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是一项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长远意义的制度性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机制转换的关键。产权重组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产权重组立法,可以为国有企业产权重组创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推动和规范产权重组活动。一、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产权重组在实践中大致有引入资本重组、转让产权重组和投资参与重组等基本形式。通过这些形式的产权重组,可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产权体系,可以优化产业、行业和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产…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淘汰不合格的企业家,实现存量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公司的收购与兼并是企业间的一种经济活动,涉及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资本的迅速集聚、产权的转移、公司重组、资本重组等诸多经济和法律的问题。律师为买方公司收购兼并非上市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一个企业收购、兼并另一个企业的资产和产权是一种资产买卖活动,产权转让行为,买方公司可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可以只收购部分资产,本文所…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以及国有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企业监管工作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创新。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在改革中创新监管工作的做法,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国有企业监管工作不断创新。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以整体上市、中外合资、产权置换、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这…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企业兼并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兼并具有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多兼并少破产,通过兼并对企业资产和债务进行重组,实现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兼并是企业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规律的实现形式。企业兼并是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本质属性是企业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我国企业兼并中所存在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兼并自身规范的诸多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兼并健康发展的羁绊。企业兼并的运作过程只有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产权转让将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为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企业产权转让行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本文就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合同公证实务作一粗浅探讨。企业产权转让是企业所有权(国有企业的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可分为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集体企业产权转让、"三资"企业产权转让、股份制企业产权转让、私营企业产权转让;根据产权转让范围不同,可分为整体产权转让和部分产权转让。一、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几个问题(一)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内部重组与破产清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文章从国有企业清算注销的原因和种类出发,分析企业清算注销的主要流程,对清算决定阶段、清算过程以及产权注销的相关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国有企业清算的主要内容和审计控制重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贾福兴 《中国监察》2008,(19):36-3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目标的深层次攻坚时期。2003年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初步形成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市场体系,有力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是我们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完善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必须改革现行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增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内部监督合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监督。产权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它有利于内部责任体系的运行和内部监督、控制作用的发挥。产权多元化后,要形成这样的产权监督体系:股东大会应该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它对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有限授权和监督;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它代表资产所有者行使经营决策权,它对经理班…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设想王光新,于树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采取了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但由于不是建立在产权清晰、产权关系理顺的市场经济“基石”上,国有企业产权虚置,政府和企业之间未能达到责、权、利协调,使法律上...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而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效益低下,无法脱困。笔者从国有企业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国企改革中明晰产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以求对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稍尽绵力。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战略目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199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生效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进入制度创新阶段。在国家体改委与国家经贸委领导下,推出了第一批13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试点。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并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政企双方的角色和地位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企双方都必须重新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生存与竞争,而政府亦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一、政企分开、转变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一是放权让利战略.以政策调整为主,属于政企分开的初期阶段.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是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向两个方面转化:一是政府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投资者与资产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资产为纽带的政企关系,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退居国家股东的地位.二是根据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一大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租赁式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进行,使政府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转化为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阳东辉 《法学家》2000,(4):70-74
一、股份制改造不是根治国企“顽症”的良方 综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不论是利润留成,利改税,还是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均未涉及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内部人控制、企业短期行为等诸多病弊。随着党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确立,随着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提出,在1993年《公司法》...  相似文献   

14.
法人 《法人》2004,(10):3-3
谁也没有料到,郎咸平对格林柯尔等企业利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际侵吞国有资产的指责,引发了一场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规模讨论,自由主义和新左派方面的知名人士几乎都出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说,对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政策的适当性和结果的可  相似文献   

15.
徐永前系大成律师事务所国企部高级合伙人.现任全国律协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联合导师。提出并倡导了产权改革中的主协调律师制度,是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企业并购、上市、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法律专家。主编、编审了《商法实务系列丛书》、《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操作指南》等专业书。主持制定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承办国有企业改制与相关公司治理业务操作指引》等。  相似文献   

16.
管峰 《中国律师》2003,(5):39-40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本文是对中央所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资产重组与出资人制度演变和发展,以及国资委出资人制度确立的法律思考。 一、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重组前的特征和状况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石油、石化、电力等在改革前都属于具有国家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垄断性国有公司。虽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但在改组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未建立起完善的出资人制度。企业产权状况不清,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机制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7.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9):40-4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过去的“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这是对国有企业认识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1993年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自此.国有企业改革由在维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的制度改进时期,转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制度框桨的制度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改革,是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法人所有权的若干问题柴振国一、企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所有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应是在我国建立起产权关系明晰,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真正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当前惩治腐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全制度完善外部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首先要改革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明确国家和企业领导者的权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国家资产管理者与国有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责任制度。成立企业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统管企业的资金运作,对各项费用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做到凡预算内的资金由责任单位负责运作,财务部门监督实施,并将其结果列入对单位负责人的政绩考…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2,(9):30-30
宣福龙利用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钻了国家改革的空子。从1997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国有经济从中、小型企业逐步退出,实行产权多样化的市场经济。造漆厂属于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改制势在必行,宣福龙认为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企业一直稳步发展,市政府对他是信任的,产权所有制转变后,他更有把握在市场上领出一支新军来。可惜,“如来佛的经被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