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韩慧 《青年论坛》2010,(4):10-14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能够为实现和谐社会设计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与和谐社会构建不相协调的因素。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法治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很多凸现的旧矛盾尚未彻底解决,新矛盾又层出不穷。要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更需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自然和谐的自然环境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构建“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3.
张培  ;梁芷铭 《人民论坛》2014,(10):120-122
自治区自治条例出台难,与自治权力划分不够明确、立法机制设计不够完善等有关。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法治中国"的总体设计,我国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优化设计中央与自治区的权力分配体系,完善立法机制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立法环境,进而实现中央统一管控下的良好自治效能。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观念、体制、社会、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障碍因素。破除这些障碍因素,一是要加快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三是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结构和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就业;四是要建立全民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五是要改革政府职能,建设法治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彭立群 《求索》2010,(3):11-13
区域经济调控立法是法治原则在区域经济调控中的体现。当前,区域经济调控要如何进行立法的问题,或者说区域经济调控的立法模式问题,在理论界仍有较大的争议,各位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就立法模式提出了各种观点和理论。笔者在肯定这些观点和理论给我国区域经济立法提供理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缺陷和不足。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立法体制框架下,构建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域经济调控立法模式和体系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就如何构建这种立法模式,尤其是就区域经济调控的立法主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区域经济调控立法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把握我国各省份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能够为各省份找准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差距和对标对象,精准施策提高建设水平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营商研究联合课题组构建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评估结果,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法治营商环境及其各二级指标进行纵横比较,考察其五年间的动态变化,并对七大地理区域及九大发展战略区域的法治营商环境分别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各省各区域法治营商环境及各二级指标的评估得分普遍具有历时性波动和不均衡特征,产权保护和司法服务两项指标是最明显的建设短板。  相似文献   

7.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立法高质量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四化"之中,城镇化地位特殊、位置关键,而行政区划调整是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要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具备行政区划调整的县可以有序改市。这是关于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和改革的决策型意见,从其释放的信号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频率有望进一步加快。民政部门作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在建设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地区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现状由于长期受自然经济生活的散漫、随意、保守、封闭的影响,以及对自身狭小生活圈外一切东西的排斥,我国多数农村和农民的秩序理念和规则意识较为淡薄。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但农村的法治环境与农民的法律意识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的法治环境尚不够安定和谐,农民的法治意识较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村工作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搞好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改善法治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的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法治环境涉及诸多方面 ,影响法治环境的因素自然也很多 ,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及普法工作等的各个方面。其中 ,立法尤其是立法质量的高低 ,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所以 ,我们必须要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作为当前立法工作的突出问题来抓。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要” :  一、要有质量意识和精品意…  相似文献   

12.
王学斌  闫弘宇 《前沿》2011,(10):152-154
"怨天尤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农村,"怨天尤人"思想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反映在农民身上,也在农村事务的管理者身上有突出的表现。"怨天尤人"是当代中国农民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妨碍着农村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法治环境的建立,努力克服农民这一心理。  相似文献   

13.
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中国实践与环境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框架结构、管理体制、实践成效可以发现,我国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划分、管理主体确定、区域内各主体利益的冲突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区域划分方面,在国家一级上层立法中,采取"立法强制为主,协议自愿为辅"的原则划定法定的区域联合体。在管理主体方面,将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升级为"区域环境管理中心",赋予其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职责,并在该"区域环境管理中心"下构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中心。在主体利益冲突协调方面,健全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联合监测制度、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采取区域总量控制与区域限批制度、完善区域管理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现状不容乐观,其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少差距。所以,在当前我国法治文化的建设中,要克服主体意识的缺乏,为推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要解决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缺位问题,努力形成由领导者、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和全体守法公民等各方面、各层次、各形式的主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共建共享的建设法治文化的良好局面、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法治的科学涵义、基本标志等理论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来探讨法治的基本标志,以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社会的实现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燕 《人民论坛》2013,(11):117-119
农民法律意识是我国法律意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法律知识量少、法律信息获取途径单一,法律意识整体呈现表层、模糊的状态.因此,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区域特征和农民群体的现实需求,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建议和对策是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日益明显,利益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社会管理创新要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着手,要着眼于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构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多元矛盾解决机制。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效能的发挥,需要有法治保障,才能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行政区划调整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与内容之一.昌平区是北京市郊区的山区区县之一, "十一五"期间,该区明确提出"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区域功能目标,按照"两轴一带、多点一城"的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的基本框架和聚集效益明显、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1]>.中部区域是昌平新城的核心规划区域,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北部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设区域,为昌平新城建设和创新产业集聚的主要空间地域.然而当前该区域行政区划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矛盾日益明显,制约和影响了中部区域"和谐宜居新城"区域功能目标的实现,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对昌平中部区域行政区划进行有计划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基层执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基层执法面临多重逻辑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不时导致执法行为脱离法治轨道。法治逻辑要求基层规范执法"不出错",行政逻辑要求其追求效率"干成事",政治逻辑要求其符合政治"要满意"。环保"一刀切"就是基层执法在这多重逻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基层协同执法不足、责权失衡与高压问责、"千年大计"下的从严执法等,其中舆情是促使多重逻辑关系发生演变的外在变量。基于此,应分别从政治、行政、法治三个方面施策建立纠偏机制:深化依规治党的基层落实,谋求政治逻辑对法治环境的基础塑造;完善科学考核,谋求行政逻辑对法治的正向激励;沟通舆论引导和执法反馈,构建舆论监督与严格执法的制度平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提出并深化推进"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