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恒亮  尉天骄 《前沿》2011,(7):13-16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其实行现代转化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现代转化关键是要处理好传统和合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关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和合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琼 《求索》2012,(3):59-61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从这一思维方式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现代性视为人的全面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对社会的奉献付出;人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克己自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作为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结果即人的现代性;反之,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单纯模仿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思考人的现代性问题,审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进而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严安 《前沿》2006,(10):27-32
伦理经营是指以人为本,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导向,以超越法律的自律精神,积极负责地、合乎伦理地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重义、尚礼、贵和、诚信等思想精髓,是现代企业伦理经营的重要思想源泉;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追求卓越理论、声誉管理理论等一些广为人知的现代西方学说,为现代企业伦理经营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而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和组织,对企业伦理经营的实践和探索,又为更多的企业推行伦理经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普遍喜欢我国传统节日,对传统节日习俗了解不够全面,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理解深浅不一,部分学生青睐西方节日;传统节日文化缺乏转化大学生情感的条件和环境,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表现乏力。营造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环境,重视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融,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网络建设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的实践,中国摸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发展道路,美国高盛公司顾问乔舒亚库珀默雷称之为“北京共识”,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模式”。这一中国模式首先使占世界贫困人口70%的人脱贫,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多了一种选择。2013年美国《外交》双月刊1-2号发表文章:《中共的生命力-后民主时代在中国开启》。文章认为,中国模式终结西方民主“唯一合法性”。现在我们所期望的是当代中国也能够创造出新的超越西方现代的文化模式:其一是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使当代中国文化具有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其二是为世界的多元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文化模式概念,二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三是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战线》2013,(2):20-20
新疆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李晓霞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下如何实现长治久安》一文中认为,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首先要强调国家认同,同时包容文化异质;倡导现代文化,同时尊重传统的延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展多元、融合、开放的文化,培养和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完成,是新疆进一步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盛长荣 《今日浙江》2008,(16):52-53
现代社会将文化与产业两个不同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文化产业园区是指文化功能园区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更高业态。  相似文献   

10.
王雅平 《求索》2012,(12):143-145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是一个传统习气浸染很深、古典诗词修养很深的群体,他们在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火种的同时,以更大的力量回身向后,在传统文化的河床上寻找民族的文化记忆。卞之琳是这个诗派的缩影,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古风,表现为传统文化意象的借用与构建,有序回环的运思方式,"零度写作"的含蓄及中国式的精致简约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派诗人共同的审美向度和旨归。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袖珍式的,是单位里的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中既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开放的条件下.融合了西方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企业的主导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高层次是企业的哲学。我们讲企业文化建设,其主旨是自觉主动地用先进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克服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剔除企业中存在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保守的甚至腐朽的文化,促使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领导者或称之为企业家的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12.
谢萍 《求索》2012,(9):248-249
黄自、赵元任、肖友梅等是中国音乐史上,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创新的近现代音乐理论先锋。黄自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音乐的知识分子之一,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多层面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赋予创作实践,在音乐创作实践上努力倡导和追求民族艺术化创新,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主张民族化的新音乐,改造了中国音乐艺术理论的陈式,至今仍具颂研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方敌对势力积极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渗透,他们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以达到在意识形态上同化中国的目的。我们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应积极应对西方在文化领域的挑战,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中国文化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在对外开放的时期,多元文化激荡明显,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巨大,开展以文化为主导的开放德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整合与创新: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正以各种方式和形式向世界各地推进,非西方民族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本文认为,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大潮,建构现代文化形态,实现文化的整合与创新,这是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的忧患--英语的强势地位与汉语文化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弱势地位并不完全源于西方语言的强权,汉语本身未完成必要的历时性革命是更根本的原因。振兴汉语文化,应致力汉语文化的复兴。首先,汉语要经历从前代到现代的转型,破除积淀在汉语字、词、句子、文本中的等级观念、中心主义、家族本位思想,以自由、民主、公平、实证等理念扬弃之;其次,汉语以自身为本体进行宏大建构,向传统借力,以现代视角领受传统文化,全面再生汉语诞生后的全部中国文化;第三,目前支配汉语知识分子的继承/借鉴的二分法将被超越,汉语知识分子以统摄一切文化资源的态势成为原创汉语文化的承载者和主体。  相似文献   

18.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23):6-6
《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11月26日 谁来定义中国文化形象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他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开幕式上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极为深刻,大意是:“西方艺术进入现代形态经过了一个世纪.中国就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面实现了艺术的多样化.跟这个国家的生机活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绘画的开始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绘画注重的是“气”,讲究书画同源,注重感性。西方绘画注重的是“理”,注重理性,有着严谨的绘画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也成了不变的主题,以中国风景画发展和西方风景画发展为例,来说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本文以中国风景画和西方风景画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肖旭 《前沿》2013,(3):146-148
西方文化入门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基础,许多老师及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学好它对学好英语的重要作用。学习西方文化能够让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传统以及思维方式。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兴趣以及文化修养。因此,西方文化入门课的教授工作值得我们高校英语教师和学者们更多地去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