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立案不实的现象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困扰公安机关决策层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立案不实决不仅仅是程序违法的问题,它还严重地妨碍了司法公正,妨碍了决策层对犯罪现状的客观评估和对公安工作、乃至更高层次的正确决策。要解决立案不实的问题,目前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立案管理部门,使其超然于“破案率”这一考察指标之上,使其可以与侦查部门互相制约,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公安机关在立案中的随意性,最终达到保证案件办理质量,保证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立案统计不实是公安机关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领导思想认识不端正,法律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依法立案统计的意识淡薄等。解决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需要更新观念,认识立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改进立案统计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受案、立案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惩处违法犯罪的初始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自公安部推动完善受立案制度至今,各地公安机关有案不接、不录、不受,受案不查、立案不实、立而不侦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尝试挖掘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不规范的根源,从而梳理并查找受立案制度改革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探寻公安机关受立案制度改革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4.
受案、立案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惩处违法犯罪的初始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自公安部推动完善受立案制度至今,各地公安机关有案不接、不录、不受,受案不查、立案不实、立而不侦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深化公安改革的大背景,尝试挖掘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不规范的根源,从而梳理并查找受立案制度改革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探寻公安机关受立案制度改革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危害相当严重。作者认为,造成立案不实主要是对刑事立案监督不力,提出要从根本上杜绝立案不实,必须加强立案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包括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监督;开展公安统计执法检查;制定科学考核指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成立监督委员会。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专门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声明     
正关于公安部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对刑事立案不实问题的调查,经我同冯树梁同志共同核对,事实是该课题一次用随机抽样的办法调查了300个公安派出所,并得出了"三三制"的结论,即案件发生后群众未报案件、群众报警案件和公安机关根据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立案的案件各占1/3,换言之"水分"为1/3。刑事立案不实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不是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7.
刑事案件立案多于治安案件立案的问题称为"立案倒挂",是立案统计不实的一种表现.按正常的社会秩序来看,治安案件的立案数应多于刑事案件的立案数,出现"立案倒挂"的现象,反映出基层公安机关在案件的受理和查处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广西立案不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报案、不及时报案、立案标准不统一、治安评估机制不科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解决立案不实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统一思想、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如实立案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案不实”的弊端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共识,但目前基层派出所和刑侦部门在立案问题上已处于两难境地。其原因,一是上级曾不客观地强调发案率、破案率。实际上,发案愈来愈多,破案难度也相应在增加,而破案能力却未能随之提高,所以,基层公安部门只有将一些破不了的案件或一些够立案标准,但又无力顾及的小案件,隐瞒起来,不予立案。二是目前上级虽要求基层发案实报实立,但迟迟没有明确规定和措施,难以改变现状。三是社会各界往往把治安状况不佳,犯罪增多说成是公安机关没有做好工作,基层公安机关也只好避讳一些案件,不予立案。如此一来,导致立案数据资料的不实,进而不能正确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直接形响了对犯罪规律的分析,难免造成上级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发生偏差,同时也埋没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实际工作量。公安干警出了很多现场,牺牲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工作中,该立不立、不该立而立、立而不究等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揭示了立案不实的危害性和现行立案监督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和完善立案监督提出了如下建议: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监督处分权;提高检察官自身素质;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立案部门;检察院设立专门的立案监督部门;加大普法力度,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赋予并保障其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1.
立案公开——拷问领导者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案不实"是长期困扰公安工作的一大顽疾,危害涉及诸多方面.造成立案不实的直接诱因是不科学的考评指标,显现出的是某些领导错误的政绩观.2011年3月1日起,北京市公安局率先推行"立案公开"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案件统计中人为操作可能降至最低,其推行短期内会使媒体、信访聚焦于公安执法问题,极大地考验着公安机关的胆量与气度,拷问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现行的受立案机制,办案单位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存在案件该受不受、受案不及时、案件该立不立、立案不实等问题。推行受立案分离和立案归口管理,对强化受立案审查监督,防范冤假错案,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完善接处警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受案登记,设立专门受立案机构,加强立案审查,健全配套制度,建立受立案监督机制,实现"有案必受、受案必核、立案必查"。  相似文献   

13.
不少基层公安民警在思想上对治安案件查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发现受理案件不主动、立案统计不实、破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诸如误判社会治安状况、查处不力、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下降等一系列危害。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是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充实基层警力、加强执法监督、简化办案程序、强化考核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治安案件立案不实是当前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认识上所存在的误区:认为治安案件立案与否无关紧要;片面理解派出所的工作目标;将处罚与立案划等号;嫌麻烦,图省事,"该立不立,不处不立,处而不立"。  相似文献   

15.
关于犯罪黑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黑数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警方立案不实,造成了延误国家对公安事业的投入,妨碍党和政府对整个治安形势的决断,干扰司法公正,阻滞刑事立法效应完美实现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后患。要解决犯罪黑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配套落实刑事立案反应治假举措;强化监督,双向推行刑事报警接警公开、激励机制;深化改革,整体增强公安机关对易漏案件的发现能力;多方调控,不断优化各地警方真实立案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6.
毛志斌(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和前几期一样,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立案不实问题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多年来面对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就希望大家各尽所能各抒己见,找出其症结所在。米建中(河南省公安厅法制处副处长,河南省公安厅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我认为立案不实主要是受大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所谓大体制,即目前执法机关的领导层在衡量一个地区治安状况的好坏时,不是深入到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参考当地人大的具体评价,而是片面地把发案数量作为唯一的标准;在评定地方公安机关政绩的优劣时,仅仅把破案率作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顺立案统计的运行机制、实行立案统计的目标管理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建立健全如实立案工作机制问题,为解决刑事案件立案不实、统计不准的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立案不实“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案不实已成为困扰公安工作乃至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瓶颈”。立案不实的三种情形:一类是明知立案人为不立,二类是主观不知是否该立案而漏立或错立,三类是没有发现客观存在的案件。对策:1.综合治理有关部门的思想误区;2.修正公安机关内部不科学,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考核方法;3.提高刑警政治思想素质和建立立案监督机制;4.对于徇私枉法,“以罚代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不立案情形,对接受案件的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视其情节的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相似文献   

19.
案件统计是公安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领导分析治安形势,实施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它应当是刑事、治安案件作为社会运行中的负面效应的真实记录。但是,公安案件统计数字存在失真现象,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案件统计的原始数据有“水份”,已成为公安机关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症。今年初,新乡市公安局借召开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之机,对纠正立案不实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并形成文件专门印发与会代表。随后,我们就针对刑事、治安案件统计失真、立案不实等问题深人到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一、案件统…  相似文献   

20.
一、转变观念1997年7月,焦作市公安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认真分析了面临的治安形势。一致认为,在刑事犯罪升级、案件增多的情况下,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着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漏报、瞒报现象严重,掩盖了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导致领导决策不准,影响了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