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规范对人都有心理压力,法律规范与强制力量同在,心理强制是法律性对话的本性。侦讯对话往往以强制措施为外在的条件,而证据才是其内在强制力的根据。涉案当事人的沉默,并没有使侦讯失去强制性,也没有失去其取证功能。侦讯对涉案当事人心理强制方的大小,在于警方掌握证据的状况;对侦查人员来说,关键在其侦讯对策的运筹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规范对人都有心理压力,法律规范与强制力量同在,心理强制是法律性对话的本性。侦讯对话往往以强制措施为外在的条件,而证据才是其内在强制力的根据。涉案当事人的沉默,并没有使侦讯失去强制性,也没有失去其取证功能。侦讯对涉案当事人心理强制力的大小,在于警方掌握证据的状况;对侦查人员来说,关键在其侦讯对策的运筹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4.
论涉嫌证据     
涉嫌证据是不能排除某人作案可能的有疑点的证据材料。它是对嫌疑人执行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相对于证据体系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唯一性来说,涉嫌证据的真实性、法律性、相关性还不完善,它分散凌乱、缺乏结构性,法律构成要件不完整,证明力不够充分。涉嫌证据是构建侦查假说的向导,也是侦讯活动的起点。侦讯获取口供中,涉嫌证据发挥着重要作用。侦查终结,涉嫌证据成为证据体系中指控嫌疑人不可分割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使人怀疑侦讯存在的现代法律价值。业内人士看淡其前景,认为物证才是证据之王。正视侦讯的现实困境,在遏制其恶中肯定讯问存在的必要性。嫌疑人接受讯问既是义务,又是权利。物证虽然较客观,但是常需人证补充之。口供的价值,物证不能取代。侦讯对组织证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侦讯实践本身就在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供述动因论     
供述动因能否产生与侦讯双方的需要直接相关。警方需要甄别无辜,认定案犯;疑犯需要摆脱嫌疑,获得安全。案犯的供述动因非常复杂,常见的表现有争取主动、无奈求宽、侥幸求宽、心理逃避、抛小瞒大等。侦讯中,影响供述动因的涉案背景因素有案情证据等历史情况和审讯条件等现实环境。除了需要,侦讯双方的态度与供述动因的关系非常密切。侦查员的态度,是侦讯对策中调节气氛的最直接要素;案犯的供述态度,与其自认为作案保密度的高低、警方掌握案情证据的虚实、侦讯环境对其心理压力的大小、供述后刑事处罚的轻重等因素相关联。侦查员对供述动因的准确把握,是有效突破案犯心理防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侦讯是一种法律性对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侦讯对话的强制性有内在的强制性和外在的强制性之分。内在强制性是意识到法律制裁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它强制的是当事人的内心。外在强制性是对当事者人身自由的限制,它们都需建立在证据的基石之上。侦讯也具有任意性。在侦讯中,法律强制性是绝对的,人道任意性是相对的,有对策条件的,任意性存在于强制性之中。  相似文献   

8.
冤假错案的发生是程序法律的问题,而且绝大部分是同侦讯程序相关的。其原因在于,讯问规范模糊导致讯问无节制;法律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的义务,容易引发刑讯逼供;侦查讯问过程封闭化,无律师及检察人员等第三方介入进行相应监督,全程监控工作实施不到位;对因侦讯程序违法造成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制度几乎是空白。为此,应规定沉默权制度;强调侦讯过程的外部监督和第三方参与;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完善冤假错案内部控制及其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9.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了场域理论,我国刑事诉讼侦讯关系同样适用于场域理论,即侦讯场域.析解侦查期间律师会见权的介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侦查人员的惯习等原有的侦讯场域,在新刑事诉讼法运行过程中,沿着侦讯场域的变化发展方向,应逐步完善律师会见的限制性规定、构建非法证据防范体系和引导侦查人员的惯习,使侦讯场域的要素配置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辩护式侦讯与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取证权相联系,将控辩互动的庭审模式贯穿于侦讯过程。嫌疑人需有诉权告知、会见律师、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等权利,同时,也需规范辩护律师的执业行为。嫌疑人一方,可与私家侦探合作取证。侦讯期间,双方可以交换一些证据信息,以便取证更接近客观案情。要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就需要律师有讯问在场权、嫌疑人有沉默权、用录音录像同步记录、排除非法证据等制度构建。而检察院的侦查监督,控辩对等的审判模式和"疑罪从无"的判决,都会对辩护式侦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侦查业务领域中,广义上的命案是指造成被害人生命终结的所有刑事案件。当前故意杀人命案的特点主要有:案件性质恶劣,受害人众多,时间地域跨度大,流窜作案和单人作案突出;反侦讯能力强;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多;案件证据种类少,作案后多有伪装、破坏现场行为;因为取证瑕疵或社会舆论影响,导致侦讯结果不被采用,审判结果生死悬殊巨大。当前命案侦讯中的难点主要有:城市化的进程为流窜作案和案犯虚拟身份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对案犯的抓捕和识别难度;犯罪嫌疑人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不作供述或作虚假供述,扰乱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12.
依法侦讯表现在记录上,涉及记录与侦讯其它构成要素的关系、记录内容的作用、各类记录的特点、记录的科技含量等。侦讯记录与侦讯对策构成较为复杂的关系。侦讯记录是联系侦讯系统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3.
侦讯核心论     
侦讯的核心是"用证取证",它与侦查的守密性相关。案犯供述障碍的症结在于畏罪和侥幸心理,这与侦讯的法律强制性有关。在侦讯交流中,嫌疑人的戒备心态很难化解。案犯具有侥幸心理,如果无法消除其侥幸心理,也就难以突破口供,无力实现侦查终结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涉嫌证据,营造对策气氛,产生心理强制,实现获取真实口供、完善证据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技术侦讯论     
侦讯的科技含量,通常体现于技术侦讯中。当前的技术侦讯还较单一,主要是刑事测谎。文章着重讨论了测谎侦讯术的作用、一般步骤、主要测试法等,旁及其它技术侦讯,提出了运用技术侦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侦讯环境     
侦讯环境是联连整个侦讯系统的介质,其主要构成有案件背景、人物关系、侦讯场地、讯问时间。它们是侦查人员运筹对策的主客观条件,谋划对策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运筹环境。  相似文献   

16.
侦讯言语论     
侦讯对策效益要通过对话来实现,研究侦讯对话就是研究其言语。侦讯言语活动应从普通交际言语“合作”“礼貌”原则中吸取营养,在侦讯对话的现实背景与它们之间寻找调和。侦讯言语具有依法对话的强制性、侦讯语境的可操作性和策略对话的多样性等特点。侦讯言语涉及言语主体、语境、内容和形式等要素。侦讯应答和用语的表达方式、发问技巧,也是侦讯言语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法律对侦讯活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命案侦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极刑的处罚,其在心理上出于侥幸或求生的本能,不可能在侦讯中完全如实供述;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对侦讯作出了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制约了侦查人员非法获取口供的可能性。因此,在命案侦讯中运用测谎技术等科技侦查手段辅助侦查人员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是侦查机关在新形势下利用科技手段打击犯罪的必然选择。测谎技术在命案侦讯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侦查人员对已有证据和供述的真伪进行甄别,而且也有利于后续诉讼环节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侦讯对策是侦查对策母系统中讯问子系统的效益原理.侦讯对策的特征表现为:智谋手段的中介性;行为模式的整体性;形式规律的创优性.从我国侦讯与教学的情况出发,主要论及谋略思想的特征:概括与抽象;综合与辩证;侦讯谋略的基本特点:意困隐蔽、表现迷惑;侦讯谋略的类别:虚实类、时机类、造势类.侦讯谋略的分类是相对的,不可截然分开的,这是谋略思想中的辩证本质.侦讯对策千变万化的灵魂在谋略,有了谋略之魂,其他手段的动用才有活力,侦讯对策的效能才能集于一点——取得真实口供.  相似文献   

19.
侦讯提问可以限制对话的范围和方向,使侦查员处于主动地位和进攻态势。它们具有探测、控制、揭露等功能作用。侦讯问答要求具有谋略性、中立性、针对性和合理性。提问准备包括研究案情、了解疑犯、制定提纲。侦讯问答的表达方式,有精确与模糊、平实与含蓄、言内意与言外意。侦讯常见的提问方式,有点式问和组合问、试探问(定向和不定向、正面和侧面)和突入问、跳跃问和原题问、命题问和漫谈问、借言问和回避问等对立统一的五大组。除此,还需研究对话内容的技巧。有问有答,才是对话。侦讯应答方式,有见"势"应答和攻防应答两大类。它们与提问一起,共同构成了侦讯对话的技巧内容。侦讯对话,应注意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照顾疑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有效地制定、实施侦讯策略是获得犯罪嫌疑人完整、真实口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代侦讯九大步骤法内容的介绍和评价,提出了制定和实施侦讯策略应遵循的科学心理依据以及应坚持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