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城市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不仅具有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有效承载经济活动和人口、引领国家或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体化城镇化体系、增强城市群韧性、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以缓解"城市病"、深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多维度推进的城市一体化,正在推动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融合,不仅优化了原有的城市体系和格局,还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已初露端倪,正逐渐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引擎"。多维度推进的城市一体化,正在推动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融合,不仅优化了  相似文献   

3.
黄伟先  许科 《传承》2014,(4):98-10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面临一系列现代"城市病"的困扰,应该引入生态美学维度,统筹规划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整体景观格局,塑造城市群的鲜明个性形象,提高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参与度,整合和发挥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各自生态资源优势和景观特色,探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的北部湾城市群。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功能效应也逐步凸显,城市化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全球化的时代环境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共时性特征,以及由社会转型期时空压缩的矛盾境遇造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严重缺失和文化破碎倾向。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导致文化积淀不足;"千城一面"使得城市文化趋同严重;"城市人"塑造的缺位致使城市人文精神空泛。实现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廓清城市发展中功能城市与文化城市、世界文化与民族特色、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等一系列关系和矛盾。转型期多样矛盾的展开与突破既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压力,又是发展建设的机遇与动力。  相似文献   

5.
刘桂文  王仁庆 《湖湘论坛》2003,16(3):65-65,86
城市化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 ,积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长期战略。当前 ,全国城市建设与经营如火如荼 ,许多城市超常规快速发展 ,城市的功能与实力明显增强 ,城市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带动和主导作用也愈来愈突出。但是在城市的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无视区域整体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群和国外城市群的最大区别是 :中国城市群内部结构同化现象比较严重 ,如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趋同、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自成一体、重复建设等。结构同化不仅浪…  相似文献   

6.
《今日上海》2013,(12):15-15
目前上海交大城市群临皮书指出,我国人口与资源不均衡现象炎出。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人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泉 《群众》2013,(5):17-19
国际城镇化的经验表明,一方面,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成功的城镇化能够推动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规模增长、质量提升,取决于产业门类、层次的具体情况和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8.
黄伟 《重庆行政》2014,(4):26-27
正党在十大八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推动城镇化由重数量规模增加向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一、武隆城市管理的探索与成效(一)创新方法建机制一是建立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各区(县)间的人口分布也极其不平衡,中心城区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以及其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等众多优势,强烈地吸引着各地人口和企业的聚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北京人口呈现超高速增长的态势,过分集中的中心城区人口与功能所造成的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问题正成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完全城镇化、严重污染、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人口规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盲目推进城镇化问题,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尊重规律,尊重市场,尊重人民,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城市群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对称的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可实现远远高出于企业、行业与城市等规模经济效益层面之上的最大空间规模经济效益,它在宏观上促使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因而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城市群;并认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这种制造业产需平衡体,必须以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相对称的"3+5"城市群为依托,按国际大都市的"标准结构"来定制产业发展,结合城市群的建设与改革做大做强制造业并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3,(7):81-83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需求呼唤建设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的新城:另一方面,民间对保护旧城、善待历史,传承城市文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城市发展中的“新”与“旧”?“立新”是否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破旧”?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破”与“立”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规避“伪城市化”风险,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的质量,使城市发展步入永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沈迟 《群众》2017,(13):12-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江苏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未来江苏八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是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适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运用SPSS软件对2000-2009年期间民族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进行位序规模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城市体系分布呈低水平序列分布,薄弱环节在等级序列的两头:一是缺乏位序最高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数量和规模有限;二是位序最低的小城市力量薄弱。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发展过程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集聚度不够。民族地区城市体系优化的基本思路是重点发展低位序的小城市,发挥其在城乡统筹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晋级,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群,增强城市集聚能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刚经历了"旷日持久"、尚未完成然而已令人疲惫的"城市化",现在又开始规模更加宏阔的"城镇化"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必须经过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工业化阶段,是人们耳熟能详而又无法不认可的法则。"城市化"应该是这个进程的阶梯和指标。但"城市化"也容易衍生出"城市病"。如果城市建筑千人一面,城居人口都住进拔地而起的高层格子里,城市成为水泥森林,通衢大道布满玻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共建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重庆、四川两地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城市群的本质和核心是组团式发展,是推进新一轮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川渝城市群建设是川渝合作的"升级版",是探索西部城镇化道路的科学途径。川渝城市群包括11个城市及所辖73个县(市)、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18.3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要"动"起来,不仅需要重庆与成都的"双核驱动",还应以"双城"为中轴线,激活全域内的所有城市细胞。  相似文献   

18.
正国发[2014]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  相似文献   

19.
婴儿车指标     
《时事报告》2011,(2):66-6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不少大中型城市,“城市病”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是“城市病”中的焦点问题。如何去除“城市病”,创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是近来政府部门、媒体、专家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江苏政协》2013,(10):11-12
<正>新型城镇化战略,突出了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在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都市区域一体化的空间体系中,突破行政藩篱,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合理的空间层级体系、交通网络体系和特色性功能区的形成。从我省的情况看,目前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点困难。一是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瓶颈初现,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传统产业、乡镇工业和低端服务业发展较快,出现了主体工业结构失衡、资源消耗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