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  吴狄 《人民论坛》2011,(8):228-229
传统的道家和儒家人本思想所蕴含的人本、人和、无为以及仁政等思想精髓给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应实施以人为本、以智为用的人才管理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实现以和为贵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5%的人表示"国学能丰富精神世界",甚至还有32.5%的人表示"学国学有益工作"。事实上,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孔子倡行的修己安人之道:  相似文献   

4.
牛卫东 《求索》2013,(11):114-116
儒家思想具有定国安邦、稳定社会的作用,尤其是儒家管理哲学,儒家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儒家管理哲学以"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正人"与"正己"、"无为"与"有为"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主要内容。同时,儒家管理哲学建立在人性可塑论上,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仁、礼、中庸,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经过损益更新,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立意道德建设的古代人性问题的探讨,事实上为以人性假设为第一前提的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仁者,人也”的绝对命题的提出,也吻合了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道德诉求;“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从管理主客体的视阈对管理手段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规约;“和为贵”的管理口号,则以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为旨归,为管理目标的实现预设了应予追求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6.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7.
袁浩 《政策瞭望》2011,(7):56-56
"自律"一词,源自希腊语,其原始含义为"法则由自己决定"。《辞海》中解释为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说,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认知,是在没有外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一个人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一个君子?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自律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价值尺度,而且是一个行为规范、政治底线。自律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修己安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兴 《前沿》2006,(8):195-197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必须遵循"修己安人"的准则.即通过自我反省,知过必改,慎言敏行,好学多思,慎择朋友的方法来"修己",求得自我的和谐,通过先富后教,尊重人格,自正其身,知人善任,因人制宜的方法来"安人"求得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方新文  边林 《前沿》2011,(12):48-51
当代的对话理论是与前苏联思想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M.Bakhtin)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对巴赫金的对话思想演进进行了解读,首先,巴赫金对话思想的起点在于对传统语言学的批判,即超越语言学而对"对话关系"予以关照;其次,巴赫金用语言问题来解答"人"的问题,揭示了人的生活的"对话"本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警务工作在队伍建设与管理中,更多强调的是外在的制度与科技建设,重视的是业务培训和法纪约束,对德治则重视不够。长此以往,难以从根本上激发与调动广大民警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与工作活力。事实上,我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很多理念,经过批判地借鉴和转化,对今天的警务工作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选择儒家思想中关于管理者"修己安人"的思想,结合当前我国公安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通过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警务工作深入发展的工作思路,供公安部门领导、同行与专家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聂民玉  段红智 《前沿》2010,(20):24-27
孔子思想的主旨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就是"生生"。孔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即"臣弑君,子弑父",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着重窄化了"仁"的含义。实质上,孔子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仁"是孔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本体"即"道",那么,其"德"就是要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人生。通俗地讲,就是要注重自身心态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世态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素红 《前沿》2010,(23):162-165
传统的培训系统的建立是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忽略了人的能动性,是一种缺乏灵活性的静态模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中国宗教是文明间不断互鉴交流的产物,世界宗教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持续进行时代化、中国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丰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当前,文明间的会通融合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路径。为此有必要考察当代国际学界代表性的宗教对话与文明互鉴理论——经文辩读、比较神学、跨宗教神学,并结合中华传统的对话智慧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修己以安人”等,形成以“互鉴通和”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特色对话理念。各大宗教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互鉴通和”,通过修复、重溯、回归、重构、重建、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是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核心抓手。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严三实"是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在今天新常态时期的思想捷径。4月8日,"三严三实"的中华文化根基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阳明大讲堂举行,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就"三严三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三严三实"与"致良知""‘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里面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国学宝库中蕴含了"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三严"是对儒家修己安人之道的凝练与提升,"三实"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更高标准。"三严三实"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培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论。学习"三严三实"中的国学精神,可开拓党员领  相似文献   

16.
方万青 《前沿》2012,(9):196-198
先秦儒家孔孟的忧患意识彰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人格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对今天的忧患意识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修己、安人的角度,对孔孟的忧患意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先秦儒家孔孟忧患意识体现出的历史观、自然观、思想政治教育观、民族精神和救世思想等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7.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赵宝新  肖立新 《前沿》2012,(21):136-137
孔子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儒家思想中集中体现的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理想蓝图,以“礼用和贵”为格局构建,以“仁爱孝悌”为人性基础,以“德政教化”为治国方略,以“修己忠恕”为人格根本,以“中庸致和”为方法原则的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完整的和谐社会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体系中“中庸”思想堪称实现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继军 《前进》2011,(1):50-52
"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然而现实中,尤其是煤运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思想和管理理论作指导,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祁晓冰 《求索》2010,(7):219-221
巴赫金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之一,对话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巴赫金最早是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事研究提出对话理论的,后来将对话理论全面运用于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考察,使之成为一种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巴赫金倡导人与人之间对话交往、多元共生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存在是一个不断参与对话的动态过程,"他者"及差异性的存在是构成对话的前提,对话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始终处于开放的未完成的状态在对话与交流之中,人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对话理论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本质作出了独到的阐释,具有深刻的人学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