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亚兴 《奋斗》2006,(1):63-63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辛弃疾在他的一阙词中满怀悲愤的一句语.或许他一生坎坷,壮志难酬,有个儿子又常惹他生气。才发出这般多少有些凄苦的感叹吧。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的人生,自然难以让人快乐。不过。似乎也有例外,同样面对“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客观存在,民国元老于佑任淡泊名利,荣辱自安。写出这样一首勉励自己的对联:“不问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对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之事,“常想一二”。 那结果不就是“如意”吗?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4,(2)
记他一笔“人情帐”方海洋不久前,听说了一件事:某地一位税务干部忠于职守,清正廉洁,颇得同事和群众的好评。但是,有某领导为亲友免税事向他说情,遭拒绝后,该领导便对他没有好脸色。因不通“人情”,使这位干部日子“难过”。日常工作中,总有某些党员干部,包括某...  相似文献   

3.
尚霞 《党建文汇》2006,(4):52-52
某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地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一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家陪你妻子?”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  相似文献   

4.
王树 《廉政瞭望》2010,(7):56-57
作为沈阳市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和市政协委员,王国兴通过近一年时间暗访,惊恐地发现:沈阳市每年有超过200吨病死畜禽肉被人们吃进肚子。而每次暗访,他都身处危险境地,家人不得不将他重点“看护”,他却总能想方设法继续完成他自认为“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5.
明志 《党风建设》2002,(4):43-43
不久前。笔者遇到这样一桩事:某乡一干部调动工作,不料临走时来了不少群众,拉住这位干部,愤愤地说:“你不能走!”原来,这个干部在这个乡干了几年,政绩没有,黄、赌、毒倒是在本乡泛滥成灾。群众肚里早有意见,听说他要调走,便自发出来阻拦,以至于把送行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6.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7.
孙先富 《新湘评论》2010,(11):34-34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  相似文献   

8.
蹇庐氏 《廉政瞭望》2004,(11):33-33
这年头,“出人意料”的事还真多。前不久,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大人章俊元“突然”被纪检监察机关“两规”了,这使交通厅的一些干部感到“非常震惊”:“想不到他也会出事?”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的孙猴子,曾干过这样一件事:他跑到阎王殿.把生死簿上猴子们的名字都勾掉了.以为这样猴兄猴弟猴子猴孙们就可以长生不老了。但天兵天将一来,花果山的众猴们还是被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相似文献   

10.
最近得知这样一件事,一位负责政法工作的某市领导,其亲属因为打官司的事,从外地赶来找他,多次求见均遭到他的拒绝,被这位亲属驾作“六亲不认”。了解情况的同志都说:“好一个‘六亲不认’的领导干部!”人生活在社会中,有些事情需要相互帮助、相互照应。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间的亲情和友情。这位市领导不是不懂亲情、友情,而是深深地懂得讲亲情、友情,更要讲原则。他明白真正的情和义不是无原则地对亲戚朋友亲;他懂得任何友情都不能背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他更知道正当的友情,必须是个人利益服从或者至少不能违…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被人称为“六一文学”。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才忽然想起还有儿童与为儿童服务的文学,这才有了采访报导儿童文学作家的文章。报刊上有关儿童文学的消息多了起来,这当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但有一个个人不解的现象:明明人家为儿童文学作家,明明为儿童服务、为儿童写作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而我们的记者,总要躲躲闪闪,转弯抹角,说这位作家只是“客串”一下儿童文学,他(她)还有更伟大体面的事要做。好象搞儿童文学委屈了他(她),他(她)是怀着巨大的奉献与牺牲,才“屈尊y不嫁”给儿童文学的。20世纪叨单耗初那一批先是涉…  相似文献   

12.
伯乐相马,世人有口皆碑。但是,伯乐也曾干了件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事,留下了一则为马贩子“当广告”的丑闻。据史料记载:一次,有个马贩子在市场上兜售一批劣马,叫卖了三天无人问津。马贩子顿生一计,急找伯乐,并将一大笔酬金塞给了他。伯乐见钱眼开,欣然应允,心领神...  相似文献   

13.
预备党员小李最近碰到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他马上就要转正了,但在组织生活会上有同志提出,他在家里经常与妻子吵架,影响了党员在社区的形象,要他在支部大会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可小李认为.自己虽然与妻子有过一些争吵,但那完全是夫妻之间的事,属于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讲。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见到薄一波时,遇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当我们走进会客室时,只见薄一波手扶着洗手间的门框,两眼盯着地下,不知在看什么。循着他的视线寻去,更使我大惑不解了:他穿着一双青布帮、千层底的崭新圆口布鞋,在泼了一层浅水的水磨地面上反复地踏着蹭着。随着他双脚踩动的节奏,不断发出鞋水离合时的“叽呱叽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最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听说了这样一件新鲜而耐人寻味的事:陶乐县五堆子乡北涯村的村民,无论是开会还是办事,就认村党支部书记周满仓的那声吆喝,只要周满仓沿着巷子喊一声,他前脚刚进村部,村民们后脚就跟着到齐。  相似文献   

16.
夏载 《党课》2008,(3):47-47
范允高是浙江省天台县落雁社区阳光社工服务站的一名社工,也是该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队队长、社区水电维修员。提起他,很多居民都会发自内心地称赞:“他,是我们这里的‘徐虎’,为居民办的事特别多。”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09,(9):54-54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每次上朝回到家,家人门生都爱向他打探宫中消息——天天与皇帝在一起,“内幕消息”多,谁有定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表达欲,闭口不说呢?宋濂就能。他在客厅里书写了大幅座右铭,就俩字:温树。每每有人打听宫中禁事,他只用手指指墙,让人闷看那两个字。  相似文献   

18.
刘绍楹 《前线》2011,(5):59-59
“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陈毅元帅这两句诗,道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追求和行为准则。陈毅不仅赋诗明志,还严格这样做。有一年冬天.中央决定让他率代表团出访。服装定制好以后.却因病未能成行。于是,他自付了服装制作费,并对负责办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说:我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在他看来,职务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丝毫不能用来营私谋利。这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奥修  王玲俐 《党课》2014,(18):127-127
有一位为了自由而战的斗士,不停地奔赴各地演讲、宣传。一天,他选择在一家宾馆住宿。宾馆老板有一只漂亮的鹦鹉,它一看见斗士就开始尖叫:“自由!自由!”自由斗士觉得鹦鹉太可怜了,它理应得到自由,这正好也是自己分内的事。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广西银兴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成打开拉链后,着实吓了一跳,他知道这么多的钱,是一个可以判死刑的数字,收下就意味着犯罪。周坤似乎看出他犹豫的心理.就指天指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放心吧,不会出事。”是呀,两个人的事,怎么会出事呢?就这样,金钱的诱惑力,将成克杰彻底俘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