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南部内陆农牧业集散地的广盛号商行,由来自广东省香山县移民林乐成在1880年代初开设,历经两代人经营,成为提供当地民众日常所需生活用品的主要营业场所之一,也是当地华人社区聚集的中心。虽然广盛号也尝试过从中国申请后代赴澳留学,为其传承做准备,但因该商行第二代经营者林文川的跨族婚姻,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商行正常发展受到干扰,到1950年代结业。然而,当地政府和民众并没有忘记广盛号两代人在长达四分之三世纪里对本地经济和商业的杰出贡献,2014年将其商行旧址改造为“广盛巷”,辟为纪念场所,以表彰华人移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当地家园,促进经济和商业发展中的功绩。广盛号的兴衰,也是华人移民在澳大利亚商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通过了严格的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移民限制条例》,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从早期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移民经济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进出境人数比出现负增长;二是在澳居住地区向城市集中;三是出现了新的行业和华人企业家。本文以较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和数据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变化的基本特点与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2007年至2013年,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陆克文和吉拉德先后上台执政。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原有的移民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澳大利亚现实发展的需要。两届政府根据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整,对技术移民、商业移民和短期类移民都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改革,同时对人道主义移民政策也做了相应修改。这一系列改革对澳大利亚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华人新移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澳洲华人社会特征发生了相应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人维系族群认同,保持族群特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华人社会的坚持和守护都是华文教育得以生存和立足的根本。但二战以来,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系列对华文教育发展影响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众多领域,文章主要从华人认同、华教相关社团及华人人口要素三个方面阐述华社内部的具体变化及其对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虽然华社内部出现了多种不利于华文教育发展的变化,但华人守卫华教事业的决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是一个集原始自然美景与充满现代活力的都市于一体的奇妙国度。总面积768.2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它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1800余万,其中英国后裔占55%,其他欧洲国家后高占40%,土著居民占1.5%。通用英语。居民中有98%信奉基督教,少数人信奉犹太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澳政府实行较开放的移民政策,每年吸收外来移民约10-14万人。中国人移居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自1973年澳政府放宽了对我国移民的限制后,有更多的华人从大陆、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移居澳大利亚。目前居澳华人、华侨约40万,大部分以…  相似文献   

6.
笔者居澳多年,大部分时间在澳洲中文广播电台做汉语节目主持。听众群涵盖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经常应邀主持广大华人社区级别不同的各类活动。由此笔者可以有大量机会接触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华人朋友们。悉尼曾经有一份创立于1994年5月20日的中文日报《自立快  相似文献   

7.
任维东 《今日民族》2001,(10):18-20
位于南半球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国度。今天,在这个人们惯称之为澳洲的大陆上,居民以白种欧洲人的后裔居多,同时也还生活着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民族的移民。移民中人口最多的是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其次是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荷兰、新西兰、波兰等国,亚洲移民大约只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7%。因而,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自然也就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我的一些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点。华人移民越来越多2000年10月26日下午,我随深圳市新闻代表团,乘深港直…  相似文献   

8.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华人在南非的历史,结合对南非老华侨以及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南非华人族群内部的老华侨与新移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陆新移民与南非老侨之间的互动有限,双方居住分散、语言隔阂、职业隔离、价值观存在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南非华人内部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名为“一位澳大利亚华人,开拓者刘光福的经历”的展览会,9月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展出。今年适逢有“澳洲华人社会之父”之称的刘光福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十年前逝世的著名华人领袖,新南成尔士州立图书馆隆重展出了刘光福生前的著作文章、信件、照片等珍贵资料,同时展出的还有中国画家穷一年之功绘就的26幅介绍刘光福生平事迹的中国传统工笔彩绘,这次展览将历时四个半月,于明年2月27日结束。刘光福生于澳大利亚,父广东台山人,母为英国人。刘先后担任过新州总商会副会长、澳中工商会新州分会名誉总裁、是澳中协会(即澳中友协前身)新州分会创始人。1982年,他因“对发展澳中人民友谊和澳中贸易的杰出贡献”被英皇授予勋衔。  相似文献   

12.
李龙 《八桂侨刊》2016,(4):34-40
20世纪初,福州人在黄乃裳的带领下来到诗巫,其集体移民的方式和以基督徒为主的移民构成在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上独树一帜。随着福州人在砂拉越的发展,这些特点也对其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口结构方面,男女比例和年龄结构较为均衡;职业分布上,由以橡胶种植为主向其它行业逐步扩展;社会生活方面,美以美会扮演了教化组织、政治和经济组织的角色,进而形成了一个以华人基督徒为主导的移民社会;领导层方面,除了财富这一基本要素外,社会及政治活动对领袖地位的获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詹娜 《八桂侨刊》2021,(1):89-90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和密切,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呈现逐年递增与扩大的趋势,移民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群体。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李其荣教授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就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非法移民与难民研究、移民法、华商与和谐侨社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与人才引进、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与方法,共八个部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育偏少,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比例日趋降低。人口众多,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享有较多政治、经济和文教权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人在全国人口比重的减轻,估计也会对当地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方翊霆  徐中意 《八桂侨刊》2023,(2):80-87+94
从19世纪中叶起,大批中国移民抵达拉丁美洲,秘鲁是最早一批接收华人移民的拉美国家之一。该国的语言政策受宗教运动、政治转型、民族构成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反过来可以影响本土居民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从存在主义视角来说,初至秘鲁的华人是被边缘化的“他者”,地位低下。为改变原本受歧视的状态,华侨华人通过两条纽带塑造自身形象,尽力融入主流社会,这两条纽带分别是以宗教皈依为代表的族群外纽带和以社团关系为基础的族群内纽带。族群内外纽带在双语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并在此文化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交互作用。在吸纳外来移民的过程中,秘鲁的语言政策也适时更新,语言政策与不同族群间的文化交流之间是一套周期性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是典型的多元族群国家,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三大族群。其中,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人和华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借鉴马来西亚政府处理族群问题的政策,总结其在处理族群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元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人在移民加拿大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武术传入加拿大。他们创立了体育团体如汉升体育会和海峰会,以组织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发展自己,在华人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华人中也出现了一批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9.
华侨大约在19世纪末开始移居阿根廷。由于阿根廷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吸收欧洲移民,华侨出国到阿根廷一直受限,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华侨人数十分稀少,在居住地的经营范围狭窄。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自中国台湾等地的移民日益增多。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后,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人数猛增。由于中国内地新移民的到来,阿根廷的华人数量和经济规模都得到迅速发展,从原来的微不足道,变为居住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以福建籍为代表的阿根廷中国新移民,迅速抓住阿根廷经济升级转型的机遇,尤其是抓住超市业兴起的契机,建立起自己商业上的半壁江山。那些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来到阿根廷的华人投资者,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卓越成果。21世纪后,在当地经济形势艰难发展的形势下,阿根廷华人经济的成绩单仍然亮丽。华商活跃在商业经济各个领域,经营行业广泛,对阿根廷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华文教育随着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坎坷发展而历经曲折。对东南亚华人族群和华文教育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变迁与华文教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东南亚华人族群区别于一般少数民族族群,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华人族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