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李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本文立足临猗县北景乡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尝试,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思考。在发展大局中把握乡镇两...  相似文献   

2.
各地动态     
邓州市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活动 今年以来,邓州市继续把文明城镇创建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下大力气狠抓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镇容镇貌整治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全市已创省级中州名镇 4个,南阳星级集镇 4个。   为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市里一是年初制订下发《关于在全市乡镇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各乡镇创建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纳入各乡镇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管理并逐步加大考评比重,奖优罚劣。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市文明委按照年初意见要求,拟制了百分制考评细则,对各乡镇创建工作实行不…  相似文献   

3.
水利建设应注重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文明总是伴水而生。文明的发韧与成长,水利建设是关键,水安则人定,水乱则人离。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从葛洲坝到三峡工程,无不显示了水利建设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是江苏顺应科学发展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决策。沿江水利是伴随沿江生态文明带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其内容包括沿江的防洪大堤建设和沿江的城市水利建设。沿江水利是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江生态文明带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没有沿江水利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显得更突出、更迫切。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并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呢?这里,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找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或结合机制。一、制度文明的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关于“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两个文明”建设协…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镇精神文明建设调查与思考蔡晓明集镇建设是农村经济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的又一次发展高潮。最近,笔者到波阳等四县(区)10个乡镇,着重调查了集镇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调查感觉到,在集镇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少不得、软...  相似文献   

6.
顾华 《群众》2001,(11)
集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的繁荣、富裕、文明程度,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对广大农村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创建文明集镇是整个文明村镇创建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泰州市确立“沿江初步现代化,全市全面达小康,人均苏北争先进,城市树立新形象”奋斗目标,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持把创建文明乡镇作为总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以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9)
<正>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沿江9个省和2个直辖市积极融入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百舸争流、各展所长。本期刊发本刊记者采写的一组稿件,介绍沿江省市的丰富探索,旨在为江苏打造长江经济带建设先行先导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所谓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均衡,彼此能够为对方提供增生性或增殖性因素的状态。协调发展所追求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与作为经济、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协调发展两个文明,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只有始终一贯、持之以恒地协调发展两个文明,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在协调发展中国造老河口市的流形象1、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首先是经济建设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老河口市1993-199…  相似文献   

10.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扬中市新坝镇坚持两个文明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建设突飞猛进,1994年三业产值17亿元,连续7年在镇江市90多个乡镇中夺魁,1995年又上新台阶,达到26.18亿元,继续保持领先;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可喜成果,是扬中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镇江市和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被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1.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把握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大举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历史机遇、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呼应和服务沿江开发,省文明委及时提出了构建沿江文明带的设想。创建沿江文明带,既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创新之计,又是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务实之举。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快速跟进,开创沿江文明带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在深入泰兴市沿江各乡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沿江文明带创建思路形成了以下一些浅见。沿江文明带建设既要有一定的区域概念,又不…  相似文献   

12.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波阳县农村集镇建设的调查曹奇华一、现状及特点最近,我们对波阳农村集镇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集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41个乡镇中已建有集镇38个,集镇居住人口近12万;集镇所在地企业总产值5.9亿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1.8...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乡镇宣传文化站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把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成为广大农村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舆论宣传阵地、科技教育阵地和文化娱乐阵地,这是新时期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文化乡镇、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临桂县在乡镇宣传文化站的建设中,通过采取上级扶持一点、县财政配套支持一点、乡镇自筹解决一点等“三个一点”的方法,加大了对乡镇宣传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县13 个乡镇的宣传文化站的办公环境和文化设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标示着人类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方面的进步状态.三个文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客观上要求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从根本上也要求促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罗海波 《政策》2003,(4):50-50
吴店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具有两千年的建置史。近几年来,我们依托区位、乡镇企业和刘秀人文景观等资源,大力创办高效农业示范区、乡企科技园区和旅游小区,推动经济发展,扩张集镇规模,闯出了一条"围绕二、三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建好城镇兴旺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共兴共荣的发展路子。2002年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省"五十强乡镇"之列,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乡镇"、"楚天明星乡镇"和"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湾岭镇位于海南中部山区,地处海榆中线公路与乌那公路交汇处,是个黎苗汉族聚集的乡镇。近年来,湾岭镇把建设文明生态乡镇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来抓,采取镇场联手、共创优美乡镇的做法。2000年,该镇与乌石农场委托省建设厅编制湾岭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对小城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镇场联手先后筹集资金2551万元,对城镇商业服务区、生态示范区和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项目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投入282.43万元,创建28个文明生态村,建设860个“三联通”沼气池;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现已共种植橡胶19986亩、槟榔16981亩、水果2…  相似文献   

18.
李集镇位于夏邑县西北部,是商丘市农村流通体制特别改革试验乡镇和商丘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务实苦干,镜意进取,推动了两大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几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乡镇、科普示范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明星乡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整顿教育,优化干部机制,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加强 1996年该镇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之后,首先理出一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党委是核心,支部是灵魂,人民是父母”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二年抓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新型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身活动成果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殡葬改革关系到社会全局和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群众》1996,(12)
省委提出,江苏要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之奋斗!为此,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好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上,要正确把握两个文明的整体统一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步的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