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纪行》2016,(2)
正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赵乐际朱镕基表示哀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看望慰问家属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0日15时09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沈因洛同志逝世后,按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赵乐际、朱镕基对沈因洛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6,(2)
正第六届省政协主席沈因洛20日在汉逝世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一张旧报纸,他珍藏了33年。报纸已经泛黄,承诺却不曾改变———33年前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24位共产党员关于"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其中就有他的名字。33年后,96岁的他在武汉安详离去,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兑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2月20日15时09分,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12)
正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开口子、不为家人批条子;去世后遗体捐献,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式……"活不争利,死不占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2016年2月20日因病在武汉去世,其以身载道的党性修为成为人们深切怀念的对象,其清风正气的光辉形象,更是如同一面明镜照进人心。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2)
正省老领导沈因洛同志20日因病辞世,96年的人生历程画上休止符。去世后3小时,遵照沈老生前意愿,家属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18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征战疆场、服务国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湖北改革发展呕心沥血,他用毕生心力,书写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爱党、爱国、自律、为民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惟留清风在人间!"22日,沈因洛同志追思座谈会上,人们这样评价他的人格魅力、品德操守、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6,(2)
正22日下午,沈因洛同志追思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专程来到沈因洛同志家中,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组部对沈因洛同志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并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了沈因洛同志夫人和家属。李鸿忠说,沈老生前对湖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贡献很大,对我们这些后来在湖北工作的同志、对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非常关心支持,直到生命最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而没有遗体,就没有解剖。然而,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国遗体捐献工作起步晚、阻力大、发展慢。上海市遗体捐献工作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率先开展,并于2001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第一部遗体捐献的地方性法规。截至2015年底,上海遗体捐献登记累计已达41170人,约占全国的1/3,实现捐献累计8770人,约占全国的2/3,成为了全国遗体捐献工作的领头羊。回顾历史,在遗体捐献工作的推动、立法和率先垂范方面,上海九三社员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遗体捐献法律制度严重缺失1.立法体系不健全。国家立法存在缺失,没有为地方立法提供指引,导致地方立法各行其是,风险控制方式不一,使遗体捐献与组织利用的公益性饱受质疑。国务院颁布了《器官捐献条例》,但将遗体捐献监管权授予地方,没有建立遗体捐献与器官捐献两个密不可分行为的统一监管制度,使地方面临立法选择和法律适用难题,呈现巨大差异:一是制定遗体捐献条例,如武汉、江西、山东、宁  相似文献   

8.
康斌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殡葬管理所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殡仪服务领域。具体作法:一是规范服务。从服务设施到服务程序,从岗位责任到服务标准都体现“殡主至上”的原则,服务程序规范。二是开展“阳光服务”。从电话受理、遗体接运、遗体冷藏、到遗体告别、遗体火化等服务项目的选择,根据丧属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提出方案供其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琰  康曦 《春秋》2011,(2):30-33
2010年12月1日,一位行医65年的老人在济南安详地离去了。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济南市红十字会,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老人的后事没有隆重仪式,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个花圈,一束鲜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家人希望用这种方式,送老人安静地离去。然而众多的济南市民闻讯后,自发到老人的家中吊...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8日9时,在长春市殡仪馆西厅,一场既简单又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举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向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82岁的唐格森做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11.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了,他的遗体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至今还停灵于台湾桃源县大溪镇南面的慈湖行馆。不下葬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生前希望有朝一日能归葬祖国大陆,葬于他在南京亲自择定的那块墓地——正气亭。  相似文献   

12.
正一、惠民殡葬政策免费项目有哪些?调整了哪个项目?遗体接运、遗体停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遗体火化前的抬尸服务、纸盒、裹尸布、接尸车辆消毒、普通骨灰盒(不超过300元/个)。遗体接运是指在宁波市行政区域内使用普通殡葬专用车辆的遗体接运,按实际公里数实报实销。遗体停放是指遗体火化等待前使用殡仪馆临时停放室停放遗体的服务(一次/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遗体火化是指使用殡仪馆普通火化炉火化遗体的服务(含骨灰袋一只)。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够拥有一段光焰四射、五彩斑斓的花样年华。但她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常人不愿靠近的殡葬事业。她叫刘飞,是舟山市殡仪馆的一名一线工作者。19岁那年,刘飞开始了她在殡葬一线的工作生涯。那时的她除了负责遗体专用车接运遗体之外,还要和其他男同事一样抬着几十斤重的担架到丧属家中把遗体抬到车上。  相似文献   

14.
大事记     
《楚天主人》2009,(11):3-3
(2009年9月16日——2009年10月15日)9月16日周坚卫常务副主任、范兴元秘书长等到武昌殡仪馆,向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正夏同志遗体告别。周坚卫常务副主任参加在鄂全国人大代表赴武钢视察。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在武  相似文献   

15.
<正>王刚,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整容高级技师,现任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业务科副科长,负责遗体修复及3D打印两个工作室的管理与技术攻关。1997年进入龙华工作以来,王刚一直奋战在遗体化妆、整容工作第一线。从恐惧到无畏,从青涩到无悔,王刚深深热爱着这份职业,不断深化个人技能。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政行业优秀技能人才、民政部劳模、民政部  相似文献   

16.
早些年,“遗体捐献”恐怕还是人们不愿涉及的话题,原因在于国人自古以来“死后留全尸”的意识根深蒂固,似乎只有如此才能算做善终。捐献遗体,可以造福后人。而且其行为的本身,也是勇敢和伟大的。但全社会对这项崇高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待提高。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遗体捐献工作依旧步履维艰。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身体和遗体。古人讲,身体肤发受之父母,绝不敢轻易毁伤,三国的夏侯惇眼球掉了,不敢扔,竟一口吞了下去。说到遗体,就更为在意,汉将马援病死疆场,还让人马革裹尸带回老家。由于迷信轮回转世,遗体是不能随便处置…  相似文献   

17.
正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6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实行火化、不保留骨灰、不修建坟墓,开启了我国改革丧式、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后来周恩来总理提出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殡葬改革两次革命论,  相似文献   

18.
母亲生前与父亲共同书面许下愿望,死后将遗体捐赠。然而母亲猝然离世后,女儿却将母亲遗体火化,并且在发布讣告的亲属名单中未将父亲列入;父女亲情裂变,引发两场罕见的亲情官司——  相似文献   

19.
吴阶平传奇     
他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他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出访过许多国家,成为中国“医疗外交”中特殊的“大使”。他做过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周恩来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对他说的。他是毛主席遗体保护小组的负责人。他是北京十几所高校在“文化大革命”中惟一没有被学生揪斗的校长。他更是中国性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肖国金 《世纪行》2010,(6):32-33
<正>我任湖北省政协六届专职副秘书长时,沈因洛主席走进我的办公室,谆谆教导我:"千万不能坐而论道",对我围绕参政议政搞科研,起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