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钢琴弹奏中如何处理声音技术的问题,是弹奏出美好音乐的关键性的环节。相同的音乐给不同的弹奏者进行演奏,会表达出不同的内涵。所以说,钢琴弹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音乐上进行训练,就是在弹奏中揣摩声音的轻重、节奏和速度,体会音乐的表现意义和创作者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钢琴弹奏出神入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新型的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符合高师培养目标,使钢琴普修课学生总体水平、音乐素质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由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更强,较好的解决了以往钢琴个别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纯注重弹奏技能、造成学科知识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人》2009,(6):73-73
20多年前,浙江湖州洛舍镇一家乡办企业造出湖洲地区的第一台钢琴。而今,这个小镇的钢琴产量却达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洛舍已然成为名闻遐迩的“钢琴之乡”。湖州华谱钢琴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20多年前造出第一台钢琴的那家乡办企业。20多年来,华谱钢琴公司一直走在洛舍钢琴制造业的前列,其生产的钢琴在同行业中颇负盛名。但随着钢琴制造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建国前、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和当代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作曲家不断融汇、消化西方的复调技术和一些现代作曲技法,创造与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钢琴复调音乐。本文的写作思路以这一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各时期的钢琴作品的分析,以点代面地勾勒出复调技术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呈现出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它以宽阔的音域,丰富的声音层次而著称。钢琴属于击弦乐器,钢琴中的击弦机构是一套非常复杂而灵活的多级复合杠杆。当手指弹奏钢琴时,通过杠杆传动,钢琴的击弦槌就敲击琴弦,然后迅速返回,让琴弦振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儿童钢琴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孩子的心态、教师的选择、练琴的习惯、正确的方法、教材的选择等。本文认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才能打开音乐圣殿的窗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儿童练习钢琴的最基本方法,从动作、听觉检查、读谱、分手、分句、分段、慢练、到时间这几个方面来概括出了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钢琴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师反思能力是教师自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钢琴教学当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开始销售钢琴后,张凯莉发现,手头的资金吃紧了,根本周转不过来。商量后,两个人决定对外融资。由张凯莉出面以扩大琴行经营的名义,筹集资金"琴行被封了,里面都空了,看来人真的跑了!哎,全完了!"2019年2月12日,沉静许久的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佳音琴行"门前突然热闹起来。这天早晨,琴行门口来了一行6人。有人拿出棍子,狂乱地敲击琴行大门上坚硬的门锁。在一阵敲击、谩骂声里,有人撕心裂肺地喊叫哭泣起来。众人提到的那个跑路的人叫张凯莉,是"佳音琴行"的老板。  相似文献   

10.
他,从4岁起学习钢琴,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7岁到德国卫玛李斯特音乐学院深造,19岁回国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继续学习,与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是同班同学,曾用灵巧的双手弹奏出一首首绝妙的钢琴曲,被赞誉为“钢琴王子”!  相似文献   

11.
海天涯 《检察风云》2013,(12):64-65
励志盲女,用音律感动世界一架钢琴,8000多个零件,闭着眼睛一一触摸,再调出精准的音律——听起来这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盲人陈燕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她已经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盲人第一":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佟才录 《政府法制》2014,(26):74-74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生物物种之一,在英国伦敦国家动物园,有一只名叫德克的雄性加拉帕戈斯象龟.它今年已经70岁了,但由于对异性缺乏“性趣”,所以至今还没有“娶妻生子”.这可急坏了伦敦动物园的动物专家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3.
霄汉 《公民与法治》2014,(20):53-53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作“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尽管学音乐也会变坏的例子其实层出不穷,远有热爱瓦格纳的歌剧艺术后来却成为大独裁者的阿道夫·希特勒,近有一位前几年残忍杀人的钢琴专业学生。许多人不禁开始怀疑起音乐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来,即音乐真的有催人向善,或者说“净化灵魂”的功能吗?  相似文献   

14.
打工小伙刘凌(化名)是万琴钢琴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万琴公司)的销售经理。由于万琴公司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离职的时候,他申请劳动仲裁为自己争取相应损失,但公司却矢口否认刘凌是自己的员工。因为未能证明自己与公司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刘凌的申请被驳回。此后,心有不甘的刘凌"转战"法院。案件经过两审后终于在3月12日有了结果。刘凌与企业的一番博弈,到底谁胜谁败?  相似文献   

15.
崔鹤同 《政府法制》2012,(23):47-47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在她3岁、手指还够不到钢琴键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开始教她古典钢琴课。当她还不能完整地说一句话时,就已经能够识谱并开始在大钢琴上演练巴赫、莫扎特和柴可夫斯基的曲目了。她5岁那年,为了表示对一位新老师的敬意,举行了首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6.
幼年的孙楠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音乐老师,母亲在歌舞团工作。他从3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钢琴和民族唱法,后来又到歌舞团学习吉他和美声,13岁那年,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并且在当地的一次青少年乐队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7.
艾伦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钢琴家。可她这个梦想直到80岁也没有实现,原因就是她每天都能为自己不练琴找到理由。艾伦的父亲从小就对艾伦寄予厚望,也希望艾伦能成为一名钢琴家。艾伦10岁的时候.父亲倾其所有买了一架钢琴,可是艾伦练了一会就没兴趣了,不是对老师说手疼,就是说身体不舒服。艾伦每天用各种理由放任着自己的懒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而她的钢琴也被杂物埋在了墙角,尘土把琴键的缝隙都填满了。  相似文献   

18.
张银海 《政府法制》2011,(16):30-31
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一幕丑剧。瘦肉精事件尚未平息,4月,上海染色馒头又像一重磅炸弹引爆全国;随后接棒的则有温州毒馒头、广东墨汁粉条、辽宁毒豆芽等。常年风起云涌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双双粗重的钢琴手,一次次肆虐地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似乎与以往的任何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雷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的处理同样遵循"权威媒体揭露、相关领导表态、几个部门突击、若干人员服罪、过段时间冷却"的五段式套路,戏法陈旧老套,了无新意。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1,(13):28-28
“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一教授发微博称。网上出现“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  相似文献   

20.
现年59岁的张明杰女士有两个人生角色:母亲和官员.她在这两个角色中展露出了相同的性格:强势. 在歌手曲婉婷眼中,母亲张明杰的形象是这样的:朴素、坚忍、能干,头发很短,不烫不染,走路特别快,作决定特别果断.作为母亲,张明杰像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送孩子去学钢琴、出国念商科,希望孩子顺利毕业、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