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这边独好图汪维炎等文庄点这是中华民族最独特、最常见的风景。古往今来,城市乡村,有多少孩子在老人的怀抱和爱心里茁壮成长?又有多少老人在孩子的朝气和敬意中欢度晚年?老人意味着慈祥、智慧、历史和丰硕的果实;孩子代表着纯洁、时间、未来和鲜艳的花朵。前者是...  相似文献   

2.
这篇短文的题目,是针对孩子们生存本领、生存智慧的培养问题而命定的。当今中国为人父母者多热衷于盲目攀比。课余时间,不管自己孩子的禀赋和爱好,这个送孩子学跳舞,那个送孩子学唱歌,你让孩子进美术班,我让孩子入体训队,更胜一筹者,不惜花高价请老师教孩子弹钢琴。有识之士对此类事情颇不以为然,调侃而不失审慎地称之为“屠龙”教育。屠龙,当然是高目标,大本领,令人心向往之,然而静心一想,“龙”在哪里呢?难免让人有点虚而玄的感觉。事实证明,这种虚玄的“屠龙”教育,已经使我们孩子的生存智慧、生存能力严重弱化。有这样…  相似文献   

3.
夏勇军 《人大论坛》2008,(10):20-23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清廉。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智慧,也没有衡量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可以因做一个美国人而骄傲。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探索。 观察、喂养小动物孩子最喜欢观察昆虫的活动,蚂蚁、蜻蜓等都是他们喜爱的对象。告诉孩子,哪些是害虫,哪些是益虫;蚂蚁的力量有多大;蝴蝶是由青虫变来的;观察蜻蜓的体态结构,追逐蜻蜓时训练了孩子的视觉能力。孩子还喜欢喂养兔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1,(12):53-53
小军 女(女儿2岁) 绝对不打。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打。“打”是没有智慧的教育方法,孩子的任何错误,都应该有更聪明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6.
无悔的选择     
因为有了太阳,花朵便有了红红黄黄;因为有了雨露,禾苗才有了青青绿绿;因为有了教师,孩子的眼睛才闪射出智慧的光芒,心灵才迸发出美丽的火花。我选择了教师,选择了工读教师,正是因为工读教师从事的正是太阳和雨露的事业,我无悔于这样的选择。1991年7月,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当时,有的同学为了留校,为了进机关,为了改行不当教师,绞尽了脑汁,四处奔走,苦心钻营。我走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需要我马上做出选择──该走哪条路。当时,如果我改行也是有可能的。是去还是留?考验我的时候到了。还在少年时代,沐浴着党的阳光,聆…  相似文献   

7.
有许多女性在步入中年之后,总感到心理压力大,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对丈夫或孩子发脾气。在周围没人的时候,还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某位王姓女士说,如果说是看到同学、朋友、别的女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而心酸吗,自己大小是一个处级干部了,也算是一个成功者;如果说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长得可爱而嫉妒吗,自己的孩子善解人意,学习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8.
智慧     
智慧杰弗里的儿子十分聪明,杰弗里很自豪地对妻子说:“这孩子的智慧一定是从我这里来的,你信吗?”“没错。”妻子回答,“因为我的智慧显然还在。”智慧...  相似文献   

9.
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例如“晶晶把小人书弄坏了”等;三是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四是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五是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年少的孩童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成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民族街武胜居委会搞社区服务着了迷,他们的座右铭是:凡是群众需要的我们就办,凡是能做到的我们就干。有次群众送来一个迷失小孩,让居委会处理。为这件事,大家议论起来,认为孩子迷失,家人急死,如果碰上坏人,结果不堪设想。几个主任一商量,决定搞个迷失服务。搞迷失服务应有个原则,他们研究了4条,叫四个保证:凡迷失的孩子,不论谁送来,保证收下;凡收到迷失孩子,保证照顾好;孩子都有家,保证为迷失孩子找到家;万一找不到亲人,保证为迷失孩子找个好归宿。两年前,他们收了个14岁的女孩,一问家,是麻城县人。问他为什…  相似文献   

11.
姬建民 《前进》2006,(11):56-56
这段时间,我心中一直有些惴惴不安,主要是为前不久有家卫视台为两个穷富孩子互换生活节目的事。说的是两个孩子,一个来自城里,生活富裕,却不思上进;一个来自农村,生活贫困,却渴望学习。他们互换7天身份,据说是为了给孩子带来“震撼”。  相似文献   

12.
创慧 《青年探索》2004,(5):50-50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险情。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  相似文献   

13.
壮美的时代,总有风起云涌,一首首大歌漫卷;缤纷的秋天,总有怦然心动,一片片生机盎然;智慧的人生,总有风雨相随,一步步昂首前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融入到国际文化氛围里,已成为教育选择的趋势。但是,高达百万元的出国留学费用对很多想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子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而跨国高等教育形式——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以相对低的成本接受国际教育,吸引着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家长中,有的是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中外结合的教育,将来可以从事外贸;有的是有驻外经历的政府工作人员,比较认可国外教育;还有一部分是想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来让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晔说。  相似文献   

15.
陈旭  王志高 《群众》2012,(3):55-55
同城待遇、同步发展,携手同心、家园共建;“一站式”服务,“社团式”管理;家庭有房住、孩子有学上、创业有扶持、权益有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昆 《当代广西》2010,(9):46-47
孩子的学习潜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只要懂得诀窍,学习真的就会像变魔术一样,其过程不但充满着神秘,而且会让孩子们着迷,连父母们也为之惊叹。本文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及点评,帮助家长找到培养聪明孩子的金钥匙,让孩子的智慧绽放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人陈海珠女士于2005年4月在山西省沁源县法中乡冯村捐建了一所博爱学校,文明整洁,设施齐全,解决了临近山村所有穷孩子上学难的问题。4年过去了,这所博爱学校已成为317个孩子成长的乐园,培育出的是有爱心、讲公德、乐学习、有责任的学生,创建出的是一支执着、智慧、力量、博爱的团队,是新课改的成功范例,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一个深刻思考。一块块锦旗、一张张奖状背后都有一个爱的故事,一个个孩子成长的脚印里都有他们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城里的孩子乡村的孩子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我们大家希望之所在。这里发表两篇短文,向读者介绍两个可爱的中国小孩。城市的空间越来越小,城里的孩子向往乡村;乡村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人的子弟进入城市。中国有句老话:这山望着那山高。这...  相似文献   

19.
一个来自大山里的学生。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一个成绩优良年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一个用自己的奖学金资助家里却竭力克扣自己基本生活开支的孩子;一个不分春夏秋冬日复一日泡教室和图书馆的学生,一个乐观开朗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规划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1 从孩子到老人,距离有多远? 这是一个奇异的变数。孩子时看老人,路是那么远。老人看孩子,路是那样近,背着书包上学校,学校门前的那条河;抓蟋蟀、打陀螺的争吵与欢笑,仿佛就在昨天。还没来得及闪回一顾,便已是白发苍苍,癯然一老人了。生命短促,时间无情,人是何等地不经混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