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知》2017,(9)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优越性的根本保证。1.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梦想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彻底翻身解放,真正当家作主,是多少代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延伸。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无疑深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但不是对苏联制度的照抄照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中国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与创新,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怎样正确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呢?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上消灭了生产社会化和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深刻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并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真经"。中国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百年历史经验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基本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勇于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指导解决实践问题,是现实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是根本动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根本保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是终极目标。新时代,必须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强大的中央权威,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论述社会主义制度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说我们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比资本主义更多更大的优越性。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我认为,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当然,并不是说不能讲社会主义优越性,而是这样讲并不能说清楚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合理、科学的原因,并不能深刻地说明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说到底是指方案而言的。方案可以多种多样,因而是可以选择的。而社会文义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非走不可,因而对它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正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了  相似文献   

6.
"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不仅要全面展示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还要用事实回答中国制度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路径和比较研究中可以清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优越性,中国政治制度之所以有强大的合法性、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最深层的根源、最根本的支撑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双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内涵式发展中蕴含着特有的中国逻辑和世界意义,因为解答时代的普遍性问题而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因为根植于中国大地而蕴含着中国精神,因为秉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蕴含着社会主义精神,形成了中国的新传统。本文通过比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三种存在形态——"结合说""出场说""发展说"的实践差异,从"世界历史"视野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生性及其所孕育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中国话语"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从其众多违反"人类本性"的社会现实出发,扬弃了哲学意义上相对于理论来说实践维度的局限性,克服了经济学意义上生产力维度的片面性,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评判资本主义制度,科学地启示当下中国:只有"物质不贫乏"和"精神不空虚"的社会主义,才能尊重和有助于人类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才能促进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对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制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决策、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最广泛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实行公开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标志,公开性程度如何,表明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347页)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公开性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公开性程度越大,社会主义的民主越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越明显。从根本上说,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必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5):50-57
在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前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历史任务悄然提到执政党的议事日程。从制度机理来说,制度定型与制度改革如影随形,只要是制度改革,自然会提出制度定型问题。就二者关系而言,制度改革是制度定型的前提条件,制度定型是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半程,必须准确把握制度改革与制度定型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制度改革是制度发展的主旋律而忽视制度定型,也不能因为推动制度定型而搁置制度改革,而要按照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制度改革与制度定型的双重合奏。而且,还应明确,无论是制度定型还是制度改革,都只是制度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制度改革和制度定型的终极目标是要提升制度秉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着自信。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同时,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用实践来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制度,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消除各种不利影响。他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邓小平的制度自信,具有很强的现实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有坚强的政治定力,绝不照抄照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丰富发展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3.
沈照艮 《学理论》2013,(6):121-122
我们不能站在一个回顾历史的角度去否定三大改造的历史功绩,相反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社会主义改造是伟大的,和民粹主义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至少在过渡时期,如石仲泉所言"从划分阵营来说,毛泽东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尽量客观辩证地看待毛泽东以及其他老一辈的革命战士和他们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主、客观的统一。对这一观点,我以为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优越性的客观性决定优越性的发挥,而人们又总是从优越性的发挥去认识优越性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优越性的发挥需要通过人们的实践,即通过人们的努力,正确运用和发挥优越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也就不成其为问题。近几年,为什么却成为问题了呢?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价值观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目的性、合理性、正义性所做的根本的理论概括和论证。《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和最高目标,并从价值观上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和正义性、合理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必然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这一根本价值指向,才能够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刘昊 《理论导刊》2021,(2):53-57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过程中自觉选择并实现认同的结果,这是制度认同坚实的历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显著绩效,奠定了制度认同的利益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制度认同的价值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比较优势及获得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制度认同的国际维度。从制度认同视角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为着社会主义自身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但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要有历史经验的借鉴.因此,对"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最初探寻社会主义的实践史已充分证明了,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尝试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已经触及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中的许多基本、实质性的问题.例如: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命运问题;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究竟是仅靠革命的热情,仅靠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18.
李约 《瞭望》1987,(45)
今年11月7日,是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70周年纪念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把70年前的这一天,庄严地看作历史的界碑,因为从那时起,人类历史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一切新生事物总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例外。就拿我们中国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在它3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有辉煌的胜利,也有种种失误。如何从较深的层次上思索我们自身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以便从中学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前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6,(27)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群众衣食无忧、老有所养,是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领域的政策不仅仅是社会政策、经济政策,更要从政治政策的高度去认识它、理解它。正因为此,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邱金用、吉布武编著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十章阐述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是一本摆事实、讲道理,具有较强说服力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还是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优越性?我国现时的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不是搞早了?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正是从纵的方面,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