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延  杨建生 《前沿》2005,(12):136-138
行政民主法制化是对“民主法制化”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要求。行政民主法制化体现在民主的行政决策、行政公开(包括政务公开、行政听证、行政咨询与建议)、行政监督等制度中,以参与、程序、公益和效率为原则,依法保障公民的行政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林涛 《群众》2009,(5):23-23,69
政务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依法向社会公众或者提出申请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公开其履行行政职能信息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让社会成员参与讨论和决定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并对行政权力运作实施有效监督,使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从而达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纵观江苏政务公开发展历程,展望政务公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虽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必然导致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但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基础。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要强调全面、准确,也要强调及时动态公开、及时连续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既要考虑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压力,又要彰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价值取向,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预留一定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4.
梁燕 《时代主人》2007,(9):39-39
公开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前提。没有公开,人民群众就没有对政治事务的知情权;没有知情权,人民群众也就不可能有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向社会公开,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确保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符合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5.
陈德敏:公开,让政府亮起来《行政许可法》要求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条件、标准、程序、期限都要事先公开,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也应当公开;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可以依法参与。陈德敏认为,这些规定能有效破除地方“保护伞”,使“暗箱操作”失去存在空间,也能促进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全面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保障和扩大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  相似文献   

6.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首先,政治民主化进程呼唤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民主的本质即“人民有参与国家管理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已成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论根基。“参与是民主的基石,也是民主行政的特质”[2]不仅成为学者们争相沦证的命题, 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治过程正在向民主化和法制化发展,公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要求也在逐步增强。他们不再愿意像过去那样被动地认可和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他们的代表行使决策权,而是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介入政策过程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他们要求政务公开制度,保障公民对政务的知情权,以便对政府的公共决策实行有效的监督,直接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民主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凡是真正以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的政府,或者说如果一个政府真正的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都应该非常注重并力图促进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日前,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行政权力透明运行,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正在积极起草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将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公开是原则,不公开  相似文献   

8.
孙博 《电子政务》2005,(11):38-41
一、政务公开的界定所谓政务公开,一般是指国家(政府)的政治事务或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让大众了解。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条件下的政务公开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和其他政治性组织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实现公民政治权利,而将做出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及其后果公之于众,以便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参与、监督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采用了较宽泛的政务公开概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事务公开活动都属于政务公开。政务与其他社会性事务还是有着原则性分界的。政务必须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或其他政…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有关事项及其办理情况的民主监督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 ,我市行政机关积极响应国务院、省政府号召 ,在基层行政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开展“公开办事制度 ,公开办事结果 ,接受群众监督”的活动 ,普遍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一、我市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我市县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领导重视 ,认识提高。各县 (市、区 )政府 ,市政府各部门 ,市直有关单位都能以对党对…  相似文献   

10.
要从根本上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落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还是要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下功夫,坚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落实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切实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部署,特别是,对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等要求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要求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调查处理结果等。这些要求表明,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不仅是公众期待和时代大势,也正成为一种政府自觉和行政诉求。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努力提升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在内容、方式以及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都呈现缺失状况。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拓宽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提高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能力成为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务公示制度是政务部门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政务公示制度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向全社会公示行政原则、依据、责任、规范、程序,并使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这种制度能调整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常州市、金坛市规划国土管理局在我省率先实行公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公示制实行后,把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开,加大了行政机关办事的透明度,群众知道哪些能办,哪些不能办,也知道了办事程序。同时,也把行政管理人员置于法律和群众监督之下,使之自觉地用公示制来约束自己的管理行为。过去用地审批很复杂、很难办,一个项目没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0,(10):44-44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人大监督公开有利于保障人大代表和公众的知情权,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人大监督的热情。从实践来看,人大监督公开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和明确、代表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开的载体较为单一、公开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该如何有效作为,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监督公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 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是指国家在宪法的基础上 ,制定完备的行政管理法律规范 ,把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置于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状态 ,并保证在实际行政活动中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使行政活动沿着公众期望的方向 ,即民主政治的目标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发展很快 ,取得可喜成果。我国以依法行政为主导、体现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法制化模式已初步形成 ,行政管理已踏上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轨道。但因毕竟起步较晚 ,行政法制还不完备。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保…  相似文献   

16.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17.
<正>济政办发[2014]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当前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当前,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工作,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以监督行政权力、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1,27(3):95-9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正式实施三年来,在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监督体制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阻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的障碍。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之路:一是必须是在公众参与的现代法治立法模式下,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立法目的,用法律的确定性和规范性重构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二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强来自于行政权外部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与民间力量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实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从而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开制度并以此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在我国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发展民主法治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立与完善行政公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权的实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体现为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互动性、决策实施的自觉性及决策反馈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公众理性参与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及效果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以政务公开机制、民意表达机制和舆论传动机制为基础,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应加强开放性政府建设、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疏通公众参与途径及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