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赟 《学习论坛》2006,22(3):55-59
儒家哲学中事物经验模式的特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界意义上的事物是通过主体的事务与实践而进入主体的经验世界,因此,事物的经验具有内在于事务(实践)的特点;二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经验,事物与主体自身的存在不可人为地加以分割;三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经验过程也就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化天之天(自在之物)为人之天(为我之物)的过程,即把自然界人化、文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事物的经验是一种文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它的实质。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在内。其主要的缺点是:把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形式或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不是主观地去理解的。”又说:“直观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张载所处的北宋社会,面临着来自佛老盛行和积贫积弱两方面的危机,在此种背景下构建的张载礼学,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道学”和“政术”为其进路,此二者彼此贯通、互为依据,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礼学思想的独特之处。“道学”应对佛老盛行的思想危机,张载礼学由礼之自然追溯到礼的形上依据,并进而以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实现人在持礼过程中的内在超越,为士大夫的心性修养提供了佛学之外的途径。“政术”则应对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张载以渐复三代为最终理想,通过以礼为教追求贤才之培育,对敦本善俗和社会教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控制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必须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一礼法并重礼和法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从爱人,“泛爱众”(《学而》),亦即爱护百姓、保护百姓的愿望出发,孔子希望社会“无讼”。他认为,礼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不知礼,无以立”(《尧曰》),必须“以礼为国”。孔子重礼,但同时认为,刑和法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过去人们只注意其礼治思想,面对他的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下面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体系,礼法并用、德治为本构成其主要特征,并形成了一整套治国方略。在孔子那里,治国的最高理想就是圣人的"太上"之治,即"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法作为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是礼教等社会规范不能发挥作用情况下的最后治理手段。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我们需要注意德、礼、法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们与当时的分封制度紧密相连,都主张君臣民的界限不可逾越,而且包含着特定的习俗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楷定“国学是六艺之学”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将 “国学”楷定为“六艺之学”,是为了说明“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对此说,不能从学理上把握其合理性,只能探讨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此说的目的。本文认为,他这么说的目的有大有小。从小的方面说,有两方面的具体目的:一方面反对以“小学”(文字学)作为治“国学”之门径,将“国学”的根本定为“六艺之学”;另一方面反对以“西学”规范“国学”,而用我之固有的“六艺之学”规范“西学”。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宗师,马一浮可谓以这一特殊的学术取向体现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根本立场。从大的方面说,他这么说的理想在于:通过张显“六艺”的精神价值以说明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从而强调“世界人类一切文化最后的归宿,必归于六艺。而有资格为此文化之领导者,则中国也”。  相似文献   

8.
在处理以及调整德礼与刑政的关系问题上,朱熹以其理学的立场和进路,具体地研判德礼与刑政的关系,并抉择一条适合当时社会环境与礼法现实的规范之路。朱熹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分析的人性说为理论出发点,以道德理性论证“德礼”教化的有限意义以及“刑政”的积极作用。而朱熹对“刑政”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其对“严刑”的必要性意义予以特别的关注,并试图通过批判当时社会上以及司法领域盛行的“恤刑”理念来体现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新视野》2000,(4):65-66
一 20世纪的中国哲学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按照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如胡塞尔等人的一些大同小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三次或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找根源,从而开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开了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尔的主客二元论和主体性哲学,他把柏拉图主义推向明确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特别把康德哲学提出来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冲动”,其特征是把先验性看成是…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十万人之将和天下之将等六个等级。把幕僚人员分为“上宾”、“中宾”和“下宾”三等。在《将苑·将材》篇中,他按照道德水平,把将领分为仁将、义将、礼将和…  相似文献   

11.
正孟子的义主要是指义理,即大道理、大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用原则做交易,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表现了他对儒家的厌恶,那是由于儒家的泛道德论、泛善论、为政以德论、齐之以礼(用礼法规范天下)论、君子—士—精英主义、中庸理性主义、圣人乃百世之师论、民贵君轻论……客观上形成了对于君王权力的文化监督、道德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说它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我们党在成立之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先进性写在自己的章程和纲领上;说它是个实践问题,是因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父行子效     
卖菜的小贩因儿子撒谎把他臭骂一顿,小贩的妻子问道:“干什么对孩子发这么大的火?”小贩说:“你问问他,明明考60分他愣说考100分,这都是跟谁学的?”小贩的老婆说:“这还用问,跟你学的呗,你卖菜不是也把6两说成1斤嘛!”  相似文献   

14.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位儒家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学以礼为宗,礼义代表客观之理想,苟子的系统,是重客观性的。这一客观的外在经验系统,主要是由苟子所识之心的性质把握得到的。苟子所识之心的性质是一理智性的认知心,是在认识的层面上,心是一知性主体,可以认识外事外物,通过后天的学习,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礼义之道与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培根对主体认识结构的探讨是同其著名的“假相说”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培根把为科学的复兴开辟道路作为自己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他看来 ,扫除人类认识道路上的障碍不能止于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还必须清除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心中的各种“假相”、即导致认识产生谬误的一些意见、偏见。按照培根的假相说 ,介入并影响认识的主体先存因素是多方面的 :就人类种族 (类主体 )而言 ,生来就具有把先有的“秩序性”、“规则性”等方面的观念强加于事物的倾向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主体已有的“意见”和“先入的判断”出发 ,总是以个…  相似文献   

16.
先说什么叫认识依赖于实践。首先,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即在生产斗爭、阶级斗爭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才能对自然界的性质及其规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正确的认识。沒有社会实践,就沒有认识。其次,人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实践发展而发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实践理性与认知理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中国哲学求道与求学的关系问题。本所表达的思想,在理解层面上就是实践理性与认知理性或求道与求学关系的学理;在存在层面上就是与事物本性同一的道或存在和与事物的本质同一的理或在关系的学理;在知识层面上就是价值与事实关系的学理。认知理性内在于实践理性,求学内在于求道,或说认知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一个环节,求学是求道的一个环节。道或存在是事物生命的主宰,理或在是事物作为生命的秩序或外在形态。绝对价值作为客观性就是事实问题,同时事物存在的意义或价值决定事物的类本质及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8.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19.
礼仪漫画     
礼者,敬人也孔子曾说":礼者,敬人也。"可见,礼的本质在于尊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应当以尊重为本。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礼者,养也在《荀子·礼论》里曾有论述:"礼者,养也。"它的含义是:学礼、守礼可以内强个人素质,进而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礼者,节之准也荀子在谈到礼的具体内涵时曾强调:"礼者,节之准也。"此话的含义是:礼,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他的这一定义,至今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0.
古代的中国人把音乐抬高到了整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沦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成就理想人格,使人自我完善,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礼治是偏于理性、外在和他律的。礼主要用于使人知道人之间秩序的等级,所谓“礼者别宜”即是说礼是用于区别尊卑贵贱、长幼男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