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小贼与大盗     
“以国门名义——全国打击走私成果展览”正在北京举办,此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缉私展中规模最大和展品最丰富的一次,诸如赖昌星的“坐骑”——黑色奔驰S600防弹汽车、走私犯使用的尾部装有七台发动机的大型摩托飞艇等,缉私成果昭著,观者云集。侦破特大案件,打击走私集团,是对付走私犯罪最有力的威慑手段。同时,在接受采访时,海关总署缉私局官员也谈到,现阶段的缉私工作仍有几难,其中一难是:夹藏限制品过境的“水客”增多,旅检渠道走私案件增长较快,利用两地车牌走私和旅客夹藏走私活动再度趋于活跃。国门初开的年代,脖子上挂满项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加入WTO后走私犯罪诱因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了走私犯罪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宝根 《求索》2007,(2):226-229
海关章则条例是一国海关行使监管、缉私等职权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以后,力主恢复缉私主权和走私违章处分的管辖权,并于1934年颁行《海关缉私条例》,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关缉私的规章制度,使中国海关缉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为国民政府行使海关缉私主权最基本的一条法规,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近代中国海关主权操诸于列强,且国民政府吏治腐败不堪,这一条例的执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政府时期猖獗的走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走私犯罪活动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漂移性等特点,建立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是新形势下打击走私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适应反走私实战需要,打破关区界限,统筹盘活业务、技术、装备、警力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缉私警察整体联动优势。要立足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找到模式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以公安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缉私"大战区警务"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善"大战区警务"模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呈走私主体、走私对象、走私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要有效遏制走私犯罪活动,必须做到:一、明确中央、地方与执法机关的反走私职责;二、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直至消除境内外商品之间的价差;三、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削弱和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四、增强缉私能力,加强边防建设;五、加强对船舶、港口、码头的综合治理,引导非缉私机构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六、整顿国内市场,断绝走私犯罪后路;七、加大对走私案件的处理力度,震慑走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经侦工作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犯罪将出现新变化,表现在:侵吞国有资产、职务侵占等犯罪将大幅增加,涉外合同诈骗、信用证诈骗犯罪逐渐增加,金融领域犯罪十分活跃,跨国洗钱犯罪突出,知识产权犯罪将成为新热点,而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犯罪逐步萎缩,涉汇犯罪逐步消失。因此,经侦工作应改变工作模式以适应加入WTO后有关法律规章的修改,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以应对公安工作透明度的提高和多层面的执法监督,提高经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力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上走私越来越猖獗,走私分子运用现代化的通讯、交通等设备进行犯罪活动,气焰十分嚣张。道高一尺,唯有魔高一丈。于1991年7月组建的广东省边防总队海警支队公边X4420艇是一艘甲型交通艇,主要担负海上巡逻和缉私等任务。针对4420艇组建时间短、人员成份新、技术参差不齐的情况,每次巡逻、缉私归来,他们都认真地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夏关萱 《两岸关系》2001,(11):25-27
前不久,机智的厦门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缉私干警们与狡猾的台湾毒品贩子斗智斗勇,仅用7个小时就破获了一起涉嫌走私4000克海洛因的特大走私毒品案。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省入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3]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200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打击走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各缉私执法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走私专项斗争  相似文献   

10.
时光回溯20年,那是1998年的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为了把当前走私猖獗的势头打下去,必须做至l决心大、行动快、措施硬、惩治严。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改革缉私体制,决定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相似文献   

11.
缉私警察是公安系统里的一支年轻队伍。1998年,为适应反走私斗争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走私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缉私体制,组建海关缉私警察队伍,实行海关总署和公安部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总署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1月5日,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挂  相似文献   

12.
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犯罪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的常见手段主要包括:高报加工产品的单损耗,进口之后直接“飞 料”走私,加工过程之中串料、混料加工等。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犯罪发生于加工贸易渠道的多个环节, 境内外互相勾结,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缉私部门可以沿着保税货物流向、资金流向、单证流向等方面入 手展开证据调查,开展侦查工作,必要时进行侦查实验。  相似文献   

13.
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实践中,由于走私犯罪的自身特殊性,缉私部门侦查权在现实行使中受到证据、证人、被害、被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此,侦查部门应充分利用权利,坚持全面取证,注重证据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29日的北京,艳阳高照。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吴锡坤胸佩金光闪闪的奖章,聆听着江泽民主席对全国英模们的高度评价,心潮激荡,脑海中又浮现出了与战友们海上缉私的日日夜夜……火眼金睛35岁的吴锡坤,干海上缉私已经15年。别看他身材瘦小,貌不惊人,可在走私分子眼里,却是威名赫赫,象一道难以逾越的海关“铁闸”。而与吴锡坤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知道,要成为这道“铁闸”,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与牺牲。海上缉私不但富有挑战性,而且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吴锡坤从加入海缉队那天起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立志当一名合格的国门卫士,决心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中旬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一支精干高效、反应迅速、指挥协调、保障有力的专司打击走私犯罪的刑事警察队伍,由海关和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反走私新体制。地方公安机关负责查处走私武器、弹药、毒品、伪造的货币、淫秽物品、反动宣传品、珍贵文物、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等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缉私警察负责查处所有涉税走私犯罪案件c1999年1月5比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揭牌暨首次缉私警察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  相似文献   

16.
李建新 《湖湘论坛》2003,16(3):33-33,92
我国加入WTO后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最关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 ,“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 ,人才是关键”。要造就这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无疑必须抓住加入WTO给我国人才培训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 ,努力开创人才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入WTO我国人才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先 ,加入WTO对我国人才培训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和个人对培训的需求。加入WTO后 ,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使许多人不得不通过各种培训 ,提高自己 ,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全国缉私警察于1999年组建,实行海关总署和公安部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总署领导为主的体制。缉私警察是一支对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的专职刑警队伍。缉私警察的组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是我国缉私体制的重大改革。缉私警察的组建,为缉私队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存在的打击走私犯罪手段不足和刑事处罚软弱无力的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缉私警察在打击走私犯罪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对刚组建一年的缉私警察来…  相似文献   

18.
遏制中国沿海地区走私犯罪,必须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明确中央、地方和执行机关的反走私职责;加快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缩小直到消除境内外商品之间物价差距,加强对单位走私的监督,增强缉私能力,整顿国内市场,对船舶、港口、码头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已经渗透到能源、交通、商务、教育各个领域,人类的一切活动与科技息息相关。作为处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潮头、专事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的缉私警察,面对日益智能化、掌握高科技手段的走私犯罪分子,惟有通过落实科技强警方针,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效遏制走私犯罪的发生。而如何发挥科技在侦查办案中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让科技激活战斗力,为缉私工作服务,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一、民警的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是科技激活战斗力的源泉。科技能够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走私犯罪日益猖獗,从严打击走私活动已刻不容缓。走私犯罪不仅破坏了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扰乱市场秩序,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腐蚀了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污染了社会风气,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走私犯罪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国家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国内外商品差价的存在和不断扩大是走私犯罪的最主要原因。要有效控制走私犯罪,须实行综合治理。加速发展国内经济,缩小国内外商品差价,适度放宽外贸管制;加强监督,削弱、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整顿国内市场,堵住走私犯罪的后路;加强缉私队伍和设备的建设,提高缉私能力;收集走私犯罪信息,掌握走私活动规律;加强刑事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