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金刚 《理论学刊》2005,3(11):97-98
发展与代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类所面临的恒久而常新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当代西方学者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战略学等角度对发展与代价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理论探讨,给予了我国理论界很大启发,也促使我们结合发展中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一、代价意识的出现“发展”最初是作为进步的同义词而赢得了近现代人的共识和赞美,然而在当今世界,它却因为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反思。于是,“发展”作为一种完美的理想似乎已经破灭,人类的代价意识开始出现。1.观念的转换:从“发展等于进步”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它是立党为公的一种根本理念。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它就是党员干部指导、支配自己的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本思想依据。因为,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自觉地努力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一切为了群众”六个字言简意赅,包含着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和正确看待群众,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党员干部若要真正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理念,其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自己在社会中乃是亦“官”亦民;其二是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意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工具,必须勤奋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8,(1)
脱贫先脱“贫困意识”前不久,《经济参考报》刊登一封题为“脱贫先脱‘贫困意识’”的记者来信,介绍了福建省长汀县委书记罗仁的一个观点:摒弃贫困意识,扫清思想障碍,是当前贫困地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罗仁指出,贫困意识是一种在长期贫困的环境下形成的思想上的陈...  相似文献   

4.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天人合一”、“中庸”、“中和”等“和谐意识”是中国古代先哲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突出表现。在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强化“和谐意识”。强化“和谐意识”,就是要把和谐的观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有句名言:“科学从问题开始”。这不仅说明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必须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能力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正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缜密的提问和思考: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什么是…  相似文献   

6.
“翻番致富达小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步骤,它集中地反映了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奔小康就要有小康意识。小康意识不仅仅是对美好目标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有的观念、思想基础。在广大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的今天,奔小康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实现自然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变。着眼这一实际,小康意识并不抽象,也不虚无缥缈,它实实在在,有着强烈的现实性。 小康意识就是市场 意识。市场经济是以市场E为基础、为导向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由“吃饭”农业走向效益…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3,(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它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公民意识的提法在我国已有多年,它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增强我国公民意识,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到来的时候,在激昂、亢奋的改革时代,我们怎样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这是当代德育的重任和需要探研的重要问题,也是对“五四”运动极好的纪念。一、关于主体意识问题在一定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同唯心主义作...  相似文献   

10.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集中地、连续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其中,他在东北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全党同志都要增强党的意识。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这一重要论述内容精辟,内涵深刻,振聋发聩,意义重大,对于我们今天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党,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我们理解,党的…  相似文献   

12.
刘举 《实事求是》2013,(5):9-12
人学学科建设是建设科学的人学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难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当前人学学科建设应树立自觉意识,自觉形成辩证地处理人学与哲学及部门人学之间关系的理论意识,以整合人学资源;自觉树立问题意识,从对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社会矛盾出发升华出人学理论。这种自觉意识和实践特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时代发展要求,祛除了以往人学理论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目的、内涵和动力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什么”、“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影响。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发展问题,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展观集中体现在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4.
张志平 《世纪桥》2008,(6):31-31,45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一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般哲学教科书对意识的阐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也不尽如人意。例如,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包含了某种错误的理解——意识不能被当作人脑的属性。本文是作者关于意识问题的几点思考,并不很成熟,也难成系统,只是提出来讨论,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5):34-35
直面问题,指出问题。直面问题是一种清醒意识和大智慧,指出问题则是直面问题的逻辑必然。在“文革”结束前的一年的时间内,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无一例外不是在谈论“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视野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公民内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以各种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将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8.
王立 《世纪桥》2007,(5):34-3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并基于人类生存的观点,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寻求对现有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革的根本途径和策略。它的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始终将中国的现代化放在世界历史的座标上加以考察,并始终从中国如何现代化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就决定了邓小平现代化意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溯本求源,对邓小平的现代化意识进行分析、透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现代化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启示.一、开放意识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有着宽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在改造、发展中国的过程中,他敢于打开国门,并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其开放意识之强烈,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人.综观邓小平一系列开放的思想和观点,可以看出邓小平开放意识的形成是以下面三个方面为基础的:(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①这是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所以,“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②邓小平的这种对外开放意识的坚定性,主要来  相似文献   

20.
增强政府公关意识提高政府公关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和发展,我国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传统的“硬性”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政府公关这一“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政府增强公关意识,提高政府公关水平,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国际政府公关发展趋势的理论体系,从而塑造新世纪我国政府新形象。 一、强化各级行政领导者的公关意识,是提高政府公关水平的关键。政府公关是在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展示的,它是以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环境为依托,致力于提高行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