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两相比较,“选择”比“天赋”更重要。让周围的人开心起来,也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表率”与“表演”宋滨东“表率”和“表演”,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迥然不同,“表率”是指好榜样,“表演”则是指做戏等演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甘于作表率的,一种是惯于做表演的,究竟是作表率还是做表演,反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3.
挑战与机遇: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如何实现这一过程,首先取决于青年所处的社会地位。边际人与顺应主义的社会化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或青年研究理论,以“边际人”作为青年社会地位的代名词。所谓“边际人”,“在社会学上指的是一种处于各种文化边缘,而未能真正进入或被某种文化同化的人,有时它又指一种正准备进入但尚处在一种可能性之中的人”。①看来,对青年的“边际人”规定,一方面是相对于一个“中心”而言,青年处于边际的地位。这是由于社会中存在…  相似文献   

4.
钱伟 《求索》2008,(10):107-109
在存在论视野中,人的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哲学存在,又是一种价值存在和道德存在。作为一种哲学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变;作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依据是人对人本质的追求;作为一种道德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趋动力是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平 《云南人大》2006,(2):41-41
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礼貌行为。见了人先打招呼,是讲礼貌的标志之一。一般来说,中国人似乎对熟人或需要与之打交道的人才“讲礼”、“打招呼”,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往往在擦肩而过时,也常常会被对方主动一声“招呼”,招呼的内容大体是“Hello!(您好)”、“Thankyou!(谢谢您)”之类的问候。其实,这种招呼,不仅仅是讲礼貌的表现,也是一种互相沟通、彼此交流的方式,可以起到缓解烦恼、调节心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曾说:“衣服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表达人生的袖珍戏剧。”是的,有一种语言,专属一个人,能表达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诠释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有一种语言,专属一个国度,能传承一国的文化与魅力,彰显一国的个性与特质。奥黛,便是越南的“专属语言”,表达了一种民族文化,传递了一国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7.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孔子说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敬畏;唐太宗李世民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是一种敬畏;毛主席讲“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也是一种敬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8.
“场”论     
一个战场变成一块空场,一个垃圾场变成一个大商场,不仅可以办到,而且想快速办到也不能,无非把“领导精神”传达得狠一点,把“上级指示”下达得“死”一点。 要治理官场,净化文场,则要难得多,有时甚而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哪怕你使用的是“铁扫帚”,刮的是“革命旋风”。 因为两种“场”不同义。 前一种场,是有形空间,或曰仅仅是一种客观方位,人想怎样消理它、改变它都随人的便。 后一种场,很像物理学上的“电场”、“磁场”、“粒子场”,是一种无形空间,即“感应空间、“作用空间”、“效应空间”。外物一走近它、走…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10.
花钱的财商     
现代人把“商”分为几种:“智商”、“情商”、“财商”。智商和情商好理解,可什么是财商? 有一种定义为人所熟知,“财商”即指把现金或劳动转化为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鲁烟 《现代领导》2001,(9):38-38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是一种文化,有时也是一种政治。这种文化和政治总是带着时代的“胎记”。  相似文献   

14.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8,(21):54-54
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人,一个有着浓烈人文情怀的人,其必定愿意在精神家园里坚持一份纯真,坚守一份本真。 “人文”的概念,《现代汉语》释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是的,人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关怀,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人文核心,是人自身的德性,以及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青年探索》2007,(2):62-62
德国人的机警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有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在德国几乎找不到一个在其他国家随处可见的“马大哈”。这与德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机警”有关。要知道,德国人普遍认为机警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更是一种成大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据悉,德国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机警素质方面,往往乐于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朱莎莉 《世纪行》2012,(5):12-12
我认为,“湖北精神”可以概括为16个字:“务实求真、崇德守信、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务实求真”是脚踏实地的一种态度和作风.“崇德守信”是一种善良美好的道德规范,“开放包容”是一种宽阔兼容的胸襟.“敢为人先”是一种创新求变的精神。态度和作风可以决定干事的效果,道德规范可以培育人的美德,胸襟可以结天缘、地缘、人缘,精神可以拒绝平庸,创造卓越。  相似文献   

17.
林晓妹 《新东方》2010,(4):72-76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之心,正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产生感激并表达出来,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融合了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级情感。  相似文献   

18.
隐私的居所     
在至少表面上提倡“大公无私”、“开诚布公”的中国文化里,与“坦诚”相对的“隐”、与“公”相对的“私”都是受到贬抑的。因此,隐私一词难免给人一种不好的联想。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隐私要么是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要么是见不得人的丑事,要么就是羞于告人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9.
黄伯红  王磊 《前沿》2014,(3):58-60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两种困境构成了对人的限制。一是人作为自然物,生与死的问题是人面对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死亡就构成了对人的一种自然限制,这是人存在的自然困境。二是人自身的情感、欲望、意志、理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自我的困境。庄子对于现实困境的超越,可以用两种观点观点来阐明。一是保持心灵的空寂,保持“无”的心境。二是“齐生死”“齐是非”,即要超越生死的对立,以达观和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把在世俗看来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不和谐的种种差别现象视为无差别的“齐一”,这就是要超越世俗价值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杨铮铮 《求索》2008,(2):98-99
价值观念的构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方面,以“小我”为目的,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得出的是西方传统的、建立在主客二分基本哲学立场之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以“大我”为目的,也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从这一视角出发建立的价值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即“大我”,是一个具有自我目的性的价值“主体”,人和环境都因为是“大我”的一部份而具有同样的内在价值。这种“大我”的价值观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具有西方传统价值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