国”已是我们这个民族经过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晓沙 《台声》2009,(6):72-86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倾覆,清室“逊位”。一个破败的末代皇室,在经历了24位帝王的沉浮变幻后,终于穷途末路。但“逊帝”溥仪依然留在内廷,引起多少遗老遗少们的眷恋和遐思,直至1924年溥仪被逐离开,戒备森严的深宫禁苑,才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9.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无数仁人志士在孙中山等革命先贤的领导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建立富强、民主、自由的新中国拉开了序幕。从此,中国梦在数代中国人脑海中萦绕着,中国人要拥抱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民主可言。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但整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人们的心态结构,在依然如故的封建经济运行机制下,不可能仅仅由于割掉一条瓣子而倾向民主。五四运动虽然打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然而少数热血青年的贡献并不表示中华民族民主意识的成熟。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长期居于主导地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场革命虽然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没有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近年来,有些学者在“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时断言,辛亥革命的发生是“意外中的意外”,它推翻封建皇帝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制度的困扰和变化的焦虑”,“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富强,反而更加混乱”.显然,这是从“告别革命”情结出发,在随心所欲地改变中国历史的选择.其实,只要正视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封建君主政体统治的事实,直面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所面临情况的艰巨性、复杂性,那我们就会对发生在100年前的这场革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求.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268年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封建专制,同时创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进而谋划并力争民主共和制下的“中国统一”。中山先生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深刻而厚实,其形成,与当时被日本割占的台湾密切相关;其影响,在始终与日本殖民统治者进行顽强抗争的台湾民众中得到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1,(10):20-21
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的一个伟大单程碑,对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的1911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中华民国。古老的华夏大地从沉睡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海外联谊工作的开拓者民革中央秘书长、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朱培康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山先生一生,为了推翻帝制,振兴中华,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江城”涌动投资潮裴祎,郭严丁在本世纪初,因武昌首义推翻中国历史上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而闻名全球的江城武汉,曾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定为“沟通大洋计划的顶水点”;在本世纪末,已建立起雄厚工业基础的江城武汉又被列入沿江开放城市。伴随着...  相似文献   

18.
易永卿  陶用舒 《前沿》2005,219(2):181-186
辛亥革命前后, 湖南形成了一个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他们积极活动,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思想上与时俱进, 由主张君主立宪而逐渐转向赞成革命, 进而在行动上与革命派合作, 参加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 夺取了湖南的政权。他们对湖南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湖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湖南独立后, 立宪派立即分化瓦解, 立宪派人才群体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刑不上大夫”的礼教思想是“官当”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条件。“官当”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归于消灭,但其对现代社会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数领导干部怀有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就是“官当”制度的遗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权思想的土壤,对建设现代法治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磊 《政策》2006,(10):57-57
辛亥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武昌起义中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与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次历史性会面。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安排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在辛亥革命中,熊秉坤是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先锋,代表着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溥仪则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是行将灭亡的封建势力的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湖北武昌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他的公开身份是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一个正目(相当于班长),其秘密身份则是湖北革命党人在工程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