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和起点是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条件差异的实践切入点。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失败,致使全党转变革命的方式和策略,把改造中国的切入点放在改造农村、组织农民和依靠农民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造农民和农村,党取得了走向革命成功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2.
周楠 《人民论坛》2011,(11):78-7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包含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集体主体,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并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包含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集体主体,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并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遵义会议,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5.
谷正 《长白学刊》2013,(4):106-109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体地位的自觉,从实践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于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极具中国特色,是"历史的合力"的结果:三大起义的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思索更加有效的革命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也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别国的经验并不适用于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发展的初步的思想意识助推了井冈山道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时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条件和形式;改革开放新时期,则主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转换,缘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需要,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并且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个基本维度,即关注中国人民历史命运、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核心价值和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追求,深刻分析以人为本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贾乐芳 《前沿》2011,(9):49-52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起点问题,学界莫衷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是1920年,逻辑起点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只有把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起点问题,才能深刻地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3.
尚庆飞 《群众》2022,(21):12-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我们得到许多历史启示.这对于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党的历史使命、百年奋斗历史总结和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战略使命和风险挑战,明确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向全党提出了伟大号召。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新认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必须做到“五个坚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把“六个必须”贯彻落实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工作中去,坚定不移续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而且义不容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那么我们就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现实依据、逻辑起点、方法论基础及主要内容,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继续,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徐中 《理论月刊》2010,(4):29-3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回答了中国"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张容 《长白学刊》2021,(1):149-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诉求,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土壤。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向度、理论向度和文化向度的充分展开过程。然而,由于历史上革命任务的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充分展开而具有外显性,并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向度或文化动因问题则相对弱化而具有内隐性,也没有得到学界充足的重视。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能够为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另外一种面相。以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为例来看,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逻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过程中,随着自身对文化民族性关注度的提升而必然要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的文化动因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意识形态上的、实践或方法论上的和社会发展理论上的三重意义.作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三种意义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功能主要在于说服、教育,在实践意义上主要作为指导方法,在社会发展意义上主要承担理想和价值引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