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若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相关主体公平竞争权,则应赋予相关主体原告资格。在竞争法学研究中,有从法学理论角度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经营者合法权益概括为公平竞争权,亦有从司法实践中试图发现并提炼出经营者公平竞争权。为审慎对待该新型权利的创设和生成,有必要结合竞争法和行政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公平竞争权是否应当成为法定权利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中的公平竞争权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高鸿 《法学评论》2004,22(6):61-66
公平竞争权作为经营者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 ,受到司法和行政的双重保护。基于“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 ,赋予经营者通过行政诉讼保护其公平竞争权已成为立法和实践的需要。此类诉讼的原告应当限于商品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的经营者 ,广义的竞争关系中不存在行政诉讼法意义上的原告。在合法性审查中 ,应当对公平竞争权受到侵害的积极行政和消极行政进行区分 ,分别不同内容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3.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其保护主体为竞争者、消费者、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其保护客体为法益,即通过禁止性条款或一般条款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或间接保护多种主体的法益,并不创设完全独占权.退而言之,即便创设"公平竞争权利",该权利也只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或"框架权",不能积极行使,只能消极防卫."公平竞争权"的设立使受保护主体单一化,会窒息公平竞争并导致知识产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竞争法理论与实践当中,学界与实务界都认为竞争违法行为侵犯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那么,竞争违法行为究竞侵犯了经营者的什么权益,这种权益究竞是什么?公平竞争权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兆凡  曹前有 《现代法学》2005,27(2):147-151
科斯与萨缪尔森关于交易双方对在交易费用为零且事先不确定利润在当事人间如何划分的前提下,使双方利润总量最大化的结果是否一定出现的问题曾进行一场论战,通过两种假设及推理,可以得出科斯定律成立且能普遍适用的条件———以公平竞争权起码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为潜在的前提。在对物权、债权、公平竞争权的本质作深入的分析后可得知,公平竞争权属于商事主体的人格权的范畴。结合社会现实,我国应从私法角度强化公平竞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张旭勇 《行政法学研究》2012,(2):109-115,137
药监局"撮合私了"行为的实质是放弃处罚权的不作为违法。销售假药之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用药安全,同时破坏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秩序。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公共利益具有潜在危险性和主体不特定性特点,只有通过行政处罚才能修复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公共利益,所以,应当原则上禁止"撮合私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的规定只是这个原则的例外,是在违法行为社会危害不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受害人补偿、调查成本等因素的制度选择。基于行政执法程序天然的利益对抗不足之缺陷,为了纠正随意"撮合私了"之违法行为,保护社会公众的用药安全与公平竞争权,将来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版权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版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区别 1.权利主体不同在世界版权法律制度中,作品版权的原始主体十分明确,均为作者,即直接构思并创作作品的人,主要是自然人,在部分国家,法人可以构成作者。版权的主体制度排除了一切非创作人员成为版权的主体。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主体是谁?许多理论著作未予明确阐述,事实上,其主体是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任何人。对于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言,其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的权利主体十分广泛,可能包括商标权人、专利权人、技术成果权利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等,为不特定的人。比如,日本《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中运动员权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新君 《法学论坛》2007,22(4):50-55
实践中,人们非常关注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委会及奥运会组委会等强势权力主体的利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处于弱势地位的运动员的权益.事实上,无论主体强或弱,他对利益的诉求总是能动的,忽视其权利的实现必将带来利益秩序的紊乱.本研究在分析奥林匹克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基本人权、身体健康权、公平竞争权、教育权及职业保障权、听证、申辩等权利救济的程序性权利进行了阐述,并从奥林匹克运动的立法行为、裁判行为、经济与合同行为、金牌追求的"异化"行为五个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实践中侵害运动员权利的现象,最后提出了维护运动员权利,保障奥林匹克运营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优先购买权是特定的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先于他人购买特定标的物的权利。其法律特征如下:第一,优先购买权是特定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在某些特定的买卖关系中,特定的民事主体在购买买卖标的物时可以先于其他民事主体。这表明,在同一买卖关系中,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民事主体与其他民事主体的购买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二,优先购买权是一种机会权利。本来,在一般的买卖关系中,所有的买方主体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购买机会,不存在优先与否的问题。但在某些特定的买卖关系中,法律赋予某些特定的购买主体可以在其他购买主体之前…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权所保护的信息和消费者知情权所应了解的信息可能相重合或由于这两种权利界限的模糊,导致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在利益平衡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权利位阶原则、权利限制原则,合理考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在法律规定中划清二者边界,个案中在认定消费者知情权代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发挥人民陪审制度的优势,正确认定经营者商业秘密权的所代表利益的性质,针对具体情况对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作出合理限制;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通过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商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制度和具体个案官方介入确认等方式,以期使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冲突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